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昊 《新西部(上)》2013,(12):50-51,64
本文阐述了南海地缘政治形势,分析了海峡两岸合作维护南海主权和权益的可能性,探讨了两岸在南海合作的模式。指出海峡两岸应该以南海争端为契机,扩大共识,克服障碍,在明确合作思路、原则和领域的基础上,从民间交流、海上搜救、渔业资源养护、油气资源开采、航道安全维护等方面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好全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  相似文献   

2.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600年前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名言在今天看来,就是对现今南海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的集中概括和高度总结。今天,在原本平静的中国南海之上,菲律宾等东南亚小国却与中国摩擦争端不断。21世纪的今天,韬光养晦已经给不了中国向往的和平了。解决南海问题,中国日不容缓。对中国来讲,今天的南海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一定要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并要抓住南海这个可让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展现东方泱泱大国的气质!  相似文献   

3.
近一年尤其是近几个月,南海局势可谓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围绕海洋权益和领土诉求,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过招。然而,南海上空的风云激荡并非只是域内国家的你来我往,美国、日本、印度等以各种形式的插手,使南海局势日益云谲波诡。尤其是日本和菲律,  相似文献   

4.
南海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渔业及旅游业等资源。由于南海争议区域涉及到周边国家的多重双边关系,同时还受到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南海问题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热点问题。因此,要非常重视研究我国南海开发的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深入分析我国在南海开发中的优势与劣势,构建南海争议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的新型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书速递     
张学刚 《中国报道》2013,(10):109-109
通观本书,作者的笔触不仅仅圊于南海开发的具体问题,而是以此为着力点,纵论南海问题史实经纬、横贯海洋古今东西。作者以汪洋恣肆的文笔、入木三分的分析,带给读者海风扑面般诸多感念和遐想。作者论及南海问题广泛而深入,涉及南海的方方面面:从历史权益到岛礁归属,从海洋划界到主权声索,从资源开发到环境保护,从海上安全到两岸合作,作者用环环相扣的论述和丰富翔实的资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南海大开发的动人愿景。  相似文献   

6.
曾凡传 《改革与开放》2013,(10):30-30,37
作为南亚大国,印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对南海争端的介入,由此可见。介入南海是其既定方针,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高调进入南海有其众多的内在根源,这种行为无论给中国、东南亚还是印度自身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如何应对印度在南海的干预行为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海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海洋观和安全观"、"地位和作用"、"海洋强国和南海强国"、"战略统筹"、"中国南海战略"、"立法"、"维权博弈"、"挑战和机遇"等八个方面,对中国南海安全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一些维护中国南海主权、确保中国南海安全的新思考、新思路、新观念、新观点。研究认为,中国南海安全态势日趋紧张、复杂多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运筹中国南海安全,需要从建设南海强国的角度来统筹中国南海安全。文章建议,将中国南海作为维护中国国家海洋主权和安全的实验区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吴爽  张达  周乐 《东北之窗》2011,(14):25-28
近来。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先是菲律宾高调宣布与美国在南海举行联合海上军演,紧接着越南定策“陆守海进”,扩军造势背土填岛,并邀请美舰访越,同美军3艘军舰进行联合演习。后有菲律宾5名议员在南沙登岛宣示“主权”,进一步激化南海争端。越南、菲律宾等国一再挑衅究竟为了什么?中国该如何应对岛礁问题?在海洋问题上中国应何去何从?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航海系主任、著名海洋学者陆儒德先生。  相似文献   

9.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南海桂城召开由广东省政协、南海市人民政府、南海市政协主办的《南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讨会》,于1996年9月4日至6日在南海桂城迎宾馆召开。张元元、何向陶、许卓云、李克华等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80余人,收到论文二十余篇,会议就...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乡镇》2008,(12):10-10
丹灶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邻近港澳,位于广佛发展轴线上。“珠三角——广佛都市圈——南海”三重区位优势,令丹灶成为南海交通版图上的重要坐标之一。随着珠二环贯通全境,桂丹路将与樵丹路、博爱路等形成一个更加便利的交通网,加上未来广珠铁路、广茂铁路、贵广铁路都将经过丹灶,丹灶必将借力“大交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11.
潘亮 《环球财经》2012,(6):36-41
自从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后,中菲双方在黄岩岛展开对峙,至今已近两月。时至今日,除了中国国内的民族爱国主义者之外,无论是与中国有直接地缘政治关系的亚太诸国,还是美国、俄罗斯等全球地缘战略棋手都在盯着南海上的这个小岛,静观中国将以何种策略解决黄岩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宏 《中国报道》2014,(2):18-19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制度创新,促进了南海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也让“南海模式”闻名全国,村民则凭股权分享土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鼓了钱袋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的领土主权争端、海域划界等问题上呈现出激进化的特征,加速战略资源的攫取和强化岛屿实际占领,企图借助外部力量推动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国际化。南海争端愈发复杂,内容涉及主权、权利和资源,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对策,除了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还应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方法,以求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14.
白益民 《环球财经》2011,(10):38-40
进入7月以后,目本突然高度关注起中国南海问题。7月8日,日本宣布在当月下旬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部长会议上讨论南海问题。一天之后,日本护卫舰“岛风”号与美澳两国海军在南沙群岛以南的文莱海域附近举行了海上通讯演习。在当时日本内阁面临换台、政局不稳、地震与核事故灾后重建的混乱时期,日本为何要在南海问题上“插一脚”?  相似文献   

15.
张丹 《走向世界》2011,(25):44-45
南海沸腾了!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文登南海新区成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之一,正式列入"国字号"战略。"  相似文献   

16.
位于我国云南省南端的西双版纳,是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澜沧江贯穿南北,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后流入南海。  相似文献   

17.
周衡 《环球财经》2011,(8):68-69
只要未来中方照顾到欧美在南海的合理商业利益,越菲便无力在经济上挟洋自重,必然转向放弃独自开发的方略,积极谋求与中方的合作开发。况且以现阶段南海油气开发实际经济利益计,对高度关联的中、美、日、澳经济大局而言,根本就是“芝麻与西瓜”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公司同海南大学海洋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研究所(南海研究所)等科研院校进行热带水产新品研究技术合作或战略合作,分别承担了科技人员服务等国家部委及省市科技、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对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夏戡原研究员等与台湾 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等大学多位科学家合作进行的“南海东 北部与台湾间海洋地质物理研究项目”给予为期3年的资助。该合作项目也得到了台湾科研 管理部门的经费资助。 这一海区处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会处,地质构造复杂,研究程度低,待解决的地 质问题多。海区内东沙-澎湖-北港(台湾西部陆上)隆起带为一地壳增厚带,其形成原因尚无 定论,它还涉及到南海东北部海区及整个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问题,海区新生代地层较薄, 且埋层较浅,台方已在区内的中生代地层钻获油气,因此,中生代地层的研究、中生代的成 盆机制、油气远景等问题均是二十一世纪南海地学研究的前沿,同时,该海区的地理位置距 海峡两岸双方都较近,有利于双方的海上技术操作。 海峡两岸的科学家开展这一合作项目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在技术手段上,中国科学院南海 海 洋研究所拥有的“实验2号”科学考察船上装备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 高性能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系统,差分GPS导航定位系统的精确度优于10米,多道反射地震 系统、重力仪、磁力仪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产品,技术性能良好,南海所已经在南海完成 了约两万公里的多道反射地震测量及四万公里的重、磁测量,完成国家重大于南沙专项 研究 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科学院的奖项;台湾方面,台湾大学海洋所在海底热流计的研制与 使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台湾海洋大学应用地球物理所在海底地震仪的研制与实测达到国际 同等水平,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重、磁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台湾中正大学地震 研究所在深地震研究方面较有经验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褚浩 《中国报道》2011,(9):50-51
鉴于相关国家的南海利益和诉求不同,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大框架下,中国应加强政策的灵活性,强调南海政策的因“材”(对象国)、“时”、“势”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突出双边利益共赢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