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渐规模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产业转移不仅使东部地区实现了"腾龙换鸟",而且也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可把承接产业视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资源优势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如何做好产业承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承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开放水平;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有序转移。重庆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在现代工业技术、生产要素、自主财力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因成本上升,生产难以为继,开始大量向西部地区转移。最近我们通过对西部城市陕西省渭南市的调查,归纳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八种形式,并对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因成本上升,生产难以为继,开始大量向西部地区转移.最近我们通过对西部城市陕西省渭南市的调查,归纳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八种形式,并对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区域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护环境双管齐下,就要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而安徽作为长三角纵深腹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不足基础上,对其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疆位于我国落后的西部地区,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便捷途径,研究新疆的产业转移问题,应对新疆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文章运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新疆在全国经济梯度中的地位,从生产要素条件、产业条件、区位条件和政策条件等各方面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的“断层危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加速产业或级要求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去。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运输成本增加等制约因素。政府应实施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养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加速发展,迫切地要求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去,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要素禀赋和生态优势,加工贸易产业向西部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和趋势下,西部地区也必须在谋求发展经济的情况下,也要注重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以及相互促进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与贸易的有机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陇南地区.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产业转移的对接,通过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陇南实际,针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产业转移对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法规层面明确了各区域的差异化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各地产业发展的落差为地区间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环境,冀中南地区作为京津3小时交通圈内的区域,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以邢台市威县为例,对冀中南地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因素做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安徽对外贸易带来了发展加工贸易、改善外贸商品结构、提高外贸产业竞争力等机遇。同时,安徽外贸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安徽应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在20世纪50至80年代期间,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成功承接,推动了岛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时间维度上看,台湾承接产业转移经历了从发挥比较优势到集聚优势的跨越。基于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基础,台湾的经验对于芜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核心城市,芜湖需要在秉承集聚优势理念的基础上,在规划经济园区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加强包括领导力、战略、制度、优势资源等集聚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产业转移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扩散性产业转移和集聚性产业转移两种类别概念,并建构了产业转移测度原理和方法。依照该方法,以八大区域为空间体系,分别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动态演变趋势、相对规模和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转移始终存在,集聚性转移与扩散性转移并存,且有阶段性转换,过程复杂;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有明显差异;影响中国制造业转移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规模、区域间空间关系与经济联系、产业发展阶段、产业要素结构与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法规层面明确了各区域的差异化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各地产业发展的落差为地区间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环境,冀中南地区作为京津3小时交通圈内的区域,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以邢台市威县为例,对冀中南地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因素做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理论对中部经济崛起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也是企业实现其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及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经济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科学构建接受产业转移通道,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积极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上,重新定位区域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立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进而河南省才能够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部产业向中部和西部转移是国家协调东部、中部和西部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的一大举措。广西作为西部省份之一,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外及东部地区某些产业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因此,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如何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较详细分析,进而提出承接好产业转移的原则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0.
依据目前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广东产业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广西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其他方面的相关条件,现阶段的广西在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首先可利用广西的特有区位和特有资源,将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而为广西经济发展和产业演进提供有效的触发器。其次,由于广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积极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助于强化对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而且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相当程度上也会促进广西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实践中这一点在广西贺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