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当中,您可能听到过这样的抱怨:领导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希望变革或改进,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能用行动兑现;总是告诫员工应当如何如何去做,但他们自己的行为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希望被人喜欢,是人类基本行为规则之一。所以许多人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容易相处的好好先生。冲突可能有害组织,但冲突不够也一样具有杀伤力,因为创意想法和更好的做事方式往往来自建设性的冲突。"好好"管理者可能比较容易,但"不再当好人",对团队成员、组织和你,可能是件最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边赫  鹰岩 《英才》2003,(12)
韩美林说自己童心不泯,我却觉得这个老顽童让人难以猜透。他遭受过耻辱,却用不一般的韧性挺过来了。美好的感情曾帮助他在困境中鼓起勇气,如今已看透了一个情字。刚开始的时候明明不是这样,为什么兜兜转转地到后来竟会是这样呢?如果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韩美林也许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在他看来,“有时笑笑人家,也被人家笑笑,人生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4.
声音     
必须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公司激励怎样的行为,追求怎样的价值观。这些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将公司指标量化到每个人身上,并且,让这些指标和个人的薪酬以及奖金挂钩。我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之后有怎样的奖励。我希望,员工自己预计的回报和公司最后给予员工的回报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这样,效率概念才会真正建立起来。”——摩托罗拉中国总裁时大鲲首先,企业家是具备火一样热情的人,有时看法很古怪,但他们还是不顾一切推行自己的意见。其次是拥有创…  相似文献   

5.
“创新”与“改革”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样充满想象力,充满激情,充满挑战。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幸运地,我们目睹了这样的一群人、这样地演绎着这段历史:他们面对传统的因袭和雷同的僵滞,以冷静但却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意识迎接挑战;他们打破旧传统,改变旧规则,创造新路径,建设新领域;他们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新,为新时期中国企业的多元化探索及差异化生存开辟了新路;他们象一支骁勇善战的游牧部落,凭借坚忍不拨的毅力和勇闯激流的胆识,在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创造出卓有成效的业绩。他们在创新的过程中改变历史,他们被称为“创业新锐”。  相似文献   

6.
传统产业正陷入这样一种焦虑:想要进入互联网,却找不到方向;感觉危险步步紧逼,却看不清敌人今年以来,传统产业普遍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压力。一台智能手机,把互联网移动起来,跟人的绑定程度远远超出了PC互联网时代,这种变化足以颠覆任何一个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大佬们倍感焦虑的是,他们想要进入互联网,却始终找不到方向在哪里;明明感觉危险在一步步逼近,却看不清敌人是谁,但又随时可能冒出一个颠覆者,打得自己毫无还手之力。任谁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都摆脱不  相似文献   

7.
王瀛  梁海松 《英才》2011,(6):44-47
光汇石油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就是这样一个公司,却敢和业界老大BP、壳牌叫板,甚至是抢人抢市场,参与互换市场上的大型仓位交易、争夺全亚洲燃料油领导权。薛光林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2011年新出炉的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上,以28亿美元身家与郭广昌并列第19位,是今年富豪新贵中的一匹黑马。在互联网上搜索其人,寥寥的介绍中,除了其毕业院校、是光汇石油的创始人之外,似乎只有其政协委员的名头让人熟悉。薛光林是安徽省天长市人,天长出富豪,苏宁电器的董事长张近东也是此地人,但薛却远不  相似文献   

8.
从义乌到北京的飞机上,吴永正和几个东阳口音的乘客攀上了老乡。老乡说他们在义乌机场认出了吴永正,但到了北京才敢跟他说话。东阳人在外地经商的很多,东阳籍出名的企业家不少:郭广昌、徐文荣、楼忠福都是。但和浙江其它城市相比,东阳本地经济却不算好。木雕是这个县级市的特产,进入了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东阳政府建了一座木雕城,据介绍,"市  相似文献   

9.
很多中国公司大力提倡执行力的今天,似乎服从领导成了一名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但是,我却认为,坚决服从某个人是一种奴性,坚决服从规则才是一种美德。为什么市场经济首先在西方建立,而不是在我们这样的文明古国建立?原因就在于西方的基督教传统对制定规则与服务规则的强调。  相似文献   

10.
期刊     
皇室虽是特权的象征,实际上他们也肩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和压力。在各国皇室成员中,年轻的王子公主们都很清楚自己今后要走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父辈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现代社会皇室成员所承受的压力和困扰远远大于一般明星。最主要的就是媒体对皇室活动的曝光程度日益加大,严重干扰了皇室成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毕竟他们不是影星、歌星,不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  相似文献   

11.
焦点视界     
正人类社会为何需要规则?规则存在的意义是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类的共识感受。规则,是为维护感受而生,两个清晰自己感受的人之间自然会形成规则,而且是流动的、灵活自在的规则。面对孩子没有被层层防御包裹的心,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自由选择,成为自己。不要用我们狭隘的恐慌束缚孩子无限的可能,孩子的未来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八小时以外》2014年4月刊感受规则1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说是什么让我们的物业人坚强,那么最好的解释就是责任。是工作职责的使命在召唤,是强烈的责任感在鞭策,让他们在危难的时刻,选择了恪尽职守。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但我的心却始终荡漾着一种感动的情怀,因为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守护着温馨的家园,营造着生命的港湾。他们在业主无比恐慌,无所适从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困境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乎所有职业经理人都认为在民营企业工作非常困难,主要原因被普遍聚焦于民营企业的家族主义思想,然而,非常让人不解的是,家族企业的领导者一般却都否认自己有家族主义的倾向。那么,深深折磨家族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并往往让他们陷于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浙江西南部有这样一个小镇,她有着让人神往的名字——云和;浙江西南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木制玩具的商海沉沉浮浮。有一个人却在众多玩具人中脱颖而出,始终走在木制幼教玩具业前沿阵地。在别人辉煌的时候,他曾经悠闲得稍显落寂;在别人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他曾经彷徨不知所措,但是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坚持目光犀利地寻找木玩产业中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15.
丛一 《中国质量》2006,(3):34-35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接受了多年教育,甚至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满腹经纶,但却素质不高,缺少公民意识。例如, 一些人巴结权贵,出卖独立的人格;一些人公私不分,推崇情重于法;一些人在与他人交往时相互猜疑,互不信任;一些人遇到麻烦时,更希望清官、父母官给自己做主,而不是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  相似文献   

16.
《东方企业家》2003,(9):143-145
承担过多责任的人往往对自己立场的危害性更加缺乏认识。他们觉得自己坚不可摧,能够在承担起他们自己的工作的同时也承担起其他人的工作。那些逃避责任的人会因为他们那个被人们普遍看不起的位置而深感羞愧,但那些承担过多责任的人却觉得自己很高尚感、认为这是自己这样高尚的人理应承担的。  相似文献   

17.
不求完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漂亮,能说会道,最好完美无缺。都怕把缺点暴露无遗,尤其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落下叫人讥笑的话柄,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想方设法装扮自己,追求完美,可是这样费劲地生活人们不会觉得快乐,有时简直是自寻烦恼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良好的开端并非一定有圆满的结果。你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深深内疚,不必为说错一句话而耿耿于怀,更不必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地掩饰自己。聪明人人向往,出丑叫人难堪,但聪明是在数次地出丑中练就的,不敢出丑也就不会聪明,能说会道不是天生的,也许不止一次当众出丑后他们的口才练成了,被人嗤笑中伶俐善辩了。  相似文献   

18.
问题面对企业亏损的困境,相当一部分职工存在不同的心态和思想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期待型就是通过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一部分职工期待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又不愿意为之"奉献",生怕"吃苦"、"受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待工厂治厂良策早白出台,但自己又不献策出力;二是期待工厂早日走出困境,增加劳动收入,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三是期待企业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但又担心改革对自己不利。"等、靠、要"是对这种类型人的典型概括。疑虑型是指通过亲身体  相似文献   

19.
邂逅     
一个三十多岁,特别是有过挫折的男人的感情,就象大海里的暗礁,又象是埋人地下很深的堡垒、隐蔽又坚固,他们的感情藏得很深,是不易被人发觉的,有时候象夜行海上的航灯,始终亮着,虽很难接近,但确实存在的,他们往往让美好留在记忆中的。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本身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了人。我却认为问题全在机缘。”一切都是环境让我和她认识的,但环境却坑害了我,让我有了一份幽幽的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高明的主管,要想让下属听命于你、服从于你,努力地为你及其所在单位出力,有如下要点不妨一试。让下属觉得有面子。有时部属们撒了谎或隐瞒了事实,内心也希望能把事实透露出来,但是不愿认错。对这种人要给予畅谈事实真相的机会,同时也希望他不要怀有罪恶感。可以这样开导他们:“我们常常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法第一次就把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