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企业家》2013年第5期封面故事《再不变革就老了》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改革的呐喊声不绝于耳。千呼万唤中,新一轮改革已悄然启动。记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1993年在四川考察时关于改革的生动比喻——如果你想把老鼠的尾巴砍断的话,不要慢慢地一截一截地砍,一下砍掉就行了,长痛不如短痛。时任四川省省长请教说,我们中国的老鼠是不同  相似文献   

2.
艾柯 《中国企业家》2006,(24):76-76
托马斯·弗里德曼又来中国兜售了,像一位明星——彭明盛说,“汤姆,如果你到中国走走,你的书可以多卖130万册。”他去了外滩三号、IBM及Google中国布道(据说此行赚了十万美元),很有范儿地说,“各位,今天的演讲过后不会有签名活动。”米尔顿·弗里德曼去世了,我们忙不迭地重温他的思想和向他致敬,意识到“自由市场”在借鉴了他理论的中国仍任重道远。这位弗里德曼  相似文献   

3.
寓言两则     
老鼠的眼睛 一只老鼠钻进捕鼠的铁丝笼;被关在笼里钻来钻去钻不出来。狗走过来了说:“你的眼睛是够锐利的了,明摆着是有机关的铁丝笼,怎么还钻进去被关呢?”“奇怪,”老鼠说,“我进来时根本没看见铁丝笼,只看到这里有一块香肉呀!”“是的”狗微笑说,“你锐利的眼睛只盯在那块肉上,除了肉,当然什么也看不到了!”自信的猫老鼠在紧靠墙壁的米柜底咬穿了一个洞,柜上的洞正对着墙脚的鼠洞,柜里的米源源往鼠洞里流,老鼠不出洞就有吃不完的粮食。一天主人开柜检查,发现柜里的米少了很多,便责斥猫说:“你是怎么看守粮食的,柜里的米少了那么多,一定是被老鼠偷吃了,你严重失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猫自信地说,“我天天日夜在屋里巡逻,连老鼠的影子也没见过,哪来的老鼠偷吃粮食,肯定是自然损耗!”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项事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学会用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它将助你登上成功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的皇家宫苑蓄养着一支猴子军团,成百上千的猴子养在一个封闭的大院里,训练它们列队操练,分队进行搏斗。当然,这个军团并不用于战斗,而是用来表演,供人们取乐。军团大院内摆着一把铡刀。每只猴子捉进来时,都要把它的尾巴铡掉一截,通通只留五寸那么长,成为这军团猴子的标志。铡断尾巴肯定是很痛的,被铡的猴子又蹦又跳,发出尖厉的叫声,自己舔着流血的尾巴伤心不已。铡断了尾巴的猴子从此变得驯服,没有尾巴可翘了,训练起来相当容易。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这种铡尾巴的入团规矩,开头由人来执行,到后来就由那些先来的猴子们代劳了。每只新来的…  相似文献   

6.
底线     
<正>底线,原指球场两端的端线,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最下边的那条线。改革开放以来,"底线"又承接了许多政治、社会、道德的新内涵,使用频率明显见快。这里,举一个猫的故事。有一只猫抓住了偷食的老鼠,老鼠对猫说:"求你高抬贵手,行个方便,放过我吧,我送你一条大肥鱼!"猫冷漠拒之;老鼠又说:"我送你五条大肥鱼,  相似文献   

7.
《财务与会计》2011,(8):43-43
有一天,一只老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老鼠说,“你害怕了吗?”  相似文献   

8.
<正>短短一曲网络歌手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尤其是其中“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歌词在网络和大街小巷间流传,几乎成了各色人等的共同语言。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老鼠真的爱大米吗?”事实上,考察一下老鼠的习性,不难发现,老鼠作为哺乳类动物,种类繁多,处于食物链的底层,杂食性、环境适应性强、老鼠生性多疑又极其敏锐,大米并非老鼠的最爱。况且,不同种类的老鼠食性迥异,不同地区的老鼠口味有别。因此,简单推断老鼠爱大米似乎过于武断。但是,从“老鼠爱大米”之中我们可以看出蕴含着许多管理精髓。  相似文献   

9.
曹磊 《中外企业文化》2011,(7):I0013-I0016
有一只小狗问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狗转着圈,试着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天,小狗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有关幸福的故事,小狗一直在寻找幸福,想要抓住幸福,可是它却没有问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它想要抓住的到底是什么?安妮·弗兰克说,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那究竟什么,才是幸福?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上旬,《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分别与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迪格比·琼斯(Digby Jones),《财富》杂志国际版编辑罗伯特·弗里德曼(Robert Friedman),《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L·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关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下一步”的对话。以下是对话摘要。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10,(6):80-80
导报: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梁尚燕:双子座。女性外表,男生性格。中性思维。导报:你如何看待广告人这一职业?有人说做广告就是在爱与痛的边缘,让你爱的是什么,让你痛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到一种反映,说老百姓“反腐败” 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你揭出了腐败的科长、县长,他说你只打“老鼠”,不打“老虎”;可当挖出了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高官来,他又说,“你看,如今连‘老虎’也腐败了。这腐败怎么越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06,(12):22-22
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逝世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2006年11月16日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94岁。弗里德曼被称为最后一位既家喻户晓又拥有最高专业成就的伟大经济学家。有人说,自他之后,经济学大师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常常将他与凯恩斯相提并论,而弗里德曼始终对凯恩斯心怀敬意,尽管他本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凯恩斯。弗里德曼被看成是货币主义经济理论的宗师,他最出名的口头禅便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两位国家…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只老鼠住在一个油缸附近,油在深缸的缸底,它只好每天晚上都拿一只小小的吸管去偷油喝,可是吸管太小了,一晚上只能喝一点。后来,又有一只老鼠搬到附近,于是它们开始结伴偷油,方法是把一只皮管弄到缸里,轮流按住管子让另一只喝。但是不久,它们就为喝油的先后顺序发生了争执。恰在这时,又有一群老鼠搬来了,它们想出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儿,大家轮流喝一点多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痛快地喝个饱。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项事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学会用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  相似文献   

16.
“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这是中国啤酒巨子青啤老总对当前中国啤酒业企业规模结构和国内竞争态势的生动描绘。 本期的封面人物齐游中所苦心经营的企业也曾属于这一群“小老鼠”之一。但他的忧患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的企业开始迅速成长,开始跻身于“狼”的行列。齐游中何以由“鼠”变“狼”?首先是来源于他对入世后形势的分析和对策,他说“都说入世后‘狼’来了。关键是自己要成长为‘狼’,成为地方性的‘土狼’.就有了根据地。‘洋狼’真的来了,你也有联合、兼并或抗争的资本,就有了发展机会’。为此,齐游中…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有一个打鱼的叫良心,只身一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全靠每天打几条鱼维持生活。有一回,良心打了一条鲤鱼,带回家放在水盆里,在拿刀去刺的时候,看见鲤鱼满眼是泪。良心壮了便说:“鲤鱼你哭嘛?”鲤鱼在水盆里一摆尾巴说起话了:“良心弟,你能不能行行好,放我一条命?日后我鲤鱼绝不能忘了你的大恩大德!“’良心说:“鲤鱼,我放你倒行,我挨饿咋办?”鲤鱼说:“你能忍一时饿.我保你水不饥.你若不相信.就把我放进大河,站在岸上说:‘鲤鱼哥,鲤鱼哥,我来打鱼多助我!’保你鱼满网,甲回家。’良心疑问道:“你这话从河…  相似文献   

18.
作为HR,当你面对一群外佬或海归派或国际精英时, 你是否具备小老鼠的领导智慧? 一群大象正在为谁可以当头领而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一只小老鼠正好经过,于是,大象们就让小老鼠评审谁才有资格做头领:大象  相似文献   

19.
三只老鼠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个油瓶,三只老鼠商 量,一只踩着一只的肩膀,轮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开 始叠罗汉,当最后一只老鼠刚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不 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最后,惊动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 回到老鼠窝,大家开会讨论为什么会失败。 最上面的老鼠说,我没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 因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动了一下,所以我推倒了油瓶,第二 只老鼠说,我抖了一下,但我感觉到第三只老鼠也抽搐了一 下,我才抖动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说:“对,对,我因为好象 听见门外有猫的叫声,所以抖了一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时下关于大象的话题有两种比较流行的版本。一则是说大象最怕小老鼠,理由是如果小老鼠钻进大象的鼻子,大象就会呜呼哀哉。这说法是否有科学根据,或许没有人作过“精确测定”。但宁信其真的可能大有人在,因为它满足了人心里最“幸灾乐祸”的那种“劣根性”。而另一则说法更绝。一天,一只蚂蚁正与一只乌龟散步,迎面却冲来一头大象,蚂蚁不屑一顾地对乌龟说:“龟兄你避一下,看我来绊它一跤。”蚂蚁拉开架式,伸出后腿,只听“轰”的一声,灰尘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