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一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而日本的企业家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的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  相似文献   

2.
对话马云     
《中国企业家》2006,(18):47-47
《中国企业家》:收购雅虎中国后你感觉自己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了吗?马云:麻烦不断。过去我在互联网有很多朋友,但在我把雅虎中国收过来后,突然一下子我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不断遭到群殴。《中国企业家》:一年下来最大心得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打不过就跑     
曾经问一位企业家朋友,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我心里暗笑。没想到朋友还意犹未尽,又“狗尾续貂”了一句,“第四是放弃”。  相似文献   

4.
读者     
日本企业是个不张扬的对手 我是一名1986年被公派赴日留学的留学生。一直到1996年回国之前,我总共在美国硅谷工作了两年时间、在日本生活了八年多。回国后,我的工作也一直与日本相关,所以我和日本企业打交道已经近20年了。 看过《中国企业家》杂志2003年第9期的封面故事《中日企业对视》,我感觉我担心  相似文献   

5.
正在即将送走繁忙的2011之时,我们高兴的迎来了"2011(第九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以及各位来自全国的物流企业家朋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于兄弟省市的企业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北京物流发展的各中央单位、企业家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有甸听起来有些悲凉的话:我把你当成朋友,但你把我当成了资源。微信确实改变了圈子文化,作为微信活跃用户,有的企业家将朋友圈变成了半个生意圈,也有的将朋友圈作为获取信息的平台。本期“企业家分享”邀来三位企业家,听听他们在朋友圈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7.
"气场"文化造就了日本社会容易被集体洗脑,容易集体冒进我在日本创业上市,生活了20多年,妻子是日本人,要好的朋友大都是日本人。我必须先声明,作为一个个的人来说,日本人和我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大自然,都是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可是在日本时间越长,我越能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在驱动着日本人,这是一种不知不觉中形成的集体求同心理。这种求  相似文献   

8.
东方企业家:在企业家圈子中,你有哪些比较熟悉的朋友? 周成建:企业家圈子……和马云、郭广昌、沈国军要更为熟识一些。我也参加企业家俱乐部等活动,大家好像都熟,也好像都不熟。  相似文献   

9.
桑叶 《中国企业家》2003,(3):148-148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其实每天都在和“商人”打交道,只是我们平时对他们的称谓是充满中国色彩的:“企业家”。这本《品味资本》就是我和他们打交道的结果之一——一些商人——我们的“企业家”朋友,一起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商人读书”栏目里做关于某本书的对话,到可以结集了,便付梓出版,变成了一本关于书的书。 因此,《品味资本》,其实就是一本记录商人读书的书,它的主要动议者、实践者,是王巍,也是我所认识的这些商人里,惟一主动宣称自己是“商人”的那位。  相似文献   

10.
肖知兴 《中国企业家》2007,(17):130-132,134
中国商业和中国经济的未来,靠的只能是那些坚信价值创造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前不久,我的一些学生和朋友成立了一个"传习社",致力于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群体中做一些人文思想的建设和传播工作。我准备送他们一副对子:"正其谊而谋其利,明其道以计其功"。对子最早出自董仲舒的"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朱熹也曾经把  相似文献   

11.
朱雪尘 《英才》2004,(4):68-68
刚刚下班,刘东华便接到了一位企业家从日本打来的电话。“东华,你们的论坛需要我回去吗?我现在日本,正在开一个商务会议,如果有必要我就回去。”  相似文献   

12.
黄鸣 《中国企业家》2010,(14):126-127
我从商后,有两位日本人对我培养人才和企业经营的影响很大,一个是过世的大松博文;一个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年龄最小且唯一在世的著名企业家,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办者。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家,是家族里面千中挑一的人选。"钟廷森曾这样说过。而他的成功,印证了自己的这句话◎"从父亲那里,我学到勤奋,建立信心,说话一诺千金,对朋友应有诚意。"正是这样,这位胆大心细眼光敏锐的策略家,不断拓展,成了马来西亚乃至全球的大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在场     
去西安开会,想到贾平凹,便欲借机拜访他.请当地朋友老李向平凹先生转达我的意愿:你看我时很远,我看云时很近.老李联系后告知我他在场,没有可能召见不懂预约的人.既然在场,就有可能见面嘛.老李急了,数落我没文化,人家平凹先生“在场”,是指他回到乡村进入了创作状态.  相似文献   

15.
我在商业上的启蒙,主要来自于小时候看的很多企业家的传记。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企业家,是李·艾柯卡,还有松下幸之助、三洋井植。日本的企业家在管理思想上都很有见地。还有布隆伯格、富兰克林这些人的自传,我都觉得很牛。相比于国内的企业家,他们的管理思想更成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刘东华辞职要离开<中国企业家>?开什么玩笑! 在很多朋友看来,我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和<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等概念连在一起,因此听说我主动辞职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消息得到确认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说法就逐渐占据了主流.连日来朋友们无数的电话、短信,网友们的热切关注和评论,无不给...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精神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冒险精神,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中更需要我们发挥这种精神我刚从美国回来国内,想和大家谈一下企业家的"自我更新"。在美国一晃就两年,很多朋友都想让我谈谈游学经历。去哈佛之前,我是一个本土的"土鳖企业家",而且已经60岁了,各种难处可想而知,实际上到了美国之后,发现难处比想象的还要难,但是难也得学习。应该说,在二十多年间,中国的企业家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许多烦恼。  相似文献   

18.
我从商后,有两位日本人对我在培养人才和企业经营方面的影响很大,一位是已经过世的大松博文;一位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年龄最小且唯一在世的著名企业家,是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办者.  相似文献   

19.
刚才有朋友跟我说我这辈子做对了两件事儿,第一是娶了个好老婆;第二就是辞官下海。我们这代人下海确实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我想结合我的感受谈一谈我们92派企业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年与60年     
半年来,我着迷于寻找中国企业家中的“知日派”,开始只是为了准备一期中日企业家比较的报道。半年过去了,对日本企业的了解没有加深多少,但却由此感觉到了一种由企业年岁长短所致的可怕差距。 国内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说,日本企业领导人普遍年纪大、决策慢、思维保守,也不那么勤奋,嗜爱高尔夫和酒。我想他这么说,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在整个90年代,家电业都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