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乡规划建设成为其重要内容,能为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指明方向。其中,土地的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土地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与农民利益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实现高速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也十分显著。然而,目前,在城乡规划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领域管理工作的落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了不良影响。文章针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力求找到土地管理工作实施的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的城市空间扩张过程中,街道办事处辖区内通常包含一些村庄(即城中村)。受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制约或由于人口转居或集体资产处置滞后等原因,部分城中村无法纳入属地街道办事处,而依旧由原属乡镇管理,由此称之为"非属地城中村"。非属地城中村存在管理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利益矛盾集中,不仅违背行政区划法的属地化管理原则,而且对城乡统筹发展构成制约。通过对北京市155个非属地城中村和相关部门、街道、乡镇的实地调查,对非属地城中村的问题、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根据非属地城中村行政管理差异化因素的分析,将北京市的非属地城中村分为飞地村、难点村、滞后村、完成村四个类型;对属地管理和非属地管理模式下的城中村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研究,提出城中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明确属地街道的主体责任及其在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两个方面的职能,同时,对各类型非属地城中村的改革措施、时序和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独特的空间形态是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借鉴生物学“基因”概念,在梳理当前聚落空间量化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地理学、城乡规划学、景观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基因”视角的小城镇空间量化描述体系。分“核、轴、群、架、界”五个维度,对聚落空间要素进行有机划分,选取相应特征指标精确量化提取空间形态“基因”,完整覆盖聚落空间形态各维度要素。开放的空间“基因”提取框架可随研究对象动态调整,为小城镇空间建设与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于城中村(urban village)的概念理解观点不一。李钊(2011),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较近的村庄包入城市建设用地内,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将其称为‘城中村’。李忆冰等(2005),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是一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随着城市发展其必然消失。张弛等(2003),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那保留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生活、人员身份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依然承传农业社会的农村聚居点。张成福等(2004)则对“城中村”进行了广义与狭义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究竟有什么价值?很多研究已经指出城中村具有降低经济成本、传承历史文化、丰富社会生态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补充性提出城中村还具有作为城市特色空间、城市弹性空间和抵抗城市空间全面商品化的价值,是城市中具有新的可能性的异质空间.并进而结合规划实践案例,提出应尽可能保留基地既有村庄或者城中村,通过空间拼贴融合和制度探索,推进...  相似文献   

6.
一、“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长葛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规划区以内的村庄数量很多,“城中村”规模急速膨胀。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其规划、建设、管理也成了长葛市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许多尖锐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村庄分类布局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抓手,也是集约化发展背景下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重要来源,科学制定村庄类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栖霞市840个行政村进行现状调查,构建“潜力——成本”的二元村庄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使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加权分析,得出村庄分类初步结论,并以当地流域单元作为重要空间地理边界,对空间内的村庄类型进行细化调整,提出村庄整合、发展建设策略。本文对栖霞市村庄分类布局调整或同类型山地丘陵地区的村庄分类布局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多应用于平原地区。在山地多而平原少的云南省,数量庞大的山地村庄承载着大量人口和农村产业,对云南省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山地村庄规划与其形态保护,以资探索提高云南省山地村庄规划质量的路径,促进我国山地村庄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工作对全国大多数城市来说一直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热点”,而山东省滕州市的“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更为突出。从2003年山东省滕州市就对“城中村”实施了合理有效的综合改造,并对十里铺一村、十里铺二村、张场和刘屯四个村庄进行了“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新建了善国苑居民小区,目前试点工作十分成功。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产物,它终究在城市体系中要被其他空间所代替,但城中村这个空间是可以为城市所用.城市的扩张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它需要在扩张的同时补给扩张中消失的绿化与农田,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利用城中村这个空间把城市景观与农业结合,运用生态建筑的模式建立生态圈,建筑不再是不可回收的,而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形式.将城市中城中村空间联系起来建立系统,保障景观的贯穿性,保障建筑的可交流行,保障农副产品运输销售的可行性.在农业与景观的结合加上生态建筑的理念,进而提出农业景观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并从城中村作为设计思路的原点,从城市农业发展趋势、城市建筑发展形态、农业景观三方面,结合空间构成、变现形态、生产模式等来进行分析城中村在未来合理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牛德利 《价值工程》2012,31(26):124-126
本文针对重庆市主城城中村现状调研结果,分析了城中村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通过对其改造方法、成效及不足的分析,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为重庆市城中村改造的进一步顺利推动提供支持,并希望对其他城市存量土地的有效盘活和集约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基于城乡统筹的村庄整治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素红  李志  吕金嵘 《价值工程》2011,30(24):71-72
基于城乡统筹的村庄整治,着眼于缩小城乡的差距,全面促进农村的发展。介绍了村庄整治的背景及其内涵,同时,重点分析了基于城乡统筹的村庄整治的内容和原则,分析了村庄整治的措施。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进行村庄整治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战平 《价值工程》2010,29(14):235-236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城乡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从物质基础、市场基础、群众基础、生态基础、体制基础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建设新农村的"三个机制"和"五村行动"。  相似文献   

14.
梁玮婧 《价值工程》2010,29(20):226-226
积极推进移民村建设,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移民村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鹿泉市移民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mid‐1980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spatial category, the urban village (chengzhongcun). The dominant neoliberal urban development regime approaches urban villages as a social, spat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blem, and as targets for aggressive redevelopment and eradication policies.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spatial perspective that makes use of several theoretical ‘anchor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urban village spatiality o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o explore alternatives to the dominant redevelopment model. I begin by examining the spatial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urban village as a non‐place, arguing that this spatial reading undergirds the redevelopment‐by‐demolition model and tends to obscure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s. I then move on to propose three alternative readings of urban village space, examining it as an everyday space, a liminal space and a neighborhood. Combining these three readings with the ‘non‐place' conceptualization provides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urban villages' unique spatial attributes and social roles, by evoking spatial and social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in most urban villages across China. Taken together, these spatial readings challenge the social and spatial rigidity of dominant representations of urban villages and supply a much‐needed spatially 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new urban planning models.  相似文献   

16.
陈继勇  吴亮 《基建优化》2005,26(1):14-15,19
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就其原因,二元管理体制是矛盾的所在。如何消除二元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分析二元管理体制的成因以及对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提出了构建社区管理模式,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雷锐 《价值工程》2014,(1):327-328
通过对某村实地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卫生存在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配备不足、乡村医生医疗水平偏低、村卫生室环境有待改善,并提出如下建议: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生的教育培养、改善乡村医生的服务态度、加强乡村医生的选聘以及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集体经济由于企业财产权属不明,所有权主体错位以及具有严重的排外性和封闭性等严重的体制弊端,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融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现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改造主要采取合作社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带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存在严重的缺陷。现代公司制模式能够彻底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将企业转化成资本开放的社会性企业,让企业彻底回归市场。公司制模式是实现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及破解对策——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学龙  孙林  李慧  李美丽 《城市问题》2011,(2):40-43,63
城中村改造主要面临三个难点:一是改造资金的筹集与改造主体的选择;二是存量土地如何盘活;三是如何排解城中村改造的阻力。破解上述难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公开公平选择合作开发者,确保资金安全;做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工作,调整好土地使用功能;加大前期宣传,调查村民意愿,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方案和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杨强  盛锴 《城市问题》2011,(5):97-101
认为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重点研究内容。以湖州市为例,对有形乡村景观和无形乡村景观资源的表现形式、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村居意象系统构想并阐述了其含义和构建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保护与利用目标、打造人与效益影响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方式的对策建议和基于村居意象系统构建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