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现代城市治理是一个多元参与、理性协商的过程。社会组织作为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载体,虽然在推进城市治理创新、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和满足社会公众服务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良性协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结构不均衡的状况日益凸显、独立地位自治能力亟需增强、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因此,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的统筹性、实现组织机制的导向性、坚持公共服务的独立性、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性等途径来促进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以演化经济学自组织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公司治理系统具备开放性、非均衡性、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关系和存在涨落的自组织特征,其演化发展也具有自组织发展的自创生、自生长、自适应、自复制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公司治理发展是在构成公司的各要素动态发展和能动性推动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城市的棕色地块及其治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20世纪后半叶 ,美国的经济重心和工作机会经历了由城市到郊区、由北向南、由东到西的转移。许多工厂搬迁后留下了被污染的土地。这些土地处于被废弃的状态 ,此即“棕色地块”。本文论述了美国政府处理“棕色地块”的政策法规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导报》2015,(15)
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社会治理的发展,非政府组织是区别于政府(公共权力部门),企业(盈利部门)的组织和机构,也被称为第三部门,是公民社会的基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开始在全球兴起,在诸多领域都有其影响力,发挥着第三部门独有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客观的社会现实表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公民社会的标志性特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在美国、日本等地是非常成功的,成立了大批的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并向多样化趋势发展,随之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也不断加深。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情况下,供需矛盾的解决亟需第三部门的出现,作为公众也需要大量非政府组织的去实现他们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7.
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常常受到正式制度的深刻影响.立足于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视角,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正式制度嵌入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正式制度与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机会存在正相关关系;(2)正式制度与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3)行政—权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治理结构逐步发生转变,原来由政府主导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治理格局受到冲击.如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轮廓日渐清晰,组织使命也逐步明确.作为其中重要的管理主体之一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为实现社会公平、平衡和维护公共利益,促进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从企业治理概念看城市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治理结构正经历着向企业家式治理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企业治理与管理的分析 ,认为城市治理应参照企业治理结构模式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和主导趋势之一。美国是当代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高级阶段可能出现的某些普遍性问题和治理趋势。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治理模式选择、公共服务提供和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基于上述因素而形成的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特征,是由美国政体因素、地方自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利益集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1970年代以后,美国大都市区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即分散、多中心模式大都市区的增加。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对大都市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二战以来美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理论、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中利弊。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空间分散作为研究基点,对城市经济和行政活动进行分析,论证了当前城市成长中的分散化趋势,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及管理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城市户外广告媒体监管机制的文献梳理和现实回顾,分析了城市户外广告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机制,阐述了城市户外广告媒体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即政府俘获造成寻租风险,资源开发造成产权风险,特许经营造成市场风险,并结合监管过程中的治理冲突,尝试构建城市户外广告监管的协作性公共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政府、行业与公众三方互动为输入,通过协作性管理的转换机制输出良好的广告秩序和经济效益,实现治理模式从单一垄断向多元互动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肇始于20世纪末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全球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生产的分散化与管理的集中化导致国家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骨干城市及其所依托的城镇群体之间的竞争。立足于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实践,衔接国际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前沿,着眼于当前我国城市区域体制转型和制度变迁过程中凸显的深层次的体制障碍和运作瓶颈,采用城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背景、方法、视角、内容等多个层面,系统归纳和评述了中外城市区域增长的网络化治理机制,并从城市区域治理的增长网络、增长政体、增长制度和增长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拓展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新时期城市化推进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其形成机制。基于对国外有关城市群形成机制的研究文献所进行的分类综述,得出城市群的形成既是居民—厂商主体区位选择的微观过程,又是基于垂直联系的产业演化过程,同时还受到地方政府主体的影响。城市群形成机制是自组织和有组织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区域治理结构的动态演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比较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种区域治理流派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认为存在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两种区域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强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