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针对畜牧业发达、水利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好等特点,山东省临朐县财政大力支持循环农业发展,仅2011年就投入230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独具地方特色的“畜牧养殖一沼渣沼液一发酵还田一有机食品多层增值”的“四位一体”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国内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即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能源.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即“3R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情况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较早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首先使用循环经济这一术语的则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图奈(Pearce,D.W.&Turner,R.K.,1990)。此后,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范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经济活动的范围关系等多个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界定。综合各种界定,我们认为,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最少的物质消耗实现最大产出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裁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近年来,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理念已成为经济学家、政府职能部门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召开,循环经济法立法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如何进一步将包括循环经济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观推进到社会中,推进到环境建设中,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助力?本期博士沙龙中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伟、李雪松、程承坪博士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子文 《中国金融》2007,(24):24-25
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  相似文献   

6.
薛玲巧 《青海金融》2006,(B10):50-51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9,(2):108-108
为应对未来全球变暖.美国纽约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合作设计了一种“水上漂浮房”。2009年5月.一个研究小组将着手建造这种在水上漂浮的住所.并能对资源进行完全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尤其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合理、有效发展农业,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当代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首先要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学习国外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从而推动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外几个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国情,对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循环农业经济理念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循环农业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  相似文献   

10.
开发优势资源 发展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江苏省盱眙县财政、农业资源开发等部门根据县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促进“著名龙虾之都、特色休闲之都”建设为主线,以促进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为抓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此,3年间全县共投入资金4.46亿元,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收.以“两减免 三补贴”为抓手.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农村的历史性转变.那么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打造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生态循环农业是以农副产品多级闭合循环利用的现代型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是以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以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高效型农业。本文分析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积极意义,结合江苏省盐城市近年来探索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分行三农金融业务以人员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三农产品创新为抓手,以精细化营销为主线,结合首都特色,初步摸索出城市分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截至2013年,我行连续三届被北京市政府评为"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优秀单位”,在首都树立了“服务三农”的特色品牌。一、首都现代化农业发展基本情况目前,北京农业增加值占比不足1%。生产空间的压缩、生产资源的限制、生产成本的提升,制约了北京农业发展,但是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政策支持又为北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东海县通过大力兴建沼气工程建设和推进"猪─沼─果"、"猪—沼—菜"和休闲农业采摘,成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者,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的统一,循环农业让农民"腰包鼓了"。近日,笔者走进东海县农村,目之所及,"一片果(一畦菜),一栏猪,一口沼气池,一户小康人家"的生态农业美景尽收眼底。在桃林镇陈州村李东莲家的"猪  相似文献   

15.
泡沫在本质上是基于“非真实”因素的自循环,是结构失衡的一种极端形式。我国近些年来出现过三个主要的自循环,一是镶嵌于国际大循环中的“双顺差-贸易部门的金融扩张-外汇储备”自循环、“土地财政-房地产-金融体系”的自循环以及“生产-投资”自循环。这些自循环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方式,在国民经济的机制演变中,分别经历了“优胜劣汰”、“劣币驱逐良币”以及“庞氏骗局”阶段,产生“过度膨胀”和“挤出效应”,类似于癌症,最终威胁到整个系统的存在.我国曾经历过国际大循环的泡沫破灭,引发了2008年经济的较大幅度调整,但我国产能过剩,以及土地、房地产以及金融体系的自循环尚未出现根本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迫切需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机制障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产权制度障碍导致农业资源粗放利用、社会支撑障碍导致循环农业推广不力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科技支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平泉县食用菌产业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平泉县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按照“一县一业”的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以食用菌为主导的“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全县“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到13个、专业村达201个。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唐山市农业财政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总目标。集中财力.攻坚克难.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科学发展示范村创建、民居“六个一”模式推广.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村民中心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红顶、白墙、绿树成为我市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农民富起来、农户暖起来、农村靓起来、农家乐起来、农村经济循环起来的目标初步实现。农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了较大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7年,远安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积极探索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基本实现了产业提升、资源整合、要素集聚、设施完善、生态循环的既定目标。2007年,财政对现代农业的投入高达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农业总产值90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2元,比上年增长15.8%。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金融》2006,(3):16-17
2005年,我行农业信贷部门紧紧围绕“加快有效发展”主题,以金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信贷扶贫、农业产业化信贷三项工作为中心,不断加大市场营销和客户拓展力度,农业信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行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做出了积极贡献。年底,全行涉农贷款余额311.1亿元,累计投放53.7亿元,其中:扶贫贴息贷款累计投放2.7亿元,完成总行计划的99%;农业产业化贷款累计投放18.8亿元。金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贷款余额318.5亿元,累计投放66.7亿元,计划完成率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