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尔木”原称“噶尔穆”,又称“郭里峁”、“高鲁木斯”等。蒙古语意为“许多河流汇集在一起”。1960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 格尔木历史悠久,古为羌人活动区域。1956年7月,唐古拉山乡附近的可可西里一带曾发掘出十几件打制石器。1959年在距格尔木东150公里的诺木洪乡塔里他拉发现了青铜器时代的遗存、测定数据为公元前2177±110年,即公元前845~115年(西周厉王时代)。1955年  相似文献   

2.
察尔汗盐桥     
吉普车驶出了噶尔穆(格尔木),昆仑山渐渐地远去了。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驻军部队在格尔木市召开“两省(区)三方联合开发格尔木会议”,这是格尔木市12万军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去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在考察了格尔木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后适时地提出了“召开两省(区)三方会议,研究共同开发格尔木问题”的倡议。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和兵站部领导对此倡议非常重视和支持,经过多次卓有成效地磋商,就召开这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4.
进入炎热的夏季 ,戈壁新城格尔木便进入20周年市庆的现在进行时。从6月到8月 ,以“走向美好明天的格尔木”为主题的市庆 ,把格尔木人“加快发展”的强烈意愿 ,通过宣传、文体、招商、旅游和庆典五个板块活动 ,传向区外 ,送入人心。在柴达木开发史上 ,格尔木的发展值得重墨书写。20年前 ,作为进出藏物资的“旱码头”和西南边防的后勤保障基地而存在的格尔木 ,经济结构及基础设施规模极为弱小。撤县建市后 ,格尔木的市政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而步入快车道 ,尤其是资源开发的创业实践使其加速了城市建设的进程。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  相似文献   

5.
也谈格尔木的城市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城市的定位由其职能决定,并代表着今后的发展方向。城市的职能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研究格尔木的城市定位问题,将为制订发展战略和完善体制改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对格尔木的城市定位问题,有多种提法。80年代初,鉴于丰富的盐湖资源需要开发,有的同志提出要把格尔木建成“盐化工城市”;后来随着石油三项工程和天然气三项工程上马,又有一些同志补充要把格尔木建成“化工城市”,认为这样才全面;考虑到盐湖有多种金属元素,开发它也需要发展冶金工业,加高纯镁砂、金属镁和金属…  相似文献   

6.
全国9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和青海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格尔木 ,被中国社科院确定为西部第一个“知识工程”实施点。知识工程实施期间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团通过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 ,帮助格尔木市确立战略定位 ,理清发展思路 ;通过一系列培训计划 ,提高党政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 ;通过引进人才、引进知识、更新观念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将通过招商引资、协助格尔木扩大对外开放。目前 ,知识工程专家团已完成阶段性考察任务 ,将与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共同主办格尔木发展战略研讨会西部第一个“知识工…  相似文献   

7.
墨迹未干的光荣榜刚刷出来,榜下便围满了人。我也兴致勃勃地挤了进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蓦地被“李明华”三个字刺痛了,“哼,这种人也配当先进生产者?”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格尔木,如果我去西藏,一定要坐着火车去看你。我想像察尔汗盐湖中卤水浩淼,盐田风光对映着远处的海市蜃楼。我想去托拉海畔看那著名的格尔木胡杨林。我会在格尔木黄金般的落日下看见我五岁时的媳妇,她向我的来路张望,背影多么像一头鹿。格尔木,如果我和她走散在高原的深处,我请你一定把她带回家。——薛林荣《我想念的格尔木》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盐化工业为龙头的开发建设事业日益发展,格尔木越来越成为柴达木开发总格局中的重中之重,越来越成为启动和维系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联节点。去年年初,省委书记尹克升同志在格尔木地区调查时提出“把开发盐湖资源作为振兴青海经济的战略重点”的指导思想。省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把我市列为资源开发试验区。去年八月,省委副书记田成平同志来格尔木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刚刚跨入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时候,“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驻格部队联合开发格尔木协调会议”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次友谊的盛会,不仅是格尔木开发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两省(区)和驻军部队进一步加强联合和合作的一个新起点。凡是熟悉格尔木历史的人都知道,解放以来,格尔木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发生的每一个变化,无一不凝结着我们两省(区)三方人民和部队官兵辛勤耕耘的心血。格尔木的发展历史,是青、藏联合开发、军民共建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格尔木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特点,开发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产品,正在形成“昆仑山道教寻祖游”、“青藏高原汽车探险游”、“长江源头探险漂流游”、“可可西里动植物考察游”、“冰山冻土和雅丹地貌等科学考察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等特色游,以增强对外界的吸引力,使格尔木同国内外交流逐渐增多。去年,格尔木接待国内外游客9000多人(次),上交利税10万多元,创社会效益500万元。今年围绕“昆仑山、青藏线”等国家级旅游线,制定了《格尔本市旅游事业“十五”──2010年建设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确定了“格尔木…  相似文献   

12.
我思念一个人,他虽然远到隔世了,我也要出远门把他寻觅;我崇敬一个人,却从来没有见过他,可他的形象总是清晰地萦回在我的脑海里。这个人就是慕生忠将军。拔掉一根草,草原还是草原。这话是对的;可是,如果说格尔木少了慕生忠,格尔木还是格尔木。这话就不对了。我不会夸大慕生忠个人的作用,他也是一个凡人,可他更是个伟人,他率领一支顽强善战的队伍,缔造了格尔木,缔造了青藏公路。应该说,1958年那个多雪的冬天,是我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从那时候开始的以后40多年中,我就和格尔木有了撕不断的情缘。就是那个冬天,我所在的汽车76团在执行完…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底我到格尔木,驻足其间市委副书记刘传河同志陪我游览全市一周,看到格尔木市区的变化今非昔比.20多年前我曾两次去拉萨时途经格尔木,那时的格尔木对我的印象只是一处进藏的食宿站而已.现在的格尔木市中心30平方公里内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餐饮、住宿、邮电通讯、商贸十分便捷,特别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市区绿树成阴,飞机场附近大面积绿化工程正在推进.据介绍,格尔木地区年降雨量很少,气候显得干燥,蒸发量大,但格尔木"河流密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柳群 《广西经济》2009,(6):26-28
灵山的底色是三个字:一个是“农”字.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一个是“大”字,广西第三人口大县,人口有147万,人力资源丰富;还有一个是“欠”字。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15.
决定去衢州,是因了这个“衢”字,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很有意思。一个“行走”的“行”拆开来,中间2只眼睛,看见的都是“佳”处。就是说,行走到衢州,处处看见的都是好地方。于是,在一个茶树馨香的季节,沿着杭金衢高速,只三个小时的车程就把我带到了这个“四省通衢”的浙西城市。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1日凌晨5点50分,当格尔木东方放出灿烂阳光的时候,第一张报纸——《格尔木报》创刊号诞生了! 在我的生命中,与新闻结缘是料想不到的. 1987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日,我和同乡同学张海山(男,生于1955年,甘肃平凉庙庄村吴家庄人)骑着自行车,跑了20多公里,来到平凉市花所乡,见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农民家庭文化室创办者李存怀.后来我们写了一个2500字的报告文学《小人物的平凡事》,在1988年1月15日《甘肃农民报》发表了.这算是我第一次和新闻接触.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给三个儿子起的乳名里都有一个“星”字,就是期盼他们将来都能发光。但母亲是地主的家庭成分压得我抬不起头,让我的愿望似乎成了白日做梦。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给三个儿子起的乳名里都有一个“星”字,就是期盼他们将来都能发光。但母亲是地主的家庭成分压得我抬不起头,让我的愿望似乎成了白日做梦。  相似文献   

19.
有人问我对“新上海”的印象。我说,太大,太生疏。这最後三个字是重要的。我出生於宁波,在上海长大。在美国,我常说上海是我的Home-town(家乡),怎么会“生疏”? 这股“生疏”的感受,令我觉得回到故乡好似一个陌生人。1978年我於出国三十一年後初次回上海,曾有“陌生感”,但那时的陌生感是精神上的,这次的陌生感却是物质上的。新上海的迅速建设毁灭了我少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08,(1):22-22
总投资120亿元的青海至西藏电网联网工程,最近完成系统论证和现场选站选线工作,预计2008年开工。针对西藏电网负荷快速增长、电源建设不确定因素多、枯水期供需矛盾、孤网运行缺少外部支援等情况,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20亿元,规划建设青海至西藏联网工程。格尔木作为青海至西藏联网工程的枢纽地区,将建设750千伏格尔木变电站工程、400千伏格尔木换流站,估算投资为39亿元,这两项工程的建设,将使格尔木成为联结青海、西藏、新疆三地电网的中心枢纽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