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农业合作社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主要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农业互助保险实验,但存在合作社风险分担和缺乏再保险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为使我国农业互助保险得到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积极扶持,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家农业再保险和监督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郭莉 《首都经济》2007,(4):49-50
3月15日,随着房山区长阳镇几十户农民和北京市果树行业协会签定了果树风险互助合同以后.镇林果服务中心主任宁万丰悬了多年的心终于落地了。就在前几天.宁万丰和房山区林业局以及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风险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的相关领导一同组织了一场“长阳镇果树风险互助保险推介会”.当地的种植大户纷拥而至。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不但要面对自然风险,而且还要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带来的风险.农业保险对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农业保险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对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议农业保险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雷 《乡镇经济》1999,(6):33-3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提供粮食、农副产品等生活资料和相当部分的生产资料,而且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必不可少的资本原始积累。近年来,我国农业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大批勤劳致富的专业户、重点户,在他们的带动下,出现了以专业生产的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市场。广大乡村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开始变为农、工、商综合经营。但应该看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抗…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特区经济》2011,(2):254-255
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农业保险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农业保险的开展又得益于其法律、法规的完善。迄今为止,我国农业保险仍在低谷徘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农业保险的发展没有法律的规制与保障。因此,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保障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王文锋 《特区经济》2011,(7):176-177
通过详细分析阐述了农业保险体系比较成熟的美国做法,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存在农业保险需求不足、农业保险供给短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多种途径补充农业保险的资金来源,建立国家、农民个人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并且积极扶持保险公司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合作经济》2007,(2):54-55
国务院研究室农林司张顺喜:应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首先,合作保险组织形式可做到同舟共济。它将参加保险的全体成员和这个企业的组织者,也就是把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以及当地政府看成一个同舟的整体。其次,互助合作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是农民之间的互助互济,比商业保险的形式更适合于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和思想水平,比较容易被农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规避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收益的经济工具,也一直被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和适用.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自愿保险与国家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基础之上,而学术界与实践当中对农业保险的另一种模式——强制性保险的探讨和尝试却鲜有触及.因此,对于强制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也能够为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补充和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娜  ;蔡中远 《特区经济》2009,(6):153-154
我国农业灾害损失相当严重,农业保险是有效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模式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构建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是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必然选择,并对其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孟妍妍 《中国经贸》2015,(6):105-10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比较了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泰国、印尼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状况和模式,从中得到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传统农业保险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面临着相关问题的制约.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科技在农业保险领域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其已经成为引领农业保险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保险科技为传统农业保险的创新带来了新动力,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因此,文章结合现有研究和实际分析,指出保险科技对农业...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业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而农业是新疆的一个主要产业,农业保险对保证农业生产、维持农民收入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新疆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法律不完善、农民收入低、缺乏政府补贴支持、险种设置不全面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尤其是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及调整目前政府在农业保险领域的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王哲哲 《中国经贸》2013,(8):158-15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农业属于弱质产业,会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来分散风险,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际借鉴:制度演进与操作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华 《改革》2012,(3):103-110
美国政府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而建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历经了政府运作到商业运作的模式变革。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契约基础上的监管和授权机制下的竞争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保费补贴降低农场主的逆选择,同时以经营费用补贴和风险共担体系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适度盈利性和保险公司参与经营的积极性。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可借鉴美国经验,在制度优化方向上重点关注政府角色定位、制度供给及巨灾风险分担职能;着重推进保险公司业务创新、费率厘定技术改进和风险保障程度提高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利 《乡镇经济》2009,25(8):122-126
国外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的构成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业相互保险社、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保险立法严重滞后,国家财税扶持措施不完善,尚未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应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明确规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社等组织形式作为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主体。完善国家财税扶持措施,尽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广泛动员农村基层各方面力量,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在我国已经存在了23年,但却没有一如人们期望的那样走上起步、发展、壮大的路子,反而日益萎缩,陷入“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境地。但是,由于农业保险在现阶段仍应属于以政策性为主的保险业务,所以农业保险要想回到人们期望的路子上去,“立法先行”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若想大力发展海南的农业保险,首先应该明确海南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标。选择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成立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明确有关各方的职责,政府、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农户(企)多方参与,相互配合,摸索出一条较为符合海南省本土情况的政策性的发展农业保险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姚斐 《魅力中国》2021,(15):436-437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同时,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生产能力薄弱,因此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保险来推动.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主要的农副产品基地.本文调查分析了黑龙江省近几年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利用文献查阅法、数据分析法等,阐述了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人口总数8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生活资料来源,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农业生产的丰歉,不仅直接影响农民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城乡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而且波及轻、化工业等加工业和对外贸易,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但是,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一直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