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董婷  李敢 《理论观察》2012,(1):52-53
自“创建学习型社会”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相统一便成为党工作的一个宗旨.经由对“幸福广东”建设中受到高度重视的“幸福书”之“斯蒂格利茨-森-菲图西委员会报告”有关幸福社会建设的解读,文章认为,建设“幸福社会”理念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各界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思想的统一与民意的凝聚,是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实践中的一个示范.  相似文献   

2.
“幸福指数”在上世纪70年代由南亚的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不丹因此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类指标组成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国外特别是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3.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代会和政协会,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幸福”概念广泛见诸媒体和网络,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幸福××”的提出显然是一种理念上的进步,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不过,若要使其真正落地生根,恐怕绝非易事.因为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幸福的概念.很多时候,幸福就是相对的心理感受,幸福并不像GDP那样容易量化.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天随着全国及地方两会的落幕,各地建设“幸福地区”、“幸福城市”、“幸福社区”等规划的提出,“幸福”成为我国各地政府新的施政导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8,(2):74-74
“你幸福吗?”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探求国民幸福状态,是本次调查的初衷。而当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  相似文献   

6.
田秋 《走向世界》2011,(1):46-49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2010年“两会”上,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幸福”承诺之后,一件件事关民生的“幸福事”接踵而至。 2011年,“十二五”的诸多利好将带给公众更多的幸福期待。抑制物价、增加收入、扩大保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更多触摸幸福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朱卉 《理论观察》2008,(4):111-112
人类一切合理的社会活动都包含一个隐含的目的——使人生活得幸福。教育作为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同样也应具有这一隐含目的。幸福的基本问题就是幸福是什么的问题。幸福是一个极度主观化的、带有“超越性”的问题。教育并不具有使每一个人都生活幸福的能力,教育活动追求的幸福也绝不是单个人、少数人的幸福。因而基于“幸福共通感”和道德之上的社会幸福才是学校教育所要面对的主要幸福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前,人们往往只把幸福与生活、家庭联系在一起。现在,“幸福”逐渐与“工作”联系起来。产生了“工作幸福”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快讯》2009,(28):24-24
英国“新经济基金”7月4日公布最新的“幸福星球报告”指出,拉美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最生态的地区。报告对占世界人口99%的143个国家进行“幸福星球指数”排名,并以预期寿命、各国公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和获得认为幸福所必须的生活水平所留下的污染痕迹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总局商标局近日正式将“幸福之城”作为商标授予珠海旅游业界。未来十年珠海可以通过此商标推广幸福珠海城市形象和相关旅游资源。“幸福之城”,不是一个注册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能从老百姓口里说出来的赞美之词。这和“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09,(28):24-24
英国“新经济基金”7月4日公布最新的“幸福星球报告”指出,拉美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最生态的地区。报告对占世界人口99%的143个国家进行“幸福星球指数”排名,并以预期寿命、各国公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和获得认为幸福所必须的生活水平所留下的污染痕迹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郑渝川 《浙江经济》2010,(17):55-55
谈论“幸福经济”,必然需要从“幸福”说起。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比尔·麦吉本在哲学、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深厚造诣,被认为是与梭罗、卡逊齐名的环保作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了《自然的终结》《资讯遗失的时代》《在机械化时代保持人性》等多部论著。从这样一番介绍中也可以看出,比尔·麦吉本所谈论的“幸福”,不单是某些社会学者巧妙界定的个人生活感受、家庭和谐度,“幸福经济”也不局限于环保产业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6,(7):74-74
中国有多少人“工作并幸福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新鲜出炉,结果显示只有97.9%的被调查者幸福地工作着,而中国职场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为2.57(最高5分,最低0分),处于中等偏下状态。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与快乐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精神动力。处理好它们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国家确立“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改善民生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政策转变,对于国民增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幸福之源”的观念,对于在新时期寻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精神原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世军 《魅力中国》2014,(15):65-65
关于哲学史中的幸福观,可套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来概述: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幸福,问题在于实现幸福。哲学家们从理论层面为我们做出了诸多指导.我们不仅迫切需要回顾、梳理、扬弃、借鉴历史上的“幸福”理论,而且要将提炼出来的“精华”与具体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认真反思当下“经济有发展.幸福无提高”的社会现状,关注人们真实生活的幸福程度,积极推动现代人幸福现的构建,帮助人们在“快节奏、易迷茫、多诱惑、少思考”的生活中尽量做出正确的人生幸福抉择。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幸福?辞书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我说幸福是一种心境,是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幸福的理解与认识历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什么是幸福?笔者认为,幸福是一个相对的赋值(感受),是获得与失去的最终结果与平衡账户,是价值观的选择与实现。如果从行为经济学理论出发,将“幸福”感受作为一种“决策”的话,其结果必然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幸福是具有阶段性的,幸福感受也包含了信息不对称因素,国家与个人都是如此。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来讲,则体现了如何实现相对幸福最大化目标下的公共政策选择问题。一个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必然会对民众的幸福感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幸福”二字已成为当今流行的一大“热词”,也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领导干部也是人,当然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和渴望,但其幸福观是否正确,不仅关乎个人能否幸福,更关乎人民能否幸福,关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9.
“哪个城市的居民最能感受到幸福?”“是不是口袋里的钱越多,人们就越能感到幸福?”2006年元旦前后,幸福感、幸福指数、城市的幸福度排名等时髦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相似文献   

20.
杨辉辉 《黑河学刊》2009,(2):134-136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德性幸福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但苏格拉底、柏拉图幸福学说的德性基点指向了虚无的神或同样过于神秘的“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求索,没有继续追寻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幸福学说研究的虚幻主义,把幸福置于灵魂——置于玄思静观上,停留在“哲学的生活中”,而是把思考的方向转到了万物的尺度——人,注重对现实活动、实践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实践转向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