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使文人觉醒,此时的文学在形式上的特征是对形式美的强调。文学的自觉主要表现在:对文学价值的重估、文学题材的大开阔、在创作上将文学与非文学区分开来,以及对语言的形式进行自觉的探索,对汉语这种语言的规律进行总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学本质属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笔者以为,文学的本质属性应该是模糊性:文学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工具、形象思维的机理、形象思维的本质)、文学创作过程以及文学鉴赏(文学欣赏和批判)的过程中无不体现这一特征。正是“似花还似非花”。  相似文献   

3.
刘文宇 《活力》2014,(10):86-86
一、文学本质 对于这个标准,德里达坦言,他无法给予一个答案,而且并不是不想解答。他认为,文学并不具有某种本质,可以将自己和其他的文本区分开来。长久以来,之所以我们都认为有文学本质这样一种东西的存在,是因为一种存在假说。文学的本质最初并不是以严格的形式被定义下来的,但是长久以来的使用习惯已经形成了思维禁忌。所以当反溯其本质的时候,如果突破不了这层思维禁忌,就会遭遇到困境,在理论的迷宫里兜圈子。韦勒克和沃伦论证道文学与非文学的所有区别--篇章结构个性表现、对语言媒介的领悟和采用,不求实用的目的以及虚构性等--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德里达要做的是彻底打破对于本质的幻想,文学本质的观念将文学文本界定在文学体裁之中,说起文学就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产品说明书、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都算不得是文学。德里达想要说明,蕴涵在文学文本中的那种表明其自身的本质并不存在。去想象那样一种本质,就是创造了那样一个迷宫。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使文人觉醒,此时的文学在形式上的特征是对形式美的强调.文学的自觉主要表现在:对文学价值的重估、文学题材的大开阔、在创作上将文学与非文学区分开来,以及对语言的形式进行自觉的探索,对汉语这种语言的规律进行总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自改变与底层文学小说的《黄土地》《红高粱》等电影作品在业内获得一致认可后,底层文学创作也以其鲜活真实的文学风格获得肯定,但是提及底层文学人们往往想到的也只有贫穷、荒凉、苦难,其实在底层文学著作当中也有着超乎现实主义的想象性,随着近年来电影与底层文学著作的不断合作,底层文学在叙事创作当中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成熟。  相似文献   

6.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美学课题。其文学实用性表现在对影片的加工上,电影不可能从文学中分离出来。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共通性与差异性。电影文学的产生,是电影艺术日趋成熟的结果,电影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艺术的进步与繁荣。而电影文学商业化的特征,则体现在诸如题材选择、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创造"题材"卖点和增加戏剧元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似乎从小我们就在接触文学、学习文学,但说到文学的含义,我并不明确,于是特意查阅: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理论上讲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表达方式,具有交流与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8.
冯宏 《价值工程》2011,30(11):205-206
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其归属却一直没有定论。在探讨翻译文学的归属中应该重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翻译文学与比较文学,以及翻译文学与法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能否应用,应用的实际能力如何,也依赖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依赖于智力的核心,即分析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殿堂中一个支柱力量。虽然社会的很多领域不以汉语言文学为主体,但是其实体需要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却与汉语言文学有着很大的联系。可以说,汉语言文学在社会的各种领域都可以应用到。本文就是基于一些群体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认识偏差,提出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的问题来进行小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学即人学。文学带给人类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来自于它对人的心智自内而外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培养和完善了人类的审美功能。就目前来讲,大部分人审美能力较为全面系统的培养的主要形式还是依赖于课堂上的教化,因此,作为人文课程核心的美国文学课程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承担起文学审美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将接受美学观的相关理论运用到美国文学的教学活动中,以审美期待、审美经验、师生互动等理念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脉络,来探讨如何在美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审美教育的回归,让学生在新奇美妙的情境中接触美、发现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鉴赏美,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创造美、表现美,最大程度实现文学课审美教育功能,凸显文学审美教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本脱胎于党史母体,文本审美向度指涉文学思政教育,而文学教育是距离大众最近、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容易接受思想洗礼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通过《文学欣赏》课程中的“红色文学”文本解读,使农村故事、党史教育与农耕文化相融合,深度给予涉农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涉农高职红色文学思政育人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浅析加强高校文学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立春  鲁薇 《价值工程》2010,29(29):185-186
加强高校文学教育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加强高等院校文学教育在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分析说明了加强高等院校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对高等院校开展文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鑫 《价值工程》2011,30(22):207-208
从文艺学的视角看,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在西方文学书写中,依托西方理性主义的哲学背景,在文艺理论的逻辑思辨中形成的。其经由中国本土文学写实精神的培育,于二十世纪中国启蒙、救亡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历时性地、多形态地、多层面地开启了中国化的进程。从文学形态,写作精神,书写方法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的特征,并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有机整合中稳健前行。  相似文献   

14.
文学产业化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背景下文学商业属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从《魔戒》文学产业化的缘起及衍生发展,解析其文学产业化模式与产业链结构,总结《魔戒》文学产业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底层文学是世纪之交登上中国文坛并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本文将以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人物形象研究为方向,首先,介绍底层文学的由来,从社会原因和知识分子的角度两方面入手分析并论述底层文学快速兴起的原因;其次,对底层文学这种文学体裁的特质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底层文学的主人公即底层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入手,将人物形象分类,并结合作品中的不同的主人公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深意。  相似文献   

16.
陈晓军 《活力》2005,(1):97-97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文学鉴赏法。鉴于文学鉴赏感性、理性相互交错,前后往复的思维活动规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掌握和使用好以下几种文学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对汉语言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汉语言文学在经济文化愈渐发展的当代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欣赏。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具有其独有的意境美,为汉语言文学增添了一抹特别的色彩,使汉语言文学更具艺术魅力和朦胧美。本文旨在探讨语言应用于汉语言文学中的所产生意境的特点;为何要将语言应用于汉语言文学中产生意境;如何才能使语言应用于汉语言文学中营造意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2,(6):10-10
日前,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撰文《用文学守望财政人的精神家园》。在文中,王军说,财政与文学,虽然似乎一边是干巴巴的数字、一边是活生生的语言,但两者都站在良知的根基、运用语言的工具、吮吸生活的泉源,其实有着深刻的缘份。财政文学的阅读与创作,既是财政与文学结缘、对话的过程,也是财政人感知世界、体悟人生、纯洁心灵、展示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俄罗斯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已走过了60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在其整个传播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俄罗斯文学的传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以传播学的"5W"模式作为研究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前后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揭示改革开放后俄罗斯文学的传播发展所产生的新变化,为进一步开展对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来说,是一种改革,是一种进步。本文重点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分析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路径,希望从教学设备、教学形式、教学结果等不同视角出发,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