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郭毅 《北京房地产》2008,(12):71-71
决定之一:如何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国备地逐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在征地安置补偿和规范征地程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我国征地制度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征地补偿不合理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是当前备方面关注的一个焦点。《决定》对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和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评估》2006,(10):6-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全国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座谈会之后。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一些地方对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还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尚未在全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及时化解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征地拆迁中的农村住房安置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农户为骗取征地拆迁住房补偿款而集体离婚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对各地现行住房安置补偿制度的梳理,揭示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征地拆迁补偿制度的缺陷,建议在《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中确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城乡统一住房安置补偿制度,实现征地住房安置补偿标准由以"人"为主向以"物(房屋)"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布的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要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稳步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笔者通过对上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现状的调研,拟就本市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机制的建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段坤君  段建南 《新远见》2008,(12):105-111
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征地制度实施情况以及安置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征地补偿产生争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有关土地征收补偿的法律规定,分别就土地征收补偿范围,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式的多样化,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土地征地补偿收益的合理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征地补偿纠纷时有发生,以至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作在中分析了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认为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现实情况出发,征地补偿制度均需进行改革,并提出了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村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征用制度是我国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种法律制度。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如何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的法律制度,不仅关系到被征土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笔者就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征地补偿和安王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土地补偿安置监管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救济制度等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148号令)是在《北京市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安置办法》(1993年年16号令)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在2002年开始修改16号令时,拟修改16号令制定出“北京市建设征地办法”,包括征地程序、征地补偿、征地农民安置等相关内容,即涵盖整个征地有关内容。但在2003年10月,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有关征地范围、征地程序等问题需要重新论证,所以主要针对征地补偿和安置等方面问题制定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其中有一部分程序性规定,但主要是为了与征地补偿安置的问题进行配套。  相似文献   

9.
孙东升 《价值工程》2010,29(8):238-239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入手,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并从合理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社会保障型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征地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出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其中有的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经济》2011,(6):27-28
近年来,我国征地领域矛盾频发、冲突不断。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农村征地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国土资源部表示,今年将推进征地安置补偿制度的改革试点,并完成《集体土地征收征用条例》的起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征地缺席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序不合理等等。究其原因:在生产要素以市场配置为主体制下,土地征用却仍然保留计划经济时代不合时宜的政策,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湖南房地产》2004,(12):53-5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补偿安置工作,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征地补偿思路是将农村土地看作农民的生产资料,农地的作用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征地补偿的标准是使得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代替农地的影子价格,以此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准,因而造成了长期以来征地补偿偏低的状态。有必要借鉴台湾的市地重划模式中将农地看作农民个人财产的价值补偿思路,改进留用地安置制度,创新征地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地在土地征地方面的矛盾较为突出,信访事件时有发生,是由于我国征地补偿依据缺乏科学性,补偿标准差距过大所造成的。建议用安置过渡费代替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安置过渡费标准应为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金额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房地产》2004,(12):122-123
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现就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双周信息     
《楼市》2006,(14)
建设部:“165号”文件有弹性90m~2从严70%交地方自控《楼市》综合消息楼市调控细则近日出台,根据165号文件,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是指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各地须严格按照上述要求。但70%比例适用于年度城市开发总量,各地从6月1日起计算;同时,根据总量与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国土部: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将引入协调裁决《楼市》综合消息近日,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实施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并确保今年年底前在全国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面到位。国土资源部表示,该制度是化解征地矛盾和纠纷的有效途径。通知指出,协调裁决的范围是针对被征地农民与实施征地的市、县政府在补偿安置方面的争议,主要包括对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对适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涉及的对被征土地地类、人均耕地面积、被征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认定有异议;实行区片综合地价计算征地补偿费的地区,对区片综合地价的适用标准和计算有异议等三种情形。协调裁决不对经依法批准的征地合法性进行审查,不代替行政复议和诉讼。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统筹农村其它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及社会保障制度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土地》2004,(6):30-31
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现就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冯永东 《民营科技》2010,(6):144-144
土地征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我国存在公共利益范围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在分析了公共利益原则与现行土地制度的矛盾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应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明确征地范围,坚持公共利益原则;制定土地征用法;改革补偿安置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