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山,一个以风景秀美而著称的城市,更是一个秉承悠久历史文脉的古城.就是在这里,萧山人造就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从当年的"围垦精神"到"四千精神";从"四抢精神"到"四敢精神",萧山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变的是他们敢于创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冯佳丹 《楼市》2012,(18):123
我是萧山本地人,准确地说,是萧山"乡下人",因为我生活的地方叫宁围,一个类似城乡接合部的地方。我今年27岁,毕业很多年,工作也很多年,曾经离开过萧山,因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不同城市闯荡多年后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于是我决定回来,来寻找这种缺失感。很幸运,借着萧山众多企业,也凭借多年在外打拼回来的经验,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然后一直沿着自己的职业方向工作到现在。再然后找了一个土生土长的"对味"的人结婚、生子。所以对现在的我来说,萧山有爱人,有至亲至爱的朋友,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所以也没有再离开的理  相似文献   

3.
陈佳锋 《楼市》2012,(18):128
我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从出生到现在25年了。我在这个地方从小学念到大学,再从毕业成为现在的个体经营者都没有离开过,理由其实非常简单,我所有的一切都和它有关,这里对我来说是个有安全感的城市,可以说,对于萧山,我是迷恋的。在萧山和杭州主城区一样,是热闹的,这里的生活一样很有选择。你可以去湘湖、杭州乐园、极地海洋世界,那里人气很旺。也可以去美术馆看个画展感受下浓厚的人文气息,好像人也会一下子文化不少。如果要逛街娱乐,那么恒隆广场、加州阳光都是大型综合性商场;电影  相似文献   

4.
<正>昨日闲暇,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讲述"杏仁效应"的文章,自然吸引了我不少的兴趣。"蝴蝶效应"倒是不陌生,但是"杏仁效应"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询问周遭朋友,均表示并不了解,这也让我敢于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若已略知一二,权当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5.
从鲁冠球到王均瑶 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1990年,他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从他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时.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口音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到美国探亲,当地一位华人请我去了一家名为"福来鸡"的餐厅用餐.这家餐厅的生意非常火爆,店员大都是六七十岁的奶奶级的人物,一位店员见我们进来,立刻热情迎上前来招呼,听说是来自中国的朋友,就更加热情了,过来就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于是,笔者带着浓厚的兴趣,了解了"福来鸡"餐厅成功的幕后原因. 说起美国的连锁快餐店,国人随口就可以说出麦当劳、肯德基,但很少有国内的朋友们听说过福来鸡.  相似文献   

7.
王欢 《楼市》2004,(14)
从城西的康乐新村坐公交车到龙翔桥,交通繁忙加上天目山路沿线的改造,一不留神就花了一个多钟头。这时离约定的采访时间只剩下四十分钟,匆匆跳上 K515,以为此次萧山之行肯定要迟到了。经过钱江一桥,穿过萧山经济开发区,半个小时后,当萧山新区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现代感极强的两幢写字楼高耸入云,宽阔的马路,时不时就有本地牌照的奔驰宝马经过。此时的萧山与印象中的萧山有天壤之别。一直来萧山给人以“暴发户”的感觉,而不曾想到,它的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了这样一个档次。说了这么多无非也是想引出本文的话题,为什么少有杭州老城区的人住在萧山?是不是不少人跟我一样对萧山的误解是因凭空想像、观念陈旧而引起的呢?  相似文献   

8.
《秘书》2007,(2)
包公墓前松柏森森墓草青青这里埋藏着支撑中华大地的铮铮铁骨这里回响着震撼历史天空的正义雷霆听说来这里的人很多我掂量出历史的沉重又触摸到历史的光明  相似文献   

9.
莱茵 《乡镇论坛》2010,(21):40-40
跑步时经过马丁·路德·金路,有件事让我觉得比较震撼。 这条路上有一栋旧楼,50多年前是驻德美军兵营的军官住宅。东西德合并后,美军大规模削减兵力,这里的军队撤走了,这座楼成了国际学校校址,我儿子刚到德国读书时就在这里报到。  相似文献   

10.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某领导干部从甲单位副职提升至乙单位任“一把手”,人到乙单位几年,而薪水却还在甲单位领取,在乙单位只领取一部分补贴和奖金等。审计中了解甲单位时说起此事,甲单位领导说,薪水——工资部分由财政统一代发,不损害本单位的利益,能做好事谁不做。乙单位该领导说,我从行政单位(甲单位)调入事业单位(乙单位),单位不如原单位好,加上事业单位听说要改制,有些后顾之忧,我又没多领一分钱。听起来,好象没事一样。了解乙单位的一般干部和职工,反映的就不一样,部分干部和职工说,他(乙单位领导)哪有心思在这里工作,是在这里“渡…  相似文献   

11.
倪保城 《楼市》2012,(18):114-117
北到北塘河,南到西山——北干山,西到风情大道,东到通惠北路,以上四条路所围合的区域,人们称之为"萧山新区",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头衔——钱塘江南岸最具"都市范儿"的新贵板块。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江东区域将是杭州的一片新蓝海,一如上海浦东一样的希望之地,是带动萧山乃至杭州成长的下一个增长极。她承载着众多萧山人的光荣与梦想,为奋斗一个美好的明天提供了一片热忱的土地。曾经,半个多世纪的萧山围垦造田,被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几代萧山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1990年,那年我大学刚刚毕业,服务于一家通讯社。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从他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与我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的情景,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口音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相似文献   

13.
顾晓立 《楼市》2012,(14):34-35
每次回家都会路过丰潭路,看着越来越多的车,看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如今的申花板块真的不一样。而成长起来的那些楼盘,就像是整个申花的"缩影",诉说着这里的"执着"与"取舍"。说到申花板块,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以前住温州村,每次回家都会路过丰潭路,看着越来越多的车,看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如今的申花板块真的不一样。而成长起来的那些楼盘,就像是整个申花的"缩影",诉说着这里的"执着"与"取舍"。在申花,保利给我的感觉是"这个企业懂得取舍",对客户还有很深的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价格去吸引你,你来了,就有机会让你下单,如果价格不能打动你,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也只能算失败。保利在申花板块,在一块不大的地,做出它的特色,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董轶群 《楼市》2012,(18):92-95
它是萧山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一颗极具现代感的"新星",在钱江南岸冉冉升起北到北塘河,南到西山,西到风情大道,东到通惠北路,以上四个地点所围合的区域,人们称之为"萧山新区",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头衔——钱塘江南岸最具"都市范儿"的新贵板块。  相似文献   

15.
韩际平 《数据》2007,(7):46-47
坐着火车去拉萨"拉萨,那是我的一个梦!"这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听说我要去西藏脱口而出的神往。是啊,遥远而神奇的拉萨,是多少人梦魂牵绕的地方啊……春天到了、夏天来了,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成立、全国统计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给乞丐鞠躬     
一家生意很好的点心店来了一个乞丐。伙计急忙呵斥乞丐要他滚开。乞丐却拿出几张脏兮兮的小面额钞票,说“今天我不是来乞讨的,我听说这里的点心好吃,我也想尝尝。我已经想了好久了,好不容易才凑到这些钱。”  相似文献   

17.
毛鹏彬 《审计月刊》2009,(12):39-39
二十多年前.我在市直一家事业单位任财务负责人。有一天接到市审计局通知.三天后将有审计人员来单位审计。由于当时审计机关成立不久,说老实话。我对审计根本不了解,只听说是查账的而已。来单位检查的是三位老审计,当时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审计业务。平易近人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当时我想,要是能到审计机关工作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8.
毛鹏程 《湖北审计》2009,(12):39-39
二十多年前.我在市直一家事业单位任财务负责人。有一天接到市审计局通知.三天后将有审计人员来单位审计。由于当时审计机关成立不久,说老实话。我对审计根本不了解,只听说是查账的而已。来单位检查的是三位老审计,当时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审计业务。平易近人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当时我想,要是能到审计机关工作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我叫食品添加剂。也许大家都曾经听说过我的名字,但能真正了解我的人却不多,更多的人都对我有着或深或浅的误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中我有着明确的定义:"食品添  相似文献   

20.
最近,听说厉以宁先生来湖北参加一个会议,我们利用会议空隙时间,到湖北饭店拜访他。厉先生的夫人何玉吞女士说,厉先生每次外出,十分辛苦,白天开会,晚上作学术报告,一场接一场,还有会见、座谈等等,时间安排得特紧,毕竟年近七旬了,担心他吃不消。夫人和先生商量好,逛一逛闻名遐迩的汉正街。当日下午三时,陪厉先生及其夫人前往汉正街。一路上,我说,厉先生,您最早提出对我国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有人叫您"厉股份"。当前有些企业正在走这条路,您有何感想。厉先生坦然一笑,说这是实行市场经济,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来到汉正街,厉先生告诉我,他虽然几次来武汉,来汉正街却是第一次。这里作为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名不虚传,商铺一个紧挨一个,服装、小商品琳琅满目,购物者来往如潮,十分兴隆。我问厉先生对汉正街印象怎么样,厉先生说,很好,一条汉正街,多少人在为它生产、加工,多少人在贩买,那么多人在靠它就业,养活了多少人!我们今天说,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有道理的。来到一个服装店,夫人为厉先生挑了一件衬衣,店主开价80元,我们"砍"价砍到40元,夫人买了下来。厉先生外出,经常深入到农村、企业、商家了解情况,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观察问题,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