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星  王雷 《经济论坛》2008,(4):8-10
产业集群是指众多的企业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群体.集群的出现,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它通过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实现了集群内众多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资源要素整合,重塑了竞争形态.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基于研究问题侧重点的差异,构建了相应的指标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工资、就业、技术溢出和生产率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垂直专业化分工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产业集群的聚集过程是在流入效应、流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共同交互作用下完成和演变的.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孕育阶段,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主的关键要素是产生流入效应的基础,乘数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在成长阶段,特定区域空间上的分工与专业化得到发展,乘数效应发挥较强作用,由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成长阶段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成熟阶段,集群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原有流入效应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形成的创新网络又为集群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构建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应充分考虑农产品特点和当地农业资源禀赋情况,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创业,同时政府要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贵平 《经济论坛》2003,(18):10-10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的聚集,城市的形成是经济力量作用的自然结果。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市场作用的产物。市场的力量主要来源于比较利益和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比较利益促进了社会分工,而分工的深化和生产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则为非农经济的空间聚集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了城市的形成,而空间聚集则产生了种种独特的城市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城市形成的原因,是城市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聚集效应在经济学中包括聚集经济和聚集不经济,聚集利益是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聚集经济,又称聚集经济利益,一般指因企业、居民的空间集…  相似文献   

5.
王卫 《经济论坛》2005,(21):78-80
浙江省是一个中小企业大省,在浙江经济中中小企业的贡献不容忽视,比如近几年浙江出口额的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但浙江经济又是典型的“块状经济”或称为专业化产业区,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以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企业之间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同时,在产业群内不同企业可以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6.
何俊峰 《经济师》2008,(4):35-36
文章从分工理论的历史发展入手,分别论述了各阶段的代表性理论。对其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概括;在回顾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原理.在理论上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提出分工与专业化的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路径;利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的思想。可以很好地解释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7.
“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已成为我国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与20世纪末相比较,中部地区面临的发展形势已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完善的新阶段,经济增长动力趋于信息主导化,与此相应提出“中部崛起”应实施市场机制作用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战略模式,以市场利益为导向建设综合优势,充分发动市场行为主体——企业构建产业链群效应,以专业化市场组织新型区域分工格局,实现区域经济整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专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技术专业化系数,展现专业化模式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动规律,并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分工系数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并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少数地区能在高新技术和高机会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大部分地区仅在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创新能力较低时,技术分工将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创新能力较高时,技术分工的作用不显著,且不同领域专业化会产生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9.
交易成本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分工与交易成本。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分工和专业化紧密相联的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交易是不同专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过程分散化的统一.本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内涵、衡量指标以及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性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专业化产业区的结构、功能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为代表的专业化产业区因其自然演化与内生发展而被视为"原生型"专业化产业区。它的形成深受地区工商业传统的影响。除了中小企业集群与专业化分工的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市场带动与工贸并举的特色。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需求增长、市场拓展与企业规模的扩大,专业化产业区面临着产业组织结构的演化与功能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是地区专业化分工的理论依据,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交易成本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内容,结构型社会资本是否可以通过降低城市群内部交易成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产生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4—2018年十五大城市群的相关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交易成本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结构型社会资本在多中心、同省、非国家级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中的作用更显著;同时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分工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当城市群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分别小于33445.981亿元和7814.599万人时,结构型社会资本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筑与小城镇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发展,给建筑市场融入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尤其是建筑行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在全面分析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基本特征,并结合现实发展的需求,深入分析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可行性,从市场发展的客观、主观等因素,以及观念转变、制度约束、外在环境等一些影响,分析专业化分工对建筑行业以及市场经济法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深入阐述,探讨建筑行业化分工的相关可行性实践要素。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回流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矛盾。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路径在于农村地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农民工回流形成了农村地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一股内源动力,有利于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簇群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簇群经济现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及企业理论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对簇群经济的大量研究,可从专业化分工经济、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与地理经济学、知识与创新理论、交易费用的新制度经济学、簇群经济的实证研究等六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与水平有赖于有效交易协调机制在解决因此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较于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社区型合作经济组织,非人格化的市场价格,“公司 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利于降低农业产业专业化分工进程中的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是一种有效的交易协调机制。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必须针对其发育初期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县域地理及经济发展的特质性,在县域内按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进行生产的集中的中小企业,在其集群内运行存在规模经济。按照新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2001年我国17.13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14%。据测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5%,工业新增产值的76.6%,社会销售额的57.1%,税收的43.2%,出口总额的60%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仍具有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分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建立了教育发展、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兴古典经济模型,并运用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教育的劳动分工功能。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自给自足还是分工条件下,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均真实收入越高,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受教育水平提高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交易效率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可能会限制教育作用的发挥,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要小于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垂直专业化与贸易理论的相关拓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评论》2007,144(2):135-139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盛行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明显特征,带来了世界贸易性质的改变与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大量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方法与结论等得到拓展。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影响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使贸易利益的范围扩大,而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之标准贸易模型的结论更为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