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旧基金的性质问题,是人们争论多年而至今未能统一的一个问题。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折旧基金属于补偿基金;另一种意见认为折旧基金兼有补偿基金和积累基金两重属性;再一种意见认为折旧基金就性质来说是补偿基金,但可以当作积累基金使用,或者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特定意义的资本积累”或“广义积累的一个因素”。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沉淀资金是马克思在阐述固定资本流通特点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它是指折旧基金在固定资产更新期限到来之前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的一种“闲置资金”.研究沉淀资金与企业融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研究折旧基金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转化为积累基金。在西方国家,折旧构成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公司(1956~1960年平均)资金来源中,折旧占52.0%,英国公司(1957~1960年平均)占35.0%,联邦德国(1958~1960年平均)占30.0%。根据若干企业的典型调查,我国企业(1980~1989年平均)资金来源中源于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的部分为17%。现实经济表明,折旧基金从性质上说首先是用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补偿和更新;同时,从融资角度看,则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能够从中筹集到多少资金用于投资。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综观《资本论》三卷,马克思从三个层次上分析了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第一,马克思在论述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时指出:“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从外延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还是从内含方面表现为扩充原有的生产规模。”第二,在分析企业利用折旧基金进行局部更新时,马克思指出:折旧基金“可以用来扩大企业,或改良机器,以提高机器效率”,这样,企业就会实现“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如果  相似文献   

4.
乌家培同志在《经济管理》1979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以下简称《乌文》),对基本折旧基金当作积累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几种情况进行了论述。亦着重用定量的方法对第三种情况,即“在固定资产价值量连续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对个别固定资产(或全部固定资产)满使用期(或平均使用期)时以及其后所累计提取的折旧基金,因代置同期报废的固定资产而被用于原值补偿外,总会有一部分数量不等的余额,可以有保障地作为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的净投资的补充来源”,作了详细的论述。文章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理论上的说  相似文献   

5.
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关键问题。有的同志从折旧基金的经济实质上分析,认为折旧基金在用于简单再生产的同时,也可用于扩大再生产,因为折旧基金不仅作为一种补偿性质的基金存在,而且也作为一种积累性质的基金存在。另有的同志则认为,折旧基金既属于二种补偿性质的基金,它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见《经济管理》一九七九年第二期田椿生和田江海、梁文森同志的两篇文章) 那么,折旧基金究竟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还是简单再生产好呢?在实际工作中,是用于基建还是更新,重置还是改造呢?  相似文献   

6.
一、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30分)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5分)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那些?(5分)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5分)3.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15分)4.为什么贯彻按劳分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0分)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之间的关系。(20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国营工业企业折旧基金的管理体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年以前,折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由国家统一分配使用。由于建国初,大规模建设刚开始,大量新增固定资产不必在自然形态上更新,国家在这一段时期内把集中上来的大部分折旧基金用于追加固定资产的投资,从而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然而,由于过分集中,对下面卡得死,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在客观上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第二阶段:1967——1977年,折旧基金全部留给企业和主管部门。这种改革在调动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极“左”思想的长期影响,片面追求产值和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和质量,所以大部分折旧基金仍用于基本建设,固定资产规模增加较快。同  相似文献   

8.
国营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国营工业的固定资产标志着我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技术发展状况。因而,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地提取、使用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对于不断发展壮大国营工业生产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四化”建设和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的固定资金折旧基金的管理、提取和使用等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工业分布应该贯彻什么原则?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分布发生了那些变化?(25分)二、如何认识工业生产的经济效果?核算工业生产的经济效果需要运用那些主要指标?(25分)三、谈谈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和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5分)四、某项航天火箭工程的事件、作业持续时间(周)和这些作业的先后次序关系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这些资料绘制计划评审网络图,计算出时差(宽裕时间),并求出该项工程的施工周期(周)。(25分)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一个明显的悖理事实,就是把一部分折旧基金纳入财政收入项目,由财政机关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这样做,既违背折旧基金的本质规定,又不符合财政收入的经济内容。并且,由此带来一系列弊端,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我认为,应该按照折旧基金和财政收入的性质把折旧基金全部留归企业作为补偿基金使用,而不再纳入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一、财政同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从几个主要方面说明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表现情况。(20分)二、我国财政如何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为什么说我国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居主导地位?(20分)三、我国财政具有那几种职能?各种职能的作用表现若何?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20分)四、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征税?主要理论根据是什么?(20分)五、目前,我国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如何进行改革?主要有那几种形式?它们之间主要有那些区别?(20分)  相似文献   

12.
一、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0分)二、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说明:(一)必须坚持“先生产,后基建”的原则(二)保持财政、信贷、物资三大平衡(三)只有按比例才能高速度(四)在计划工作中必须留有余地、留有后备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具有科技优势”之说不绝于耳,现实却促使我们不断反问:我省果真具有科技优势吗?(一)我们所说的科学技术,系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自然、社会、思维等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和人们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不运用这些知识的劳动手段和劳动方法。这就不难看出,若谈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应当具备以下四条标准。(1)科学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明显地居多。(2)科学技术方面的财力资源,即科技三项费、科研事业费、科研基本建设投资等科技经费和企业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所谓折旧基金的运用,指的是折旧基金多少用于固定资产的补尝,多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折旧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经生产转移出去的价值的货币形态,首先应满足损失掉的固定资产的补偿。但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过程的累计提取与实际固定资产更新替换具有不同步性,在固定资产更新之前,折旧基金可被用于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临时垫支流动资金。这一过程有特殊意义,在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越来越严重的目前情况下,采取把被搁置于生产过程之外的折旧基金用于生产的办法获得价值增殖是弥补基金不足的有效措施之一。正确运用折旧基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 五十年代及最近几年来,中国史学界对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成绩斐然。这个问题的讨论,就笔者观察所及,似一直围绕在三个互相关联的问题上。第一,资本主义何时在中国萌芽以及萌芽现象何在?第二,促成萌芽的主要因素何在?又何以萌芽现象在江南地区最为显著?第三,资本主义既在中国萌芽,为什么却又不能茁壮成长?的确地,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史上关键性的问题,值得中外史学工作者多方探讨。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不仅能使我们认识近代以前中国经济的活力及基本阻力,而且大有助于我们体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经济和其他部门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关于第一个问题,虽争论很多,国内多数学者已接受了傅衣凌、刘永成等先生的看法:即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前期约三个世纪的期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某些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我对于“资本主义萌芽”一词的使用,仍感有待商榷。但是,中国经济在这三世纪的期间呈现着空前的发展,应该是没有争论的。从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前面三个问题稍加改换于后:(1)这三个世纪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性质如何?(2)造成这个期间商品经济空前发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可是,作为这样的统一,金又有了一个独立的、同它在两个职能上的存在不同的存在。”阐述这段话的基本含义。(20分)二、典型银行券和纸币的区别是什么?根据对它们各自流通规律,分析对贷币流通的影响。(20分)三、建国以来,我国银行管理体制上存在那些主要问题?目前已经采取了那些主要改革措施?进一步改革需要处理好那些方面的关系?(25分)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银行信贷对货币流通的影响如何?根据下列资料分析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状况,你认为存在什么主要问题?改革的途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邱远 《广东经济》2016,(1):65-70
背景与问题 2012年7月,河源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广东绿谷”的理论概念,并以“四大战略”(生态经济、宜居城乡、善治河源、文化河源)为抓手,以加快实现“三大崛起”(经济、生态、文化)为目标,冀望达成“五位一体”(“政治民主之谷”、“经济富裕之谷”、“文化崛起之谷”、 “社会和谐之谷”、“生态文明之谷”)和“绿富双赢”的社会发展愿景,吹响了河源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号角.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作为两种经济政策目标,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或者是牺牲效率换取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换取效率;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了公平然而牺牲了效率,改革提高了效率然而牺牲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这种矛盾,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决策面临着两难选择。我认为,上述观点至少有如下几点值得商榷:(1)改革以来社会成员相对收入变动是否真的牺牲了公平?(2)这种相对收入变动是否一定提高了效率?(3)有没有一种既能促进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公平实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我国实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许多问题在理论上尚未解决。以有偿有期使用土地为标志的新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建立,其核心问题在于合理确定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价格。本文仅就此问题加以探讨。一、关于土地使用费的理论基础问题能否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作为确定土地使用费的理论根据,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争论的分歧点在于:(1) 马克思所讲的土地所有权是否特指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2)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否为地租产生的必要条件?(3) 社会主义经济中土地计租是否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 最近,笔者对某市8个国营企业的折旧基金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制度存在着以下问题: 1.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重置一台同样的设备必须用比原值更多的资金才能补偿机器设备的损耗。 2.折旧率偏低。通过对8个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现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均大于固定资产正常经济年限。例如,一台机器本来只能使用20年,但是折旧年限却定为25年。这就造成固定资产折旧率偏低,折旧基金提取不足。因现行折旧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和折旧率偏低,人为的使C中的折旧基金计提不足,而转化为M。由此造成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落后的情况下,也有盈利,而且利润水平并不比国外同类型企业低,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为错误计算的结果,致使一些亏损企业表现为盈利企业,一些微利企业变成盈利大户,吃掉老本,造成虚假繁荣,其后果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