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德盛煤矿1841工作面发生特大突水后,在动水、断层发育、岩层碎裂等复杂条件下,采用了与传统方法不同的设计思路,创造性的采用了"围点打援"思想,实施了注浆堵水工程,成功地封堵底板涌水6230m3/h.本文对这一技术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一些总结和归纳,以期在同类似条件下的堵水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沙坨油田属粗面岩裂缝性油藏,受边、底水共同作用和裂缝发育等因素影响,出现油井水淹等问题,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采取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效果较差.通过对油藏特征认识和油井见水因素的分析,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超细水泥堵水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粗面岩裂缝性油藏边底水封堵效果.经现场应用,油井含水下降明显,效果较好,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层近井地带易堵塞而影响油井生产的问题,利用声波技术对油井堵塞层段进行处理,以达到解除油井堵塞,改善地层渗透状况,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低频声波解堵技术是声波解堵技术的一种,本文介绍了低频声波发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该技术的选井条件和施工工艺,并结合曙光油田13口油井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的解堵效果.实践表明,低频声波解堵技术对于近井地带的堵塞解堵效果明显,处理后油井增油增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曙光油田稠油和超稠油由于频繁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导致油井出砂严重,检泵周期短.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机械防砂手段--大通径防、冲砂一体管柱技术来防砂.该技术在原有机械筛管丢手防砂工艺管柱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可过防砂筛管实现冲砂到人工井底的结构.2007年该技术在现场试验应用了2井次,措施成功率为100%,累计增油352 m3,累计增液1 669 m3,实现了有效防砂、挡砂,并延长了油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虽然是目前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三采方法,但油藏高渗透条带及大孔道的分布,却极易导致大范围的聚合物窜流,降低聚合物驱油效果.胜一区1-3 单元投入聚合物开发后,由于试验区非均质严重,高渗透段分布面积大,为防止聚合物窜,注聚前期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堵水调剖和协调平面产液平衡的注采调整,以及注聚初期添加交联剂等防窜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主要对1-3 单元聚合物驱防窜的做法分析评价,探索一条适合于胜坨油田三次采油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岩溶石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不均,分布没有规律,找水比较困难,为了将含水构造的异常分辨力提高,采用常规电法确定最佳井位.这种方法能够采集大量数据,对异常特征反映有很高的灵敏度,在我区百色地区不同的岩溶水文系统中找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岩溶裂隙强含水层中注浆堵水实例,得出了在强含水层中注浆时,应在巷道中构筑档水墙,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浆液的水灰比,使堵水效果更好.为矿井生产治理水害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曙光超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流动性差的特性,导致作业周期短、时间长、费用高、污染严重.为了缓解上述矛盾,几年来规模实施了氮气隔热一次管柱配套工艺,该工艺在节省作业费用、减少污染、提高油井生产时率等方面见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复杂,水淹、水窜现象严重.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对低渗油藏改变注水方式,完善注采对应关系,并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造,控制了油井的水淹状况,提高了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0.
茨榆坨采油厂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针对油井产量低、层间矛盾突出的开采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下部油层进行回采的过程中,由于上部需要封堵井段过长,导致泵下入的位置较浅,泵沉没度较低,油井产量低,甚至无法连续生产.因此,结合油井的特点研制开发出隔水采油技术,既能满足堵水作业的要求,也可保证油井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