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国内28家金融业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样本数据,对其公司治理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监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不显著的负向关系,高管人员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股权结构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适度的股权结构又是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现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结果,综合分析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对优化股权结构,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在介入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与散户及公司内部人的博弈行为对公司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利用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就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探讨,然后分别运用静态模型和重复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内部人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影响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因素,最后就机构投资者如何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年沪深交易所中采掘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等4个行业的4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特定公司治理特征对公司研发政策的影响,并将公司治理、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机联系起来。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和大股东的科技背景对公司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借鉴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3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适当分散股权,形成大股东之间的制衡机制和加强外部治理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和报酬水平能够提高公司绩效;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和银行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债务融资治理是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方面。以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绩效与债务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负债和应交税金与短期负债之比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应付账款则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制定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强化银行债权的相机治理功能、完善企业破产机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以促进公司提升其治理水平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7.
以2013~2016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股权异质背景下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各要素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均对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关系;进一步比较分析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控股公司中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治理结构在上市公司中对经营绩效有显著关系但存在明显结构上差异;与民营控股公司相比,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内部控制对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服装公司的不同负债的比例、股权的情况等都是影响其绩效的重要因素,以服装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提出实证假设,通过线性回归探索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具体的关系,最后对服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绩效等方面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治理的效率将通过公司业绩反映出来。以2005年—2007年CCER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适当扩大董事会规模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即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第二,董事长持股比例、前三名董事薪酬之和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董事会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股权激励与其它公司治理机制共同决定公司治理质量水平进而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基础,使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及其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质量,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包含股权激励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公司治理质量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证明股权激励机制和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应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股改完成后股权结构中实质掌控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考虑,选取基于“调整的利润敏感性法”直接测度模型,利用分部报告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现状,接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对193个样本公司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描述及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比例、终极现金流权比例与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成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大小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它的显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国有终极控制权下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要比民营控制下的好。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取得的初步成效及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变化.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决定着公司投资、经营、治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特殊的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的最大特色是"股权分置".本文用横截面回归法研究了具体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到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说明当国家股比例较低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在持股比例较高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法人股、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的时间区间,以部分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成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性质与公司成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成长有较大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成长有显著的影响,与公司成长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从货币市场衍生而来的创新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主体引来基金管理公司和银行的争执。在我国,基金管理公司首先获得其管理运作权,本文通过比较银行经营的优势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劣势,结合分析宏观金融环境,认为商业银行也可作为管理货币市场基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腾新公司在福建省中高档鱼糜制品中以优质中价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却没有打造一个强有力的高端产品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尽管企业2009年推出高档珍鲜系列,却没有充分挖掘品牌的深刻文化内涵,忽略了一个品牌所承栽的不只是一个小小的鱼丸,而是一个福州老字号企业与福州文化的创新和包容,因而仍未获得较大的顾客品牌认知度和认同力。在对腾...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亮点耀眼,精彩纷呈。货币市场方面,金融工具品种增加,市场交易规模扩大,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迅猛,票据市场稳步壮大,货币经纪公司开始破题,回购市场利率低企,拆借市场活跃程度有所下降;资本市场方面,股市行情低迷依旧,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展开,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券商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金融创新产品大量涌现,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寿险保费撬动保险金额的杠杆较大,属于保障功能较强的险种,其占比高低体现着保险保障功能发挥程度的强弱。在20世纪,中国非寿险业务占据市场主流地位,进入21世纪后,寿险占比远高于非寿险。本文从寿险对非寿险的挤出效应、居民保险意识淡薄、财险公司业务增长点低、财险公司命名与其经营范围不符等角度探究了寿险业务与非寿险业务结构占比失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产品同质化严重影响到了保险公司的赢利能力。对于财险而言,“一险独大”的局面早已形成多年。财险市场的集中度逐年降低,财险公司间的竞争程度也与日俱增。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太保就因自身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而腹背受敌,并且2009年将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拱手让给平安保险后就遭遇发展瓶颈期,市场占有率停滞不前。本文通过量化中国太保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赢利能力,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希望对各财险公司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名牌乃企业之"命牌",企业竞争实乃是抢夺市场份额的名牌之争.成功地推创名牌,是振兴民族经济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统一,是创造卓越的产品质量与优良服务品质的统一,是发挥民族特色与走多元化道路的统一,是创造一流商标、一流产品、一流企业形象、营造一流市场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