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庭园经济模式及功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庭园经济模式及功能效应朱逢海,张文山,黄松飞(江苏省如东县委农工部226400)农户庭园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微域生态经济系统,是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院落、承包地为生产场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从事养殖、种植、加工、纺织等经济活...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离不开农户的积极参与,农户作为集体林区林地的重要经营主体,分析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林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对揭示异质性农户参与意愿的行为动机、促进集体林资源的盘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福建省三明市和南平市580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DEMATEL-ISM模型,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业态,分析风险态度、森林资源管制对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管制、风险态度、家庭禀赋特征是显著影响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其中,林地总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经营森林旅游/农家乐、林业经营培训为表层因素,家庭禀赋、风险态度为深层次因素,森林资源管制为直接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要人们自觉地按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和经营农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调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实现开放式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以求得高水平生产力和高生态经济效益。生态农业的主要内容有:(1) 按照生态经济原则,也就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的原则,规划农村建设和计划农业生  相似文献   

4.
1.体制性约束。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一定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主要体现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体制性缺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作为一种以单个农户为单元的农业组织形式,适合了我国特定时期下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我国农业生  相似文献   

5.
杨淑巧  宁晋 《经济问题》2000,(12):52-55
本文通过1986~1998年山西“十村千户”连续跟踪观察农户资料分析发现:农户家庭人口模型呈下降趋势;农户粮作经营行为趋向“自给化”;农户经济收入增长总体呈一种“n”模式,农户间经济增长呈两极化趋势;农户家庭经济结构趋向非农化与非粮化;家庭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当年收入和上年收入是影响农户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户经营”内涵的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理论界农户经营概念理解偏差,从农户的概念解析开始,认为农户经营与小生产、小农经济、小规模生产、个体经济等都不能直接等同,也不仅仅包括土地承包。我国的农户经营,就是在坚持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以农户家庭承包经济和自营经济为主要内容,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家庭效益最大化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韩东娥 《经济问题》1992,(12):29-31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挥传统林业之所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林业综合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生态经济总体效益最高的林业。在我国发展生态林业既是从我国山多林少、人多田少、劳动力充足、人均资源少的国情林情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微观运行的主体地位。以农户收入来源为主,并参照其经营性质和经营规模,可将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划分为以下五类群体:半自给小规模纯农户;商品性大规模专业农户;以农业为主业的兼业农户;以农业为副业的兼业农户;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的纯非农户。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户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动,农户兼业化愈来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如何看待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上目前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是世界各国农村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因而我国也必然会在小规模土地经营的基础上走上农户兼业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化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畜牧业生产及资源供给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为例,分析西南欠发达地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指出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但数量不足,畜牧业赖以支撑的生态资源已经过载,畜牧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畜牧业排放对环境的压力日趋增大,需要调整畜禽饲养量和种群结构;加强政策、舆论导向,支持环境促进型经济发展模式;增加集约化养殖程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技术变革,实现增产、减排目标等多方面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退牧还草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的研究对于揭示政策影响下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退牧还草模式的角度,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数据采集方法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转型效益。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方式与收入转型需求错位,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益普遍降低,补偿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受农牧民家庭经济特征影响,各种收入来源对农牧民家庭的收入效益贡献不一;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的地区差异,以及当地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退牧还草政策的影响,各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存在差异。退牧还草生态工程体系缺乏完善,尤其替代生计补偿缺乏针对性,有碍于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工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生态工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点所谓生态工业,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的,以资源节约、产品对生态环境损害轻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它要求综合地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一切有利于工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宏观上协调由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结合而成的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  相似文献   

12.
李苗  孙养学 《经济论坛》2012,(6):113-116
农户是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决策单元.农户经营行为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因素,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与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的现状,运用经济学模型对影响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据此对相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及优化西北地区农户经营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594户调研样本为例,在相对收入理论指引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休耕农户和非休耕农户进行特征匹配,通过对比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评估休耕经济补偿绩效,并进一步论证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现阶段休耕经济补偿导致农业收入减少16.53%,尽管非农收入能够提升8.15%,但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减少了14.07%,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农户参与休耕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影响休耕制度的可持续性。(2)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和村庄特征对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休耕决策变量、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以家庭有效劳动力比和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是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提升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文章从提升补偿标准,丰富休耕补偿方式,释放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其显著的制度绩效,但随着农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业国际化、市场化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形成的超小规模、高度分散的生产经营格局,使生产力要素配置极其低效且缺乏流动与重组的内在动力,在生产力水平原本不高的基础上降低了要素使用效率。例如,据对山东省的调查,农户平均经营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理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高系统生产力,并促进其持续稳定地发展。因此,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的研究,是农业生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生产力理论也成为生态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一块结构基石。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的概念描述生产力的系统观,不仅包含了形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了各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它不仅强调各要素本身的特殊作用。而且强调生产力是一个整体,具有自己的整体特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的农村对如何科学利用土地,迫切需要科学指导。如果能够为农村提供生态经济系统工程技术,那么生态农业的伟大事业就会产生巨大的工程效应。作为微观的家庭生态经济系统,由于它结构简单,便于实践总结,投资小,见效快,适应农民需要。农村家庭生态经济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按照生态和经济规律组织生产活动的,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既有联系又具有独立性的家庭生产模式。利用家庭的亲合力,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生态学原理,按照系统工程技术,创造人工食物链,在系统内形成良性循环,获得巨大的系统效益,得到超额的经济收益,创造高倍的土地生产率,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当前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本文提出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的发展动力机制,走规模经济、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在分析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业资本引入的股份合作制、以农村种养大户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贷资金必须面向千家万户,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农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的国情是12亿人口、9亿农民,是一个农业大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户经营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主导形式。因此,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必须以广大的农户为主要对象。为了使信贷资...  相似文献   

19.
农户家庭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户实现小康正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基础所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构筑发达的新型农户家庭经济,对富户裕民,预期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户家庭经济的现实状况笔者调查了较有代表性的榆树市8个乡镇的18个农户。这些户基本以种养业为主,兼营它业。1994年总收入248937元,较上年增长73.7%,人均收入3232.95元,增长了41.9%,其中一半的农户人均收入超1200元,全年货币总支出99467元,增长45.3%,人均支出1291.78元,增长43.4%。其共同的经营特点是:1、种植业尤其粮食业为主导产业,非农产业发展不快。家家经营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粮食收入比重大,增幅多,占总收入的比重达64.1%,增长32.5%,非农产业收入仅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福建省为调研区域,数据来源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调查。根据农户收入来源不同,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为纯林型、兼业型和非林型,通过构建多元无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对农户林种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纯林型向非林型转变时,呈现出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林地块数、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支出、家庭林业收入逐渐减少的趋势和家庭非林生产经营支出、家庭非林收入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农户种植竹林意愿为参照,与非林型相比,纯林型和兼业型对农户用材林和经济林选择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用材林选择意愿受户主年龄、是否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的影响,经济林选择意愿受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是否有林权证、是否加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否拿到过林业补贴、林业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农户根据不同生计策略选择不同林种,进而提升农户收入水平,缓解农户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