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彬 《活力》2013,(5):58-5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不仅要求新闻反映的具体事实准确无误,同时要求从总体上、本质上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但近年来,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挑战,一些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和失实情节,也竟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新闻版面,造成这些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和失实情节的原因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如何避免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郭丹 《活力》2014,(1):31-3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的传达对新闻来讲绝对是致命的伤害。新闻错误信息的传达对受众、对社会所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可怕的,甚至是无法控制的。那么什么是新闻真实度呢?它是指某一新闻事件从发生背景到发生过程及产生的结果经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写作、编辑,最终通过发布后在受众那里得到的认识、理解和反馈与新闻事实本身的比照接近程度。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消费     
姜垌羽 《活力》2014,(10):84-84
今天中国的传媒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不仅是新闻的娱乐化,更有包括党报在内的传媒生存危机、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以及传媒内容的低俗化等等。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传媒正面临着这样的复杂语境。一方面是中国加快融入世界体系;网络使知识实现超越时空的极速和无界传播;以高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成为大众的日用品;信息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向着以“电视为中心”的图像化转向。这一切都显示今天的传媒行为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媒介自身的言语行为,而是在全球跨文化、跨文明传播中携带着数字技术的各种权力资本激烈冲突的社会信息交流复合系统。另一方面中国自1992年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社会运行体制到媒体管理机制;从精英文化到大众话语;从国家政府到市民社会。新闻从话语霸权的神坛上一步步走向百姓言说;新闻形态从严肃、端庄日益坠入娱乐、庸俗等等。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社会消费日渐繁荣影响的结果。新闻的属性和本质受到了当下社会复杂的消费语境的深刻影响:一方面是新闻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新闻由受众关注的事件报道转为新闻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反映,新闻是娱乐,新闻需要策划;另一方面是新闻的形态由传统的文字中心变成图像为中心;新闻结构也由“倒金字塔结构”转化成“故事性写作”,毫无疑问,新的新闻传播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4.
一、娱乐新闻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赵吉会  刘冰 《活力》2005,(8):75-75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尽管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但从各媒体新闻报道的着力点上还是能略见端倪。尽管在微观上媒体对不同报道对象的传播呈现着多样而复杂的状态,然而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可以总结出新闻娱乐化两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封娇 《活力》2011,(1):88-88
近年来.随着商业与娱乐业之间界限的逐渐消失,娱乐业进入了现代经济的各个领域,全球经济进入了以娱乐、休闲消费为主的娱乐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娱乐新闻作为娱乐业蓬勃发展的传播途径之一。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的新闻品种,并对促进娱乐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娱乐新闻的市场力量不容小觑。娱乐新闻的发展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但是如何让娱乐新闻更好地为受众服务.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止娱乐新闻的低俗化呢?  相似文献   

7.
齐鹏飞 《活力》2011,(19):52-52
新闻的娱乐化和娱乐新闻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巅倒了几个字吗?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似之处。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通信、传媒、娱乐、金融、零售等各个领域。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通信、日常办公、信息传输、购买物品、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互联网发展遵循哪些规律?互联网产业的产业组织现状如何?互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本文将通过历史回顾、理论研究、产业组织分析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荣 《现代审计》2007,(4):56-57
近几年来,国内外会计造假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乏力,甚至缺位。在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应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呢?笔者认为,应在努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着重关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刘冬梅 《活力》2013,(2):84-84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包洪生 《活力》2012,(8):201-201
长期以来,在新闻摄影界,一直探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新闻摄影中是否需要讲究美?有人认为,新闻摄影其主要特征是新闻性,只不过用图片的形式来表现新闻而已,至于存在美,也是偶然为之:也有人认为.既然新闻摄影也属于摄影,那就应当属于艺术范畴,必须强调摄影的艺术美感。那么,新闻摄影中是否要有美学的因素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4期生活《李亚鹏寻找李亚鹏》最近CCTV8在播多年前央视版《笑傲江湖》,让人想起李亚鹏作为演员淡出大众的视线也很久了。不过在娱乐版块,作为天后王菲的老公,却是一直新闻不断。可以说李亚鹏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个娱乐人物。  相似文献   

13.
杨世海 《活力》2010,(8):322-322
光线传媒一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十年前,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但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到了集合电视节目、影视、音乐明星、线下活动等多方面发展大型娱乐传媒公司,旗下涵盖电影、电视剧、活动、艺人经纪、新媒体等众多的娱乐产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光线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众多年轻人顶礼膜拜的圣殿。那是什么让光线传媒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14.
娱乐新闻是根据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而新闻娱乐化,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从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使新闻内容变为趣味性,增加戏剧化、故事化、文学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李凯歌 《活力》2011,(5):172-172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和道德底线。虚假新闻是相对于正常新闻(全面、准确、客观反映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新闻)而言的,它与新闻真实性格格不入,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及表现”、“为什么要造假”、“如何杜绝虚假新闻”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虚假新闻的危害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母亲形象,然而这些母亲却是失职的、甚至是伤害其儿女的形象。那么张爱玲为什么塑造了这样令儿女极度失望的母亲.为什么建构这样的残缺的母子关系呢?通过作品和张爱玲的写作经验以及她的生活经验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冬梅  孙倩芳 《活力》2006,(5):219-219
采用主持人形式的广播谈话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路程。长期以来,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突出地发挥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和大众娱乐的功能。这些功能从微观上可以说是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从宏观上可以说是推动着社会进步。随着广播谈话类节目的推出,另一种功能——社会沟通的功能更加凸现出来。广播谈话类节目体现出社会生活中多种意见的交流探讨,多种观点的交锋争论,最后实现充分的沟通和理解。可以说,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内容越来越接近社会,贴近公众,揭示生活,干预生活。这就对话题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中国将产生一个很深刻的现象:数字生活环境。这是什么意思呢?中国的国民过去在教育、娱乐.旅游、保健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消费习惯正被逐个改变,数字生存(E-life),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早前美国《新闻周刊》曾预言,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谈话方式,甚至爱情;它正在影响人们决定接受教育、赚钱.求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人们忙碌了一天后休息的场所,它承载着休闲、娱乐、学习等任务。家除了具备自在、流畅的生活功能外。同时也是一个激发生活想象力、创造生命动力和体现生活品质的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对“家”这一概念越来越注重,因而家装设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但随着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现代居室渐渐趋向小面积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设计好自己的居室呢?  相似文献   

20.
张庆勋 《活力》2011,(5):37-37,39
中学生时常会去想老师和同学怎样评价我?为什么这样评价我?我考试成败的原因是什么?正是这些思索,影响着他们归因后的情绪以及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怎样正确地看待自我,将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有时甚至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