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意芬 《活力》2012,(18):25-25
“育人先育德.只有走德育育人之路学校才能长足发展”。木兰县兆麟小学遵循“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工作思路,坚持“高扬兆麟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恪职尽守,严谨治学,赢得了家长的认同,社会的赞誉。  相似文献   

2.
徐军宁 《数据》2022,(5):147-149
为贯彻素质教育,实现以“德”为先的目标,学校与教师要在保护环境视角下浅析德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路径。针对德育现状,以保护环境为例探讨实践德育的方法,首先,促进学生爱惜资源的意识,渗透低碳环保的理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引导学生能做到知行统一,以实践育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以文化育人的方法,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增设体能锻炼,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具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后勤人员、学生都应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人人都"多管闲事",才能收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中,人的解放、完善和发展是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只有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处理好内在教化与外在制约方式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铭 《企业导报》2014,(18):187+168-187
最近一段时间,教授、校长的称呼被不断在网上被热炒,被予以了褒贬不一的更多含义,令人膛目结舌。为师者必须要有好的品德才能担当起育人之责,才能不亏于师者之称,高等教育更需如此。  相似文献   

7.
实施“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提升分析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文章分别从哲学思维、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五个方面介绍了分析化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探讨了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绍娟 《活力》2004,(11):96-96
学校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论是教学还是德育,都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我校在坚持“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策略的基础上,在校长领导下以政教处领导为主要成员的德育领导核心小组,深入研究德育工作理论,领会新时期德育工作主要精神,不断总结和探索德育工作管理和实施规律,  相似文献   

9.
“公司经营模拟”课程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企业经营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就业创业中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司经营模拟”教学中融入企业家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将企业家精神和课程教学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企业管理思维,激发学生职业热情,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与心育是亲姐妹,谁也离不开谁。心育、德育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一方面,建构起符合目前国情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运作的育人机制。另一方面,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育人工作中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所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我们争取达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的教育目的。关于德育心育一体化的例证研究尚无人关注,本文通过实际例证与理论对比研究,为广大一线德育心育教师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1.
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掌握了具体知识的会计人才,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会计人才。笔者认为,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结果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偏向,笔者建议“以过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认知过程为中心,通过规范会计实践教学过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怎么学”,而不是“学到什么”。  相似文献   

12.
齐晓翠  朱倩  刘冬芳 《价值工程》2013,(14):274-275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规范管理的学生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学生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构建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收到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更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德育建设,注重价值引领,促进育人实效。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思政元素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期能够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优良品质的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现对学生正确成才教育观与职业观的有效承载。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其价值在于引导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培育“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担当,其方法论的意义正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整体融会贯通的良好育人机制。结合“三全育人”格局中“全、育、度”三个关键内容,本文提出了“‘红心’为内核,‘匠心、仁心’为外延”的“三心”德育模式,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法律基础课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法律基础课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6.
李华一 《活力》2014,(18):43-43
德育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稳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新办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后起之秀,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新风景。这些新办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需要,也能更快速地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捕捉到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进行专项培养。但是在人才培养中,却还存有“未能褪去中职教育办学色彩,又蹒跚学习本科院校育人模式”的“失我”状态。在不断挖掘各类教育资源,想尽办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平台的同时,也陷于教育资源“满天飞”,难以落地生根的尴尬情况,致使在人才培养中,育人环境的塑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养成、育人模式的设置都缺乏基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造成大量资源堆砌,难以形成育人基石。这就归根于学校在育人资源的整合方面缺乏核心抓手,未能有效整合校内外各方有效资源,因此学校应从学生实际、企业岗位需要、学校办学特点等情况出发,整合相关资源,形成教育新理念,共筑育人基石。  相似文献   

18.
马靖 《价值工程》2011,30(13):229-230
高校只有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把思想素质、学习精神、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四个方面做为抓手,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实现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校史馆“,以史育人”,培养新生爱国爱校情怀“;以文育人”,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以精神育人”,激励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以创新育人”,提高新生科研意识创新能力;“以网络育人”,拓展素质教育阵地。高职院校对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导向作用,深人挖掘校史文化,充分利用和发挥高职院校校史馆在大学新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巍伟  白洋  罗丹 《数据》2023,(1):113-11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难以符合“新工科”视野下行业对工程人才德育方面的客观需求,本文针对在传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以为意、教育主体缺乏联动、协同育人模式不足完善、第二课堂作用不够显著、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进行探究,希望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育人共同体、开展具有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双创教育等多个维度丰富工程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更为系统和立体的工程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