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假广告是指以欺骗方式进行不真实的广告宣传。根据广告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行为危害后果的不同,虚假广告可分为欺诈广告和不实广告两大类。由于两种行为的性质不同,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虚假广告是指以欺骗方式进行不真实的广告宣传。根据广告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行为危害后果的不同,虚假广告可分为欺诈广告和不实广告两大类。由于两种行为的性质不同,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行为之刑法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磊 《中国市场》2007,(18):40-41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温,各种房地产广告迅速出现,而大多数购房者是通过房地产广告获取有关房产信息的,因此广告在房地产交易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但虚假广告的泛滥,在侵害广大购房者利益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乃至是混乱。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行为应该纳入刑法的视野,对情节严重的虚假宣传行为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亦有其法律依据,实践中应结合房地产市场广告行为的特殊性,区分罪与非罪,进行正确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广告法>中没有将代言虚假广告的自然人作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较之<广告法>丰富了责任承担的主体范围,将个人也纳入到责任主体的范围中来,普通人与名人在代言虚假广告方面存在各种不同,承担责任的程度也应不同.对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规定严格的民事责任,既有利于引导名人合法代言虚假广告行为,又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理信赖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商》2013,(14)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迅猛发展,致越来越多的虚假广告有了生存的土壤。虽然近些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虚假广告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是虚假广告利用其隐蔽性强、成本低廉、回报率高等众多因素,使少数违法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并且大肆的从事广告违法活动,这使得广告市场极不稳定而且人们对广告的可信度急剧下降。故当务之急就是从根本上遏制虚假广告行为,切实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权益,并且要维护广告市场的权威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国内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特别是医药、保健食品,医疗服务和房地产等市场,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地方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及其它小众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本文认为,要有效遏止虚假广告,不仅要强化媒体的自律,更要借鉴国外成功的广告监管经验,明确界定虚假广告的媒体责任,排除行业利益的羁绊,重构广告审查与监督体系,加大篌对虚假广告行为的司法调整力度,切实纠正媒体社会责任缺失之风.  相似文献   

7.
赵素欣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304-305
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广告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和原则。但是近年来,面对暴利的诱惑,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不惜代价大量制造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得以肆无忌惮的粉墨登场。若任由其泛滥,会破坏我国尚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虚假广告已成为中国的一大公害,治理虚假广告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切实解决当前广告立法、执法和司法中的问题,使商家不得利用广告作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做到依法做广告,依法管广告,严厉打击商家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对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才能使广告业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规范商家们的经济行为,同时也使社会公众免受虚假广告之害。  相似文献   

8.
虚假广告行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贺静 《江苏商论》2004,(8):69-70
本文在明确了虚假广告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后对虚假广告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做了一定的介绍和分析。着重探讨了虚假广告行为的民事责任性质。  相似文献   

9.
虚假广告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形式复杂,尤以歧义性广告和夸大其词广告居多。虚假广告在社会上造成的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因此,为了促进广告业的发展,稳定市场秩序,应从修改法律的角度加大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力度,增加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执法部门应加大监督和执法的力度,让虚假广告行为无处藏身;监管部门和社会相关组织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0.
取缔不文明商业广告行为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建强 《商场现代化》2008,(16):169-170
<正>一、不文明商业广告行为的概念和现象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行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广告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失范现象。近年来报端和媒体常常将内容虚假或有违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虚假广告行为的发案途径:工商机关进行网络虚假广告监管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因网络的无区域性,造成网络虚假广告行为的管辖权难以确定。解决的途径分三步:首先,做好基础工作,摸清辖区内有多少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信息。具体方法是通过访问互联网,输入辖区内企业名称,看有多少家企业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网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少受众或者消费者因虚假广告而屡屡上当受骗.本文源于对社会现实个案的关注,以民法的视野对荐证广告进行准确界定,并在比较研究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虚假广告荐证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且适用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对虚假荐证广告承担连带和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3.
执法卡片     
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行为盗用、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利用合同骗取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虚假的广告和信息,诱人签订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服务费及其他各种费用的行为。这类合同欺诈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行为人先发布虚假广告,在广告中进行虚假宣传和承诺,引诱不特定的相对人与之签订合同;或者由中介人传播虚假信息,介绍并撮合他人与行为人签订合同。2.行为人往往与中介人串通,相互勾结,共同实施欺诈行为。3.这类案件既有虚假广告行为,又有合同欺诈行为。通过虚假广告进行要约引…  相似文献   

14.
医药广告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霞 《商场现代化》2006,(26):269-270
药品广告直接关系到广告受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立法上需要对其进行特别规制。我国目前药品虚假广告已泛滥成灾,根本原因在于立法不完善,广告审查与广告监管严重脱节,出现执法漏洞。完善广告立法,广告审查权与监管处罚权应由一个部门行使,建立适合国情的监管体制是规制药品虚假广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在虚假广告代言人责任制度上存在缺失,造成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修改现行广告法,明确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在司法上颁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代言虚假广告人的注意义务,在执法上加强对明星代言广告的审查和监督,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广告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日益泛滥的虚假广告,既给公众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极大损害,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已成为广告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进一步严厉打击和治理虚假广告,规范广告行为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当前国内虚假广告治理现状与美国的治理手段,提出了有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广告管理、法规不健全及滞后、广告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原因孚致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广告道德问题,重点体现在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性别歧视、抄袭、错误观念指导等方面.文章指出,要治理广告道德问题,应重点从完善广告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转变广告主的观念等方面着手,进而推动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章光101     
《中国品牌》2012,(9):61-61
【新闻回放】日前记者从重庆市工商局网站获悉,该局公布了2012年第7期广告监测警示公告,其中显示包括章光101化妆品,百灵奇草神贴,灵芝北芪胶囊等广告在内的17种广告含有虚假的内容,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在违规广告中,章光101是唯一被归到“化妆品”类别的广告,其“章光101每天护理多达13万人次,创造了成千上万脱发者头发再生奇迹,1000万人成功生发的见证,畅销65个国家和地区。”含有虚假的内容,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点评】靠着虚假宣传、广告轰炸绝不可能树立品牌,至少不是主流品牌的行为。化妆品广告向来是违法、违规的重灾区,足以说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尚不理智,被不法品牌钻了空子。不过,以欺骗为手段的品牌宣传终究行之不远。  相似文献   

19.
卢海涛  陈卫国 《中国市场》2011,(26):180-181
运用经济学的寻租理论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名人做虚假广告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正是利用自己的名气、地位、声望、权威和影响力这些特殊的稀缺资源给企业做虚假广告,从而为自己和企业获取暴利,对虚假广告中的名人逐利行为进行了数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虚假广告作为一种违法广告,其危害性已经日益为人们所认知。那么该如何正确地认定虚假广告,把它扼制于发布前的萌芽状态,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的问题。本文笔者谨从一名管理者的角度,采撷一则发生在我们身边普通虚假广告认定和处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希望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管理者能有所帮助,以最终有利于整个广告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认定虚假广告的几种方式虚假广告的本质是内容虚假,据此,从目前市场上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分和认定虚假广告:1涉及数据、资格、荣誉的,是否有相关的证据证明:2渲染商品或服务的性能、质量、价格等要素是否符合实际情况:3广告主的主体资格是否虚假:4是否不科学地使用绝对化用语:5承诺是否兑现:6.其他情况。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