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各地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他们或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项目.施行“公建民营”养老模式.或多部门联手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第一,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劳动保障的工作服务对象几乎是社会全体成员。实现“两个确保”,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救等社会保障待遇,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文章基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六个方面分析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做好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当老龄化社会渐渐向我们靠拢,城镇化进程、“421”(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家庭结构使“空巢化”现象凸显之时,维系中国几千年的“养儿防老”模式却被迅速解构,背负重担的“421家庭”,硒对2个人照顾4位老人的尢奈,已然感到力不从心。一项调查冠示,59.7%的人感觉自己赡养老人的压力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武微,取而代之的是以房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养老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必须要认真而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洪娣 《中外企业家》2010,(11):118-119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干多年前,孟子就倡导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以及“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养老服务日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养老机构的作用,更好地为广大老年人服务,关键是要做到一切以老人为关注焦点,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教,围绕“六个老有”,积极打造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6.
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一个新问题。如何减缓我国老龄化趋势,怎样应对老龄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发展完善老龄服务事业,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实行农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在农村居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基层组织比较健全的地区,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  相似文献   

8.
李谠 《经济界》2014,(2):6-7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2020年预计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养老服务业存在巨大需求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很快,老年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与我国迅猛发展的老龄化进程相比,我国的养老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待遇”,这曾是中国农民的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对于73万江阴农民来说,已是美好现实,他们甚至还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日子:增收的渠道在变多,农民的钱包在劳有所得中鼓起来了;享受的各种保障和居民接轨了,农民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财政投入向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和社会事业建设倾斜,公共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城乡百姓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10.
徐燕 《数据》2012,(5):22-23
正幸福在哪里?它就在平凡的生活里!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由愿景走向现实,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近年来,在中央"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号召下,各级政府都把民生工程放在了重要位置,倾听百姓心事、了解百姓诉求、回应百姓关切已成为政府工作义不容辞的分内事。在年初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住房、医疗、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进一步完善,人类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同时伴随着计划生育的有效推进,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永恒的话题。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这个目标。本文在深入研究乐龄老人动态养老的基础上,提出对养老孝老敬老新环境的构建思路,使得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归,老有所乐,将养老事业做得更灵活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张雷 《房地产导刊》2012,(12):75-79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描绘着老年生活的理想目标。只是,在养老产业体系尚未成熟的今天,包括养老地产在内的各种业态探索,试将“养老”做成一门受敬获利的生意,前路曲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提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报告中,党中央前所未有地强调了以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幼有所恃、老有所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仁爱和对人终极关怀的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技术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难题,作为我国典型的老、少、山、穷地区,广西的贫困问题尤为突出,脱贫攻坚是广西基层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基于广西Z县的实地调查,从保证农村儿童幼有所长、学有所教,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中青年人壮有所用三个层面去分析当前脱贫攻坚战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农民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以期为贫困地区及全国脱贫攻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浙江房地产》2008,(2):32-33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房产主管部门,我们把破解“住房难”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有所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万物恒变,我们不知停歇、持续创新的精神不变;情系住户,我们心怀仁德、永往直前的脚步不止,基于以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银龄管家服务中心必将实现百年企业的梦想。达尔文国际酒店物业银龄管家服务中心以实现国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劳动保障部门担负的任务,就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平等相处,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救,困有所济,育有所助。湖南省劳动保障厅近年来着力创建和谐机关,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三年被授予省级“文明机关”称号,湖南省的劳动保障工作呈现可喜局面。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  相似文献   

19.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诗句。想想湖北省财政厅的离退休人员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受到厅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离退休干部处的精心呵护,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犹如灿烂的晚霞,放射万丈光芒,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便觉得刘禹锡的这首诗别有一番韵味。每月总有那么一天,离退休人员在财政厅办公大楼21楼会议室济济一堂,参加政治学习。他们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聆听传达中央及省里重要政策精神,听…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直接关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本文通过全面阐述我国现阶段“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实施状况,本文力图在全面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