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翰明 《财会学习》2018,(1):186-187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一产出数据"(WIOD)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隐含的劳动力净要素含量跨国流向,以此检验HOV模型的预期,即要素从要素价格低的国家流向要素价格高的国家,并在此基础上辅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检验相应行业的比较优势.研究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要素跨国流向较为符合价格规律,具有相对套利的贸易空间.而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相对套利空间较小.这就表明我国要促进增加值贸易(及其产业链基础)转型升级,同时使贸易所获增加值更多,就应该首先优化升级国内(相对于国外)的要素禀赋结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粮食供求局面偏紧,近两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粮食对外依存度提高。同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民收入不高,导致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而转向进入城市,农业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我国农业生产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局面,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依存度,发展技术密集型和投入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在不考虑劳动力要素的情况下,研究了代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综合技术水平要素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建设和化肥使用三个非劳动力要素与我国农业生产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要素禀赋分析,我国除了劳动力资源外,其他生产要素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无优势可言。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比较优势。我国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竞争的同时面临完成工业化、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认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要素的内涵。要保持我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就要改善劳动力资源的构成,从多方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将更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就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是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一方面是高效率地使用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尼培成 《财会学习》2023,(14):31-33
港口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具有高度的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特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外贸业务的高速发展,港口吞吐量和港口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从数量到复杂程度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使得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更多的影响因素,后果更为严重,防范更为困难等特征。港口企业必须结合生产经营与资本结构特征,客观分析财务风险的各项要素,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实现港口企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金融科技、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研究,分析金融科技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金融科技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影响更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丰富了金融科技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3-2017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算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传媒产业劳动力要素存在较大的负向扭曲,资本要素存在负向扭曲和正向扭曲两极分化现象,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稳定现象。用一般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发现中国传媒要素市场扭曲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且劳动要素扭曲度效应大于资本要素扭曲度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传媒产业全要素增长的一部分贡献率来自于要素市场扭曲,这在长期内会抑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因此,降低市场壁垒,促进市场竞争,消除要素市场扭曲,有利于提升传媒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剩余价值不能离开生产要素而产生.因此,并非只有劳动力才有获取剩余价值的合理性,其他要素都有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劳动、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在获得工资、利息、地租等必要价值补偿后,都可依据其要素贡献份额分享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并不是因为其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而遭非议,而是因资本剥夺了劳动力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而遭非议,因此,判定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关键看其要素红利是否与其要素贡献相符.  相似文献   

8.
王文春  殷华  宫汝凯 《金融研究》2022,499(1):95-114
资本劳动比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283个地级市统计数据,探讨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制造业企业资本劳动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而言,最低工资标准每提升10%,企业资本劳动比将提高2%,该结果在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法等多项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会使企业增加资本投入和减少劳动力雇佣,这一结论为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的事实提供了直接证据。异质性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非国有企业、较低工资水平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从而佐证了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积极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依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4—2014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率与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协调性进行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主要结论:(1)我国的利率与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资本和劳动力价格的双重扭曲仍然存在。(2)机理分析表明,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增长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3)实证检验表明,福建省要素价格扭曲通过投资、就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等路径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都大于促进作用,因此,即使当前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困难时期,也应继续推进利率和劳动力市场化改革。(4)实证检验表明,虽然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显著促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但反过来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制造业各行业受要素驱动的差异性特征,使用2008—2019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税收负担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制造业的企业所得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从直接效应来看,对制造业企业而言,降低所得税税负并不是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研发投入强度在所得税税负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着遮掩效应,降低所得税税负水平有利于促使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并通过该路径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降低所得税税负有利于促使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入,进而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缺乏的要素禀赋特色使得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大企业在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进  相似文献   

12.
刘康 《海南金融》2024,(2):19-30
少子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短期内劳动力充沛,但长期需充分考虑基本国情、治理体制、发展路径等因素,明确少子老龄化关乎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需在长期角度制定应对策略。本文分析少子老龄化问题成因,从不同层面探讨影响,厘清应对的关键因素,在全局和中长期视角探索适合发展规律的应对策略。以劳动力质量和效率提高,资本要素投入以及对劳动力的替代为切入点,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内应从降低抚育成本、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等方面延缓少子老龄化趋势;中长期应关注要素替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面,保证社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2-201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资本投入贡献稳中有升,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更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改革红利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了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6年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间机制分析表明,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是财政纵向失衡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主要中介变量;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抑制作用存在着地区和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的外生性影响。外生供给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状态。要素禀赋主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供求关系。稀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供给数量会推动工资水平的上升和本国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的利率状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基于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理论,运用两种方法从实证角度测算我国利率的低估程度:一是基于C-D函数从微观层面对资本的租金成本和使用成本进行比较,二是从宏观层面对资本要素的贡献与报酬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我国资本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并根据这种扭曲的方向来判断利率水平是否低于均衡水平。政策层面认为资本要素价格扭曲是导致利率低估的主要原因,利率市场化的进行应该与资本要素市场健全同步进行,二者互相作用,才能达到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揭示了保持合理的资本劳动比率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从生产函数关系看,支持经济增长的最优资本一劳动比率可能发生了变化。文章分析指出,未来几年我国劳动力供给还将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素质亦呈不断提升趋势,制约劳动力要素释放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未来应基于改善劳动力投入要素角度进一步挖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的主题是资本开发和投入,还是价值创造?财务学术界似乎认为是价值创造,但事实上,目前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要素资本的开发、投入和积累。学者们热衷于价值创造的研究,主要在于知名的优秀大公司已经形成对价值创造理论的极大需求,以及学者研究价值创造问题的成本优势。从整个社会看,我国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基本要素资源,上市公司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事实。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初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是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设备资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展开研究,并利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影响将由抑制作用转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缓解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企业赢得“低碳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要素资本理论和碳限制,分析了企业应如何配置要素资本以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低碳经济是一种与高新技术联系紧密的经济形式,企业应该增加技术等要素资本比重才能突破碳限制,从而也说明了传统要素资本的局限性和新要素资本产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