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与教育     
徐晓婷 《魅力中国》2011,(18):64-65
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着幸福,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伴随着人的一生,如果能在这长久的教育生活中享受幸福,那教育将会是一件很容易、快乐的事。幸福存在于人受教育的过程中,使人获得职业技能和精神愉悦,体验了幸福的内涵,也就能乐观地看待苦难。任何幸福都存在于真善美的教育中,在这种真善美的教育熏陶下,最终人们将形成完善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幸福?辞书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我说幸福是一种心境,是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罗崇敏 《中国西部》2013,(12):15-15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教育的一切理念和行为都围绕着人展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使人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幸福的人。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教育就是挖掘人性中的自然禀赋,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自身的存在不但具有自然生存价值,更具有社会精神价值,实现教育终极价值,也就实现了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  相似文献   

4.
城市承担着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使命,承担着建构“幸福”的使命。从这一点来看,城市突出了社会共同体的“我们感”.突出了“社会”的性质及“社会合作”的目标。有了这样的认识,幸福指数本身的内容就不难界定。  相似文献   

5.
杨辉辉 《黑河学刊》2009,(2):134-136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德性幸福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但苏格拉底、柏拉图幸福学说的德性基点指向了虚无的神或同样过于神秘的“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求索,没有继续追寻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幸福学说研究的虚幻主义,把幸福置于灵魂——置于玄思静观上,停留在“哲学的生活中”,而是把思考的方向转到了万物的尺度——人,注重对现实活动、实践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实践转向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晓乾 《中国西部》2013,(27):114-115
目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不容乐观,教育的信心日益递减.究其缘由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为此,教师获得职业幸福关键在于自身,要立足现实,不断寻求教育幸福的"跳板". 以教育思想为"跳板".也就是说"脑子里有想法".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思想是教育的支点,有思想才会有教育的追求和幸福.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目光只是盯着学生的成绩,围着考试得高分转,那工作就陷入机械重复的"怪圈",自然难以找到教育幸福.美国经济学家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  相似文献   

7.
万惠惠 《魅力中国》2014,(3):247-247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联,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然而当下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幸福正在慢慢流失。该怎样为孩子们输入“正能量”呢?本文将合实际谈一谈怎样用“正能量”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要关注个体幸福。当前我国教育中体系中,教育目的的不当定位、教育方法的不当使用等,致使背离了教育要创造幸福生活的初衷。关涉个人幸福的教育应该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幸福品质,进而实现对幸福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现代乡镇》2012,(12):32-3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一个社会高度发展与幸福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让更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来共享我们社会发展的成果。广东省不仅仅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文化、民生方面也同样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几年前,广东省委率先提出了“幸福广东”的倡议。作为在广东创业的广富诚团队,在倍感幸福和温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与快乐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精神动力。处理好它们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国家确立“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改善民生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政策转变,对于国民增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幸福之源”的观念,对于在新时期寻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精神原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局商标局近日正式将“幸福之城”作为商标授予珠海旅游业界。未来十年珠海可以通过此商标推广幸福珠海城市形象和相关旅游资源。“幸福之城”,不是一个注册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能从老百姓口里说出来的赞美之词。这和“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幸福指数”在上世纪70年代由南亚的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不丹因此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类指标组成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国外特别是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3.
潘琳琳 《魅力中国》2013,(32):149-149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应该关注人的幸福,尤其应该关注学生的幸福。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精l心打造幸福课堂,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董婷  李敢 《理论观察》2012,(1):52-53
自“创建学习型社会”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相统一便成为党工作的一个宗旨.经由对“幸福广东”建设中受到高度重视的“幸福书”之“斯蒂格利茨-森-菲图西委员会报告”有关幸福社会建设的解读,文章认为,建设“幸福社会”理念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各界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思想的统一与民意的凝聚,是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实践中的一个示范.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1,(12):67-67
我们每天说着忙忙忙,累累累,生存部成了问题,何谈幸福?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是我们把自己的生活想得太复杂,搞得太不易。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幸福也不是那么难,我们都来学做个阳光的“向日葵”族吧。  相似文献   

16.
玲子 《东北之窗》2013,(19):78-79
在旅顺口区火石岭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李大爷告诉记者,如今咱农村人也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吃完晚饭轧轧马路,看看光景,感觉那叫一个幸福!这条让村民“感觉幸福”的大道,是火石岭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树宏带人修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幸福的理解与认识历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什么是幸福?笔者认为,幸福是一个相对的赋值(感受),是获得与失去的最终结果与平衡账户,是价值观的选择与实现。如果从行为经济学理论出发,将“幸福”感受作为一种“决策”的话,其结果必然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幸福是具有阶段性的,幸福感受也包含了信息不对称因素,国家与个人都是如此。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来讲,则体现了如何实现相对幸福最大化目标下的公共政策选择问题。一个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必然会对民众的幸福感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幸福一词在词典上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宽泛而简单,记得小时候,幸福是被物质化了的,一年中的惟一幸福就是过年,大年初一能够穿上父亲给买的黄军装,再将平日扎裤子的人造革皮带束在军装外,斜插支木头枪,那叫个牛,  相似文献   

19.
52岁的王幸福.是河南宜阳县高村乡鲁村一名普通农民.因为自费调查宜阳县乡村三级干部暴力征收农业税.不断帮村民反映情况.被称为“中国最著名农民之一”,也被当地一些官员称作“刁民”、“无赖”。在前不久进行的村委会换届中.王幸福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20.
以前,人们往往只把幸福与生活、家庭联系在一起。现在,“幸福”逐渐与“工作”联系起来。产生了“工作幸福”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