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险公司的产品创新 急需调整保险投资政策 自1999年以来,我国保险业总体上保持了29%以上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保险市场独树一帜,但这种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寿险拉动的,产险业即使在高速发展的近几年,增长率也一直在12%左右徘徊,而且这种速度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非寿险密度和深度都比较低的状况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财产保险业发展现状与特点一、日本财产保险业发展现状2009年,日本产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78万亿日元,赔款支出4.37万亿日元,产险业总资产为31.5万亿日元,净资产为5.54万亿元;产险业保险承保收益为543亿日元;赔付率和费用率分别为68.1%和35%。截至2009年7月,日本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共计30家,在日外国产险公司21家。产险公司代理店为21.8万家,产险从业人员近220万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保险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费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保费收入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3053亿元.但与整个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巨灾保险的停滞不前.因为巨灾产生的"重大损失"不是单个保险公司的财力所能负担的,人们总是在地震、洪灾之后才认识到巨灾的威力.然而在面对像地震这样的巨灾风险时,中国产险业仍然缺乏足够经验与实力.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基金本身规模有限,巨灾再保险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缓慢,国际分保途径有限,从而影响了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永宁  钟毅恒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2):64-64,F003,F004
产险费率市场化是世界保险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已经处于产险费率市场化的实践和探讨阶段。在市场化下的保险监管亟需借鉴欧美日等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设置和完善适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保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短期内保费收入增速明显下滑.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以及市场主体加大线上化经营的力度,保费收入增速逐步恢复,但行业仍然面临较大的成长压力.长期利率下行给保险资金投资带来挑战.产险业部分险种风险显现,承保利润大幅下降.同时,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保险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5年下行,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和经营困难,但保险业从财务数据看仍然是一枝独秀,保费、投资收益和利润都大幅增长。从产险业来看,2015年我国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994.97亿元,同比增长10.99%;产险业务赔款4194.17亿元,同比增长10.72%。  相似文献   

7.
日本产险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保险监管经营,在我国保险业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有效借鉴日本产险业的发展经验与监管理念,对于处在新起点、新阶段的中国保险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之中。采用2004年~2010年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险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对产险市场规模的影响先升后降,存在着最优的市场竞争水平,过度的市场竞争不利于产险市场规模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产险市场结构的优化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产险营销制起步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营销渠道已成为广西产险公司第一大业务渠道,渠道贡献率高.但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产险营销制,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其潜在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促进产险营销制的健康发展,应从加强和改进产险公司营销管理、提高营销队伍素质、保持营销队伍稳定、加快适销险种开发以及加强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边文龙  王向楠 《金融研究》2017,(12):158-173
基于手动收集的2009-2014年中国50家产险公司和57家寿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区分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从多个维度考察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职能对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产险公司开展投资业务提高了偿付能力水平,对破产概率和流动性没有造成冲击;寿险公司开展投资业务提高了破产概率并加剧了退保行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降低保险业风险的政策启示:对于产险公司,可以适度鼓励发展投资业务,提高收益进而降低风险;对于寿险公司,则需要抑制激进投资和投资型产品发展过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葛尧 《上海保险》2018,(8):54-57
保险业具有现代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独特功能。产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专业金融机构,一方面要为经济社会管理风险,同时还要防范化解自身经营风险。我国保险业恢复经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截止到2017年8月,保险公司总资产为16.36万亿元,已成为了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12.
李晓燕  石小航 《上海保险》2006,(11):61-64,44
一、引言 2004年6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向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责任保险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在社会法制化进程加速和入世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险经营内容开始从车辆险、企财险、工程险等传统险种向公众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等新领域拓展,旨在拓展中调整国内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以实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险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上海保险》2018,(3):11-12
为大力弘扬行业“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提高上海保险业理赔服务水平,全面展现各公司专业、便捷,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性化理赔服务品牌形象,传递保险业正能量,树立保险行业形象,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于2018年1月29日向各产险会员公司征集十大赔案信息,对产险相关信息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上海保险》2014,(9):F0002-F0002
第八届上海中小微企业金融洽谈会于8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沪上金融机构纷纷参展并推出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一万多家中小微企业代表到会洽谈对接。上海保险业组织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大地、史带保险等多家险企参会,推介上海保险业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保险险种创新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险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 ,起步较晚 ,其各项制度都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尤其是保险创新相对薄弱 ,严重制约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产险和寿险险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其原因和对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余捷 《上海保险》2007,(2):41-42
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重镇。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保险业迅速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蓝图,正在流金溢彩的浦江两岸悄然展开。中国平安产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建设和谐社会、做大做强保险业为己任,积极投身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来.几年来.各项业绩指标保持高速发展:保险收入从1994年成立之初的8000多万.迅速发展至2006年的15.6亿元.业务规模几乎每三年翻一翻.累计赔款达22亿元.为上海经济社会稳定做出r重大贡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安产险稳居市场的前三位.市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外资产险在专业保险领域的强势,源于其全球网络和专业团队的优势,这也正是中资同行所欠缺的短板。在车险占比高企、保险业"唯保费规模是图"的这几年,专攻"高精尖"业务、稳扎稳打的外资产险公司的风头却一度被盖过。如今,在车险严监管、保险业创新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新经济环境下,外资产险也将迎来逆袭机会。作为全球再保险巨头瑞再集团旗下的直保公司,瑞再企商保险大中华区首席  相似文献   

18.
据Sigma杂志的统计,中国保险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剧增到1999年的1393.22亿元,保险费收入在1998年排在全球第17位,从业务构成上看,寿险超过产险而成为保险市场的主要业务。1999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整个保费收入的62.6%。保险产品的各类有数百种,保险公司数量也由1980年的1家发展到1999年底的26家,在中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的开放势在秘行,按中美WTO协议的有关约定,中国只有5年的缓冲时间,此后全国所有经济区域都将对外资开放,包括商业再保险、团险、养老估内的各项保险业将以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在产险方面,允许外商设立独资企业或在合资企业中占51%的股权;在再保险方面,对外资进入的方式完全开放。由于中国保险业与西方保险业在资金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尚开国门之后中国保险业若不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肯定会一败涂地。那应该怎么办?仔细分析当今保险发展潮流并迎头赶上,将是中国保险业唯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内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回眸2008,中国保险市场呈现如下特征:寿险快速增长,产险增长自然回落;天灾彰显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巨灾风险应对机制有待建立;国内资本市场的波动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对保险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保险发展喜人,但深层次矛盾仍有待解决;保险监管进一步强化,但监管理念、体制与方法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冉维  袁笛 《上海保险》2013,(9):55-57
一、研究商业伦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012年保险业总资产规模为7.35万亿元,保险业的高速发展为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作为保险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保险消费者的权益却受到了较大损害,甚至产生信任危机,严重制约了保险业向纵深发展。扭转当前保险声誉。最主要的便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