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志强 《浙江经济》2007,(20):48-49
世界服务外包这一新的产业转移动态表明:承接服务外包将不再继续东中西产业梯度推移,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区域中心城市聚集式发展;承接服务外包应该从低端的外包服务入手,逐步向高端发展,走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承接服务外包并不能使我国较快地由“世界制造中心”向“世界服务中心”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不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要是传统的梯度垂直转移和反梯度转移两种方式。北部湾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创新产业承接模式。  相似文献   

3.
区域间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趋势,广东省经济异常活跃,但其产业梯度明显,珠三角更是重要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地带,产业转移作为客观经济现象,珠三角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广东省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必然要进行转移产业的选择,选取广东省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引入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动态聚集指数分析珠三角转出产业与粤东西北承接产业的选择,对比政府产业转移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为政府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浪潮下,文章分析了云南承接产业区际梯度转移的优势:资源优势、要素优势、国际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云南可能会成为东部产业转移选择的重点承接地。但是实现重点承接地的目标面临着诸多的障碍:主要有东部产业移出粘性、中西部其他省份的强力竞争、产业承接的“软实力”吸引力不足和...  相似文献   

5.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京冀产业转移承接正逐步升级。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双重视角对京冀产业转移承接的动力进行分析,指出京冀产业符合梯度转移的特点,但存在协同机制欠缺、承接平台产业定位模糊、产业布局碎片化与产业结构同质化、承接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阻碍了产业转移承接的速度与质量。为此,从四个方面提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河北路径":加强统筹谋划并完善协同机制;细化承接平台的产业定位;深化产业链的纵向合作;推进共建园区的升级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国政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36-40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产业转移有其客观规律。虽然学界对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向低梯度地区的可行性存在争论,但梯度转移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存在着资源、市场、灾后重建契机等明显优势,又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居民收入低下、产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等若干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隋映辉  张艺  于喜展 《山东经济》2009,25(1):142-148
由于以往招商引资中重引资规模和外资增长率等,导致青岛市招商引资存在种种问题。为此,青岛创新招商引资与技术承接方式,有效地改变招商引资与技术承接方式的弊端,依据相关的产业规划和技术承接标准有选择地招商引资。青岛市招商引资与技术承接的产业定位要由制造业低端向中、高端领域转移,向生产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领域扩张,并应采取拓展外资来源结构、优化投资环境等各种措施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文杰 《浙江经济》2012,(15):44-45
应坚决摒弃依靠低端产业梯度转移的粗放式发展老路,积极探索承接高端产业反梯度转移的新路子,更好地促进山区工业跨越式发展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困难在山区。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工业的带动。近年来,山区各市县对工业发展都十分重视,如衢州市提出实施"工业立市"主战略、丽水市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目前,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捷径。因此,应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引进三大类型产业,培育六大优势产业,完善四大优势产业链条,有选择地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载体和投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0,20(2):121-125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湘南湘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的研究表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区域联动发展不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建设好示范区,需进一步在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布局,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薛贺香 《特区经济》2011,(10):168-170
本文首先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然后选择产业梯度系数作为衡量区域产业梯度水平的指标,通过计算河南省各工业产业相对于全国各工业产业的产业梯度系数,结合省情分析,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宜承接的工业产业为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等产业。  相似文献   

12.
产业梯度转移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近年来,社会责任的逐步推行开始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热点地区,江西有必要吸取东部地区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从社会责任的视角,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产业梯度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先进  容宁 《改革与战略》2008,24(4):112-114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相似文献   

14.
产业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产业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流动的经济现象。湘南地区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区位、资源、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做好承接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拉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郭安 《老区建设》2008,(13):27-29
一、提升经济外向度,强攻重大项目,要找准对接点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随着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加快,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新一轮调整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最有效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梯度转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战略中,产业梯度转移更是被寄以厚望。本文在对有关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种主流理论作简要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利用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应与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施反梯度推进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有益于中部地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梯度转移是产业空间上的转移,梯度提升是产业高端演进的表现,两者互为促进,都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途径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9,(7):F0003-F0003
最近,商务部做出方案,将从七方面促进中部崛起。主要内容是:一、支持中国地区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依托省级开发区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和入园企业相应税收优惠,促进形成有特色产业集群。二、促进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转移。在中部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赋予其保税物流、便利通关等政策,对重点承接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产业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产业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流动的经济现象.湘南地区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区位、资源、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做好承接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拉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柴山 《中国高新区》2014,(11):37-37
正在中央决定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下,承德高新区作为全市乃至首都经济圈北环上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责任,在以下三个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也大有可为。一是发挥区位优势,争做承德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高新区位于承德连接市外"两环十射"公路路网及"一环九射"铁路路网的枢纽,京沈高铁客运站坐落于高新区的核心区,建成通车后45分钟可直抵北京。高新区必然成为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今年以来,高新区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强三地产学研合作方面成效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