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各主体、各部分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利益关系的协调,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和关键的,是找出我国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不协调的领域,研究导致利益关系失调的根源,并通过政策措施及制度建设逐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调整五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即劳资利益关系、城乡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行业利益关系及阶层利益关系。当前社会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的原因,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更与经济体制不健全和政策不合理有关。为此需要六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即公平的市场竞争制度、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有效的利益调节制度、健全的权益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及时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政府也无力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当前,我们要树立社会公共管理理念,坚持政府有所不为、社会组织有所作为的方针。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强化社会组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它能够维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能够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能够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只有从法律基本价值入手,高度重视秩序、正义、自由和效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确保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传统之中的和谐社会。同时,只有这样的和谐社会,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先后三次提到了“权威”这个词:一是“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二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三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和谐观中"和"的理念与西方和谐思想中契约精神的全方位比较,指出社会和谐的内在灵魂就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也是中国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所以,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培养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军扩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7,(9):20-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社会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因此,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首要和关键的是要研究利益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并通过政策措施及制度建设逐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在党章中又增写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既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公平正义的目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公平正义的社会要达到的标准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实现。因此,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在协调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但同时又是一个迫切需要构建社会和谐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深入推进,深化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加快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种利益关系亟需调整,各种社会矛盾亟需解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积极推进和谐社会的法律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的法律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和谐要素,而且要批判地吸收近代西方先进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根据和谐社会建设对法律文化提出的新要求,从法律理念、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过程。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坚持好字当头,在"好"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文主要对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必然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将和谐的理想转化为和谐的现实是当前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和谐社会、法治秩序、法律监督三者关系进行递进性分析,可以得出,强化法律监督是促进和谐社会实现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法律权威的理解与信守有缺陷,导致法律权威应有规定性不能充分张扬,与构建社会和谐的要求相悖。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准确理解法律权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培养法律精神,树立法律权威,才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17.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城市的和谐发展系于有效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重要职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城管执法要实现和谐目标,就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益和谐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利益共享分配模式的现实基础。从现实出发,对和谐社会利益共享分配模式的制度设计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诚信不仅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就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