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陷入经营危机的证券公司的退出壁垒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降低证券公司退出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孙秀芝 《中国经贸》2010,(8):175-175
本文结合国有经济产业退出的壁垒研究,探寻既定社会福利条件下的国有经济产业最优退出路径选择。通过对中国国有资本分布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分析,说明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论述的市场结构特点并进行了重新分类。既定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资本的退出壁垒是不同的,根据退出壁垒的特点国有资本的退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市场进入壁垒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世英 《开发研究》2005,(4):98-100
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和对现实经济的更深入理解的角度看,研究进入壁垒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进入壁垒的概念、决定因素、进入壁垒与市场绩效、进入管制与产业组织政策等方面对进入壁垒问题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综述,以利于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主导型消耗战与制度性退出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消耗战的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在设置国有企业制度性退出壁垒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在本文的分析中,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将亏损企业维持于市场之中,而这一行为客观上对其他地区的企业生存形成压力。在这种政府主导的消耗战中,地方政府决定退出壁垒持续的时间。分析的结果表明,如果设置壁垒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更高的净收益,或者地方政府能够更多地将维持退出壁垒的成本转嫁出去,那么退出壁垒持续的时间将越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的企业数据,根据产业演化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提升的来源,重点研究了沉没成本和以国有经济比重度量的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和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我们发现,沉没成本和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降低显著提高了行业生产率,同时行业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性,降低了市场集中度,但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企业的进入退出分析以及行业生产率的分解,行政性进入壁垒降低对行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国有企业的进入退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国有企业自身的生产率持续提高,对总体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降低,减少了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成本,高效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提高了行业生产率;随着国有经济比重降低,偏向国有企业的政策扭曲减少,降低了行业生产率差异度,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降低我国证券公司退出壁垒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陷入经营危机的证券公司的退出壁垒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降低证券公司退出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占先优势:一个进入壁垒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稀缺性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从生产要素向技术、顾客品牌认知和市场总容量等范畴进行了推广,再结合资源市场对产品市场的依托性、产品市场(顾客认知)的结构性和在位厂商策略性行为的存在性,提出了占先优势概念体系,并逐一分析比较了资源占先优势、认知占先优势和市场容量占先优势。接着在一定的传统壁垒优势与占先优势的对应关系下剖析了经典进入壁垒定义,再次确认了进入壁垒的占先优势本质,建立了考察时期长短、市场结构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Dixit(1980)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市场形成的进入壁垒效应,同时解释了什么产品厂商无法象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那样,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因素消除潜在竞争压力。这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海默善于对外直接投资“消除竞争”的论点构成了新的论据。模型显示,由于国际市场仍然存在自然或人为的障壁,在相关市场内沉没成本对未来的竞争模式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还是在不具备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与在位者相比,市场后入者都面临着进入壁垒的阻碍。本文在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的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后入者所面对的进入壁垒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强化了进入壁垒对市场后入者阻碍功能。案例分析中,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后入者中国联通在竞争中的暗淡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网络外部性对进入壁垒的强化作用。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最后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后入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产权壁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国跨国公司越来越把知识产权作为直接投资的替代品、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壁垒。本文首先分析了外国跨国公司如何利用知识产权设置种种壁垒,包括制度壁垒、市场垄断壁垒和法律壁垒等。进而提出跨越外国知识产权壁垒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建立“创新立国”的新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股务公司,充分发挥第二发明人的作用,以及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和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内市场长期内存在着不可视的准入壁垒是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日本式的产业组织是典型的不可视壁垒之一,本文以日本6大企业集团组织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织造成的市场准入壁叠水平,发挥准入壁叠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日本6大企业集团组织通过“圈内竞争”方式在增强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发挥了强大的国内市场保护功能,6大企业集团组织已经开始一场自发地削弱其准入壁垒作用的行动,只是其过程仍将十分漫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国有经济的市场结构的分析,说明了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论述的市场结构特点并进行了重新分类。既定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经济的退出壁垒是不同的,根据退出壁垒的特点国有经济的退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本文最后分析了国有经济的退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进入、退出理论的综述 ,并以此为框架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零售业发展中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分布 ,指出尽快制定政策 ,调整零售业进入、退出壁垒高度和市场结构是目前的一个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摩擦日益增多,文章通过各种数据、案例,探讨了知识产权壁垒的多种表现形式,分析了由知识产权壁垒所带来“超绝对利益”,并以市场竞争、市场结构和社会价值观为基础点和出发点.力求澄清过度保护所引发的各种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专利壁垒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有一种新形式的壁垒--专利壁垒正在逐渐形成,并且对我国呈现包围的趋势,发达国家利用专利设置了一道道贸易壁垒,一方面抵御了我国产品的进入,另一方面使他们的产品通畅地进入我国市场。认识和应对好专利壁垒,打好专利战,对发展入世之初的中国对外贸易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间的过度竞争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它主要表现为行业内企业的"进入过度"与"退出限制"并存,从而损害了一般竞争所应有的效率.治理企业过度竞争的主要措施有: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健全企业退出机制,降低退出壁垒;鼓励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大力推广集团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有效规避企业间的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17.
市场获得、壁垒与外资企业分布——新经济地理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8个省份8个行业的2000-2007年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传统变量如地区工资率和自然运输成本成为外资进入受到制约的基本因素,而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中间品市场获得和产品市场获得,则成为外资进入的显著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国民待遇"的公平性部分抑制了外资进入的积极性.最后,文章考察发现,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具有省份壁垒和行业壁垒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31日三鹿事件开庭,轰动全国并影响整个乳制品行业的三鹿奶粉事件最终以三鹿破产告终.三鹿等规模不断扩张的在位企业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扩张获得有效的市场进入壁垒,缺乏壁垒所导致的价格战使企业利润越来越低是三鹿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文章指出企业应该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组织结构、建立和谐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产品创新能力来建立有效的市场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产业市场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的矛盾与治理郭立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市场将是产业结构关系变动和发展得到最综合的表现的地方,市场将成为产业结构成长的基本条件,因此,在确定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数量比例关系时,必须切实解决市场组织问题。市场组织合...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人力资本市场上,各种招聘单位为谋职者进入本行业而人为设置的职业壁垒,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已经引起了广大求职者的反感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职业壁垒的本质诱因在于利益双方信息不对称,招聘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具有公共资源效应的潜在利益驱动。职业壁垒的实质是一种劳动力产权交易费用,它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职业自由发展,需要破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