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研究》1980,(3):20-20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七月初召开了一九八○年夏季学术讨论会。现将会上对"财政、银行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银行体制改革问题"所阐述的主要观点介绍于后。一、关于财政、银行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财政、银行在组织资金、分配资金以及促使企业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保证实现四化所需要的资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至于财政、银行如何协同发挥作用,有如下分歧看法: 1、"大银行、小财政"。持这种观点者认为,管理和分配全国资金的任务,主要由银行承担;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任务,也应由财政逐渐转归银行承担。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信用中介,搞资金余缺调剂.马克思分析信用实质时指出:“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资本论》第三卷,第390页).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信用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贷就是要讲求信用,履行信用条件,按期偿还.银行信贷货币是银行信用的物质承担者,银行借助于货币职能而实现信用调节功能,而运用银行信用,可以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进行调节.发放贷款是转移对价值的索取权,作用于生产、分配和交换.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配在财政工作中的地位和几个规律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政分配在财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财政分配是财政业务工作和财政学体系中一个带有基础性的重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些方面:1、分配是财政的基本职能。尽管我国经济学界对财政职能的看法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我国财政具有分配职能;有人认为具有分配和监督两种职能;有人认为具有分配、调节、监督等三种职能;有人认为具有筹集资金、供应资金、调节、监督等四种职能;有人  相似文献   

4.
开放资金市场是充分运用社会资金的一种灵活方式,是扩大民间信用的一种形式,是对银行信用的一种补充,是解决建设四化资金的一项重要措施.银行作为管理货币信用机关,应该发挥货币信用主渠道的作用.①从金融政策上进行引导和监督.银行应以事前干预和事后监督的办法去管理好资金市  相似文献   

5.
一、票据承兑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承兑汇票集汇票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于一体,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加上本身的资金融通功能,被银行和企业共认为“效益增长点”,票据融资在信贷增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有效地改善了货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泰安市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案例的研究,认为立足于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信用培植,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更能为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助于在银行和企业间建立一种长期互信的合作机制,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完善银行信用评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谈财政监督问题,首先要从财政职能谈起。关于财政职能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奈件下财政职能分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调控职能、监督管理职能。这是一种综合了各派观点的一种表述,既有公共财政学的成分,又有传统社会主义财政学的因素,比较容易被接受。而在这四者中,我觉得最基本的是财政的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8.
<正>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它信用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的结算和存贷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履行前约基础上的一种行为。它要求银行根据按期还本付息的原则,一方面,把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其他游资,以存款的形式集中到银行里来;另一方面,又以贷款的形式,有计划地贷出生产和流通所急需的资金。同时,以中介人的身份,办理单位之间的各种资金往来结算。因此,银行信用体现了银行最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观念的新认识在传统金融观里,金融与银行几乎被等同化,大多数场合甚至可以相互替代。在这种狭小的定义里,除银行信用以外的其它信用形式均属非法,人们坚信银行完全可以兼负吸收和分配资金的双重任务。这种金融观也是传统体制的坚强后盾。问题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浪潮推  相似文献   

10.
张玉文 《金融研究》1985,(12):24-2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启示下,对于与商品相联的信用这一经济范畴,如何进一步认识,理论探讨还不多。特别是社会主义银行信用究竟是怎样一种经济活动,迄今说法不一。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有效地发挥信贷的杠杆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对社会主义银行信用的认识提些不成熟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一) 对"信用分配论"的质疑建国初期,我国出版的书进刊一般都是沿用苏联教科书的提法,将银行信用解释为"货币资金的分配与再分配",其意即通过存款集中货币资金,通过贷款分配出去。从形式上看,这样讲有一定道理;然稍一琢磨,即感并未触及问题的实质。而且,财政收支亦可作此解释。也就是在这种说法的影响下,引伸出了"财政与银行是国家分配资金的两条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与特点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银行信用风险按来源分为三种,印银行自身信用风险、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和银行投资信用风险.在这三种信用风险中,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2.
银行承兑汇票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资金融通功能和广泛的流通性.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银行的资金运动决定社会的生产和流通,同时它对生产和流通又有着重要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扩大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银行资金聚集得多,分配得当,又能有效地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农业银行作为利用信用方式,组织、分配与管理货币资金的一个经济部门,把各项金融活动渗透到农村经济发展之中,起着粘合、催化和润滑的作用。但从目前农村金融形势来看,银行的这种职能难以发挥,主要是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差,逾期贷款、催收贷款占总贷  相似文献   

14.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主体如何形成、改变和强化公众意识及行为的应用科学。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已在我国企业等许多部门得到了重视和应用。银行的职责,主要是以信用方式等集体分配资金,充当融资中介,并结合其他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在银行众多业务中,负债业务,即筹集资金的业务首当其位,是银行全盘业务的基础,同时由于负债业务受动于社会公众,所以资金组织工作又是最为艰巨、复杂的工作,须经精心的组织才能很好完成。笔者认为,在银行负债业务中运用公共关系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自由地或有组织地流动,不受地区限制。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国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允许、鼓励集体和农民集资,是在以银行信用为主体之下,充分运用社会闲散资金的一个灵活方法,它是对银行信用的一种补充,它可以不受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  相似文献   

16.
陈向东 《济南金融》2004,(11):49-50
银行承兑汇票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资金融通功能和广泛的流通性。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商业银行在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存在许多风险点。有些甚至形成案件,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损失,严重影响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是超授权授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二是为没有贸易背景  相似文献   

17.
卜祥瑞  于春露 《银行家》2011,(11):114-117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金融机构对单位定期存款实行账户管理,"存款证实书"作为一种银行的业务凭证,对规范、明晰金融机构与存款单位存取款业务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存款证实书"又不同于一般银行业务凭证,作为特殊业务凭证,往往成为犯罪分子觊觎银行资金和盗用银行信用的重要工具,齐鲁银行巨额金融票证诈骗案件再次为银行业敲起"存款证实"的警钟。  相似文献   

18.
一、综合财政的本质与性质关于综合财政的概念,由于人们对综合财政本质认识存在差异而导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归纳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综合财政就是财政,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简称“国家分配论”);一种观点认为综合财政就是社会资金的综合分配计划(简称“综合分配计划论”)。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支持生产和扩大商品流通,疏通结算渠道,节约现金使用,发挥银行信用的积极作用,福州市人民银行和几家专业银行从1987年9月15日起在福州地区开办银行本票(简称本票)业务。这一新的信用工具,扩大横向资金融通,有利于单位灵活调度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具有灵活方便等优点。 一、通汇面广,用途广泛。规定凡参加本票结算的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由各自分行发给专用章、行长之章、压数章的银行各级机构相互间均可签发和受理本票,对于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社等其他金融机构也可以受理转帐解付,但必须  相似文献   

20.
九年来的改革实践,充分说明银行已成为国家分配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把金融工作推上宏观管理的舞台,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基本手段。随着计划职能的转变,物价逐步放开和市场作用的加大,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