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又提出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2003年1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D 7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6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3月6日,日本国会参议员山本一太发表言论,提出中国应将人民币升值,以减轻因输出通货紧缩而对日本和全世界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别有用心的世纪谎言:"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威胁论",渲染"一旦中国强大起来会对世界造成威胁"的奇谈怪论,时至今日,"中国威胁论"这出别有用心的闹剧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发表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相似文献   

3.
观点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中国应警惕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覆辙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日指出,人民币不应升值,因为这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迅速暗淡",从而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可怕覆辙。 谢国忠表示,一旦中国在升值压力下"松口",可能会陷入日本式的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强货币的陷阱。因为,目前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日本经济出现泡沫之时十分相似:当时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位,日美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日元升值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去年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马不停蹄地在国际社会上游说“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的同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今年美国财长约翰·斯若积极督促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其实,美日财经界人士希望人民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目的是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市场看"中国制造"的实力--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中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步入了高速增长期,在亚洲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乘着信息革命的浪潮,除了一向就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外,在一部分信息技术产品领域,中国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有人指出,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中国有可能跨越(Ieapfrog)传统工业化的漫长进程,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先进国家的行列.以此为背景,在日本国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竞争对手的观点占了上风,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与此同时,经常有人指出,根据亚洲各国的发展阶段来判断分析区域内分工体制的动态变化,即所谓的"雁行经济发展模式"似乎已经解体了.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刚刚出版的2003年中国《经济蓝皮书》,以令人信服的数据与分析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正展现一派“半江飞雪横空起,千里奔雷撼地来”的状阔态势!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重要信息。 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因此将拥有更强大的动力,而且也意味着世界因此会获得更繁茂的商机。 前不久,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历无畏教授参加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2l世纪国际化经营”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和日资企业的作用”等两个研讨会,他针对目前在日本涌动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十分中肯地指出:由于中日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日本经济的发展机遇。他指出: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市场扩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国际关系的战略考虑上,地缘经济将盖过(但非代替)地缘政治。在地缘经济原则指导下的国际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合作与竞争可以同时存在。地缘经济时代的国际间权力均衡将是不同的经济圈(区域)之间的制约与互动,而非传统的国与国(或政治个体)间你死我活的抗衡与对立。中国由于经济猛速增长而再度兴起的局面在地缘经济时代有其特殊意义。虽然西方本能的反应是肤浅的"中国威胁论",但有两派学者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其一是反主流的"全球学派",他们从全球经济历史上的探讨发觉这是中国第二次兴起,不能以西方第一次崛起国家的霸权行为来理解;其二是来自对"中国威胁论"持异议的主流学者,鉴于中国近十年来的实际表现,他们开始觉悟并认为,中国如没有称霸的动机,纵使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崛起也不足以成为一个国际上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1,(9):83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郎咸平著东方出版社2011年7月版2011年,中国的经济依然复杂,但老百姓表现得似乎很"淡定"。在我们的国民经济生活大调查中,觉得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有38%,觉得一般的有40%,而觉得自己很幸福的,竟然不到4%。一个是"淡定",一个是"不幸福",  相似文献   

9.
经贸信息     
联合国预计中国经济12年后超过日本本刊讯联合国亚太区经济及社会委员会2003年12月19日发表年报指出,虽然受到SARS及伊拉克战争影响,但中国经济2003年持续强劲,成为亚太区表现最出色的经济体,如果未来10年中国每年平均增长达到7%,而日本经济保持低增长步伐的话,中国将在2015年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区的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已越来越引起美国学界的注意,因为中国人的利益与美国人的利益越来越息息相关。但是,美国学界始终存在着异样的声音,炮制和鼓吹各种形形色色的所谓中国经济威胁论论调。按照他们鼓吹的内容,可以将其细分为"中国制造威胁论""中国贸易威胁论""中国资本威胁论""人民币汇率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等论调。  相似文献   

11.
四种争论,两种论调 20世纪的后20年里,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在世纪之交,中国经济仍然以惊人的速度稳步发展。中国的兴起引发了许多国家的争论,比较大的有四次:第一次是90年代初由西方国家散布的"中国威胁论",它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的强大,中国也必然像以往的世界大  相似文献   

12.
杨眉 《发展》2005,(9):28-31
发达国家不要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当国际社会质疑"谁来供应中国",并炮制"中国能源威胁论",当中国面对能源困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义"垃圾"、"电子垃圾"、"洋垃圾"等概念.  相似文献   

13.
瞿静 《魅力中国》2011,(14):332-332
本文通过对“中国威胁论”的论据梳理,透视了“中国威胁论”背后的日本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视角,最后提出了超越威胁论的设想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今年11月初,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和京都产业大学在京都举办了“21世纪国际化经营”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和日资企业的作用”两个研讨会。逾百日本企业界代表和学者参加研讨。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研究员应邀与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基调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在会议举行的大型招待会上,厉无畏研究员又被邀请为嘉宾作15钟的发言。厉无畏研究员针对在日本出现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作了即席讲话,指了出“中国威胁论”应改变为“中国机会论”,获得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现将其讲话刊登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前不久印度的核试验是以"中国威胁论"和中印边界之争作为主要借口的。印度新任总理瓦杰帕伊在致函美国总统克林顿为核试验一事作解释时称:中国于"1962年对印度发动了武装侵略","主要由于边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印度同中国的关系中"存在着不信任气氛"。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更是四处散布:"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威胁","中国侵占了印度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小平同志在1992年举世闻名的南巡谈话中称:"发展是硬道理"。具有人类正义感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一道理,既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世界。然而,正致力于经济建设、图谋全面发展的中国却面临着日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的挑战。有些外国人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或许不一定是世界之福,也许是世界之"祸"。其实,"中国威胁论"的出现有其一定的背景。由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前景的预测,当前国际社会占上风  相似文献   

17.
叶雷 《产权导刊》2014,(3):74-76
正辅佐过4位美国总统,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半的艾伦·格林斯潘,曾广受赞誉,人们称他为"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预言家"、"魔术师"、"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甚至有人说,"只要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片片挞伐甚至责骂之声倾泻而下,他也被拉下圣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甚至直言不讳地称他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格林斯潘似乎成了历史罪人。如果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公共气候不断变化,环境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或者更早些年前,在追究环境问题的责任时,西方国家利用"中国威胁论"错误的指责中国。而"中国气候威胁论"则是中国威胁论里的重要内容。气象从业人员在应对"中国气候威胁论"的问题、解决环境变化等问题上,有较突出的贡献。但是,关于气象从业人员自身的管理问题,我们一直给予的关注不够,因此,文章将对此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长期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国内外受到特别关注.人民币升值最早在2003年由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会议提出,指出中国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  相似文献   

20.
黄平 《沪港经济》2004,(10):48-48
香港某报老总日前在编前会上,提请在座主管关注一下近期内地刮起的"郎咸平旋风",众编辑闻之愕然,异口同声地问道:"郎咸平是谁?" 香港传媒素以包装炒作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