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稀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用日益广泛,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需要资源战略、生态战略、科技战略、人才战略和国际战略的共同支撑.围绕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着“动态调整”、“输出与储备双管齐下”的基本思路,着力构建集“储备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为一体的、促进稀土产业有序竞争、推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从而使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上升为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距,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绩效。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西部地区走出“产业对接”困境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扭转西部地区“落后的增长”、弥补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改善招商引资的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等。西部地区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结构状态,培育和提升本地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CEPA的实施为澳门参与西部开发架起桥梁;澳门所具有的优势和西部所拥有的资源具有互补性,在CEPA的推动下,可选择资源导向型产业、消费导向型产业、出口导向型产业等方面介入西部开发。打通澳门与西部直接往来的交通,把澳门与西部连为一体,在西部设立两地贸易投资协调和服务机构,就地解决澳商投资中的问题。用好CEPA带来的优惠政策,开创澳门与西部经济合作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探求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可能性.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条件、国内环境以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得出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必将到来的结论,提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产业转移“粘性”和区域间竞争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对加快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十分重要。该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法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就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状态进行分阶段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分类服务贸易出口倾向不同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保护“幼稚”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传统产业政策所保护的产业及其保护方法,在加入WTO后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必须树立新的产业发展观,给西部产业政策法注入竞争、环境、科技创新、特色等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上升等主要特征。在“十四五”时期,应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及“一带一路”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口竞争力日益提升、数字产业基础雄厚和数字经济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增强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的融合能力,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完善数字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加强数字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数字服务贸易国际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准公共性、强外部性、高风险性、准同步性等典型特征,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政府可以从“提供高级、专业生产要素”、“培育国内产品需求”、“扶持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完善企业战略结构、倡导合理有序竞争”等方面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在准确、清晰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发挥好规划引导、政策激励与组织服务作用,多途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西部地区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能源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地方合作网络,而且科技水平较低、能源开发浪费较大。西部地区应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科学规划,“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能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引入对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垄断竞争模型为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联系起来的新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尝试着通过分析国外诸多经济学家对贸易政策与市场支配力关系这一令人关注的问题进行的大量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希望得出几点有意义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尚处于入世过渡期的我国相关贸易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