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外向型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陈秋华,许冰峰,陆礼钦发展外向型林业经济已成为福建林业新的增长点。这一热点问题牵涉多方面因素。既要考虑有关林业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又要考虑林业生产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多方位、深层次探讨。一、外向型林业经济...  相似文献   

2.
论林业分类经营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时期。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给林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崭新的课题。一方面是林业会计的核算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六大工程的相继启动,林业正由以企业性经济活动为主向事业性经济活动为主转化,以林业产业建设为主向林业生态建设为主转化。相应地林业会计也应从以企业会计核算为主向事业会计核算为主转化,以林业产品核算为主向林业生态核算为主转化。公益林建设项目的核算,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的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核算,已成为林业会计的重要核算内容。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外林业管理体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广义地说,林业管理体制,是对林业生产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调节的整个体系,是管理整个林业的制度和方法。它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又体现了参与林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管理体制对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国林业管理体制受社会制度、所有制形式、历史等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一期登出组织关于“我国林业资金问题”专题讨论启事后,收到大量来稿,其中有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对实践的总结和思考。现行林业资金管理体制已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冲击。建立林业银行,实行青山商品化,生态效益商品化,建立以产品经济为特征林价制度等目前是否可行,如何筹集林业资金,如何使林业资金管理体制适合商品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理论界人士对此进行了思考。从本期起,我们增开“林业资金问题”栏目,欢迎林业经济界同仁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也可对刊出的文章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展开热烈讨论,使这块小小的园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无论是从事林业经济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还是管理的方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这一特点,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很有意义的。一、林业经济管理的行政组织及其特点行政组织作为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是按照经济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并且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林区县级林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探索林迎星,范宜云,刘平康建国后我国林业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但始终在条块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广作文章,在营林与森工分合的环节上兜圈子,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县级林业管理体制是整个林业管理体制的基体,是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部...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金是发展林业的基本保证。同样,林业资金的筹集、管理制约着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因为,林业是一个重要的、庞大的物质生产部门,是集农、工、商、科、贸、文为一体的独特行业;产业、事业兼具,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存。经营管理的范围广、面积大、门类多,林业建设所需的资金多、占用时间长、收益慢。现就根据大余县林业局在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构筑财务资金管理体制,弓队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进入良性环循的运行、管理轨道,谈一些情况与看法,供参考。一、集中、统一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大余县林业局干1987年12…  相似文献   

8.
林业经济的增长不能仅依靠传统要素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注重劳动力要素的作用。通过文分析劳动力要素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提出了要开展林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林业企业家的培养,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加强职工思想素质教育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的要求,逐步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更好地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以林业基金为保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林业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推动《建议》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以保证林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和完善林业基金制度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探索实施林业基金制度的途径和方法是当前林业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经营管理战略,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通过对兵团林业现状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对兵团林业改革面临的机遇和困难进行了理性思考,进而提出兵团落后的林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制约兵团林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兵团林业改革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林业职工的思想往往被禁锢在简单的林业生产过程中,但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现代的思维方式代替传统的思维方式,惯有的林业生产模式长期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林业处境的艰难,林业资源效益发挥不好,致使林业资源闲置和浪费。这种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逐渐被先进的管理模式所代替。仅以阿尔泰山林业局阿勒泰林场由全国的特困企业到目前扭亏为盈一例,则足以说明这一点。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力量。林业经济管理是林业经济的重要基础,必须增强对于林业经济的管理,大力落实管理体制。论述了林业经济的管理和创新,为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时期.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给林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崭新的课题.一方面是林业会计的核算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六大工程的相继启动,林业正由以企业性经济活动为主向事业性经济活动为主转化,以林业产业建设为主向林业生态建设为主转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冲破了思想上“左”的束缚,林业经济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技术革命蓬勃崛起的年代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引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正  相似文献   

15.
森林认证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森林认证的引入不仅会在生态方面影响林业发展。也会在经济方面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论述了森林认证在中国的发展,从林产品贸易、木材非法采伐与贸易、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认证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八十年代一项重要任务。闽北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死搬硬套国外经验,在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许多弊端。营林森工合了分,分了又合,机构不稳定,经济形式构成不合理,管理权过分集中,部门与地方分割,核算不统一、产运贮脱节,阻碍了企业的积极性,影响了林业生产的综合平衡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于建设林业现代化的需要。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规模经济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的细胞组织 ,是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 ,而企业规模是否经济 ,又是能否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因此 ,本文以林业企业为切入点 ,探讨规模经济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1 规模经济是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林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就是由过去的主要依靠增加大量要素投入 ,转变到主要依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作为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体的林业企业来说 ,…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已把森林的兴衰同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死存亡、社会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起来。我国是一个面积广袤,拥有十亿之众,而森林又极少的国家。如何改革现行林业管理体制,使林业部门成为科学地进行森林培育和森林利用的强有力的指挥中心,是亟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生态角度来探索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 三明市在落实多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对集体林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创造性地试行了林业股份公司,使集体林区增添了新的活力。本文就林业合作经济建立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南平市是福建省重点林区之~,地处福建北部,所辖10个县(市区)。林业经过四十多年建设和发展,现拥有534个林业单位,在职职工40300人,林业用地3233.7万亩,有林地2836.45万亩,森林蓄积量113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4%,绿化程度达gi.2%,已完成宜林荒山的“s五七”绿化工程;a七x”和aj‘x”十年期间共上缴国家税收szsos万元,实现利润28463万元,为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旧观念和旧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