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能动的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传统三段论式的裁判方法走向极端演变成为机械司法时,其对法治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能动司法必然步入人们的视野,而以实质法治论为导向的能动司法却又可能瓦解法治的基本宗旨。因此,司法能动应该有一个边界:能动性的裁判方法固然重要,但传统的逻辑涵摄为特点的三段论式裁判方法应是法官判案时的首选;同时,鉴于法律原则体现了现代法治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应该以其作为司法能动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培养现代司法理念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本文分析了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内涵,提出封建专制的传统法律文化和司法的现实地位与权威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培养现代司法理念。要对人民进行启蒙思想和权利观念的教育,要提高司法的地位和权威。  相似文献   

3.
“先问亲邻”制度是我国古代不动产交易中重要的法律要件。是中国古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农业社会所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现象。现代社会结构中不存在防止家族财产外流的交易制度,但对“先问亲邻”制度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社会的法律发展和社会理念,对现代立法和司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先问亲邻”制度在宋朝的发展、“先问亲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先问亲邻”与现代物权法中相邻关系的比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还要靠人们对法律的忠诚信仰。在我国,在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宪政原则确定下来以后,就必然要求提高法院的地位,并使其具有一定的适用法律的权威性,民众认同司法的权威性内在地要求司法具有公信力。如果司法不具有公信力,则不仅不能履行其在法治社会所应具有的职能,而且也不能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本文就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力从司法现状上反思了中国近代司法改革以来对传统文化抛弃和背离民间风俗习惯规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张注重对本土法治资源中风俗习惯的合理利用。运用实证和个案的分析,从风俗对乡土社会的影响,从基层法院纠纷处理的具体实践,从刑事、民事和执行的现状等多个维度,充分论证风俗习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判决的执行规范人们的行为可能性空间。法律的稳定性和放大机制的影响,使人们对社会行为的方向有所预期。然而,在现实的司法系统操作过程中,政策因素对司法系统进行着不适当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司法系统的稳定性,但是,政策在社会宏观目标的确认以及在法律规则缺失时对法官作出司法决定的影响,又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7.
郑牧民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1):98-100,106
唐律明文规定了司法回避制度.根据回避事由或回避主体的不同,中国古代司法回避主要分为籍贯回避、亲属回避、故旧回避、司法官之间的回避以及非审判官吏回避等种类.古代司法回避制度具有中华法系的特质,也回避不了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司法文化,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我国现行现代法治建设中始终要面临的困境就是如何在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与西方外来司法文化的碰撞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文化,就必须将兼容性和创新性贯彻司法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司法体制自秦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以来,随着专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皇帝完全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于一身,即皇权高于法律;另一方面,国家的司法体制与行政体制的高度统一,有时甚至司法完全从属于行政,以致司法活动不可避免地缺少稳定性与权威性。尽管当今我国的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已经分离,但"家长制"的司法理念仍成为了影响当今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职业共同体是由崇尚现代法治观念、并通过服务于司法而忠于法律的法律职业者构成的群体。他们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观念、职业资格、职业教育上具有的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职业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文化传统偏重"实质理性",这与"形式理性"的西方司法文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三十年来以程序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司法改革,其理想与现实、司法的面相与公众的心理期待的矛盾和冲突,是过于偏重程序中心主义的西方经验,忽视本土司法文化传统的结果。董必武的既要守程序又要便民的司法改革思想体现了程序与实质的统一,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反思和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当下的司法改革应当回到尊重中国司法文化传统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司法调解这一我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国际上也被誉为"东方经验",在我国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今,司法调解在中国社会经历了数次改变,这些变化都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改变。改革开放还在继续,人们的素质在相对增长,但在社会的发展变革中,旧矛盾被解决,新矛盾又出现了,而调解在这一时期发挥着其独特的价值,那么重拾这一制度的可能性在哪里?司法调解制度的弊端和好处能否在一定领域得到平衡并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解决呢?因此,对司法调解的利弊分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0条在法律渊源层面规定了民事习惯的法律地位。民事习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定分止争的社会功能,在适用于司法活动时也具有限制法官裁量权、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等司法价值。但民事习惯有其无法避免的固有缺陷,现实的司法实践对习惯的认定标准与适用条件规定不清,法官适用习惯的意识也相对薄弱。若要将民事习惯妥善运用于司法实践,需对民事习惯进行司法识别,寻求民事习惯在调解、判决中的具体运用方法,重视案例指导制度对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制主义在中国源远流长,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专制主义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尤其明显和深刻,突出表现在中国传统立法、司法、律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审查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源于权力分立和制约的需要,既是对行政权的有效监督,也是对公民权利最有效的保护手段。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司法审查在内外因的推动下,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向主要表现在司法审查制度的体系化、司法审查范围的扩大化、司法审查案件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司法审查标准的灵活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刘刚  王继君 《全国商情》2009,(7):123-124
在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制定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们在进行法律移植和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我国的特有国情,孕育和根植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民间规范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法和国家法有着对立和互动的关系,研究两者的复杂关系,发挥外来资源和本土资源的共同优势,并在司法实践中做出创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和谐”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与现代法精神的有机结合。法治建设通过分配和调整人们的权利和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法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地讲:要求完善立法,保障依法行政,坚持司法为民,倡导积极守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纠纷解决的司法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型中,农村纠纷形态和解纷方式已发生了相应变化,司法正逐步成为解决农村纠纷的主要权威。但由于农民当事人的诉讼能力不足、法院的司法能力欠缺、以及社会化解风险的能力有限,司法在农村纠纷解决中的效率还不尽如人意。为此,需要改善当事人、法院、社会三方面的诉讼能力,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其基本特点是礼法结合、皇权至上、重刑轻民和无讼息争。这种文化对现代法制有诸多影响:一方面,它弥补了法律调节的不足、节省诉讼资源、完善现代法制、促进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它腐蚀人们的权利观、制约现代法制进程、消解现代法制精神、阻碍现代法制平等观念的确立。因此,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必须现代化,以促进现代法制建设,而这种现代化的条件正在于法律文化的历史延续性、本土性、可塑性。礼法结合、判例成文法化、消除等级观念等则是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英美两国在司法传统、法治环境、法律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对法官角色的影响,指出,英、美两国虽然同属英美法系,但由于两国在法律理念、司法传统、政治制度,法官的任命和晋升、立法机关运作方式等方面存有很大差异,使得两国的法官在价值判断标准和对法律的理解方面存有很大不同。美国法官更多地是在扮演法律"创制者"的角色,而英国的法官更多地是在扮演法律"捍卫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