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境与身高     
赖建诚 《金融博览》2013,(11):18-19
研究经济环境与身高、疾病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领域,还有一份专业期刊(Economlcs and Human Biology)(2003年创刊,每年3期)。这个领域的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营养净值(蛋白质和卡路里)对身高的影响。研究的地区遍及世界各地,基本上都支持发育时期的营养与身高密切相关。根据台大经济系魏凯立教授的资料.1850—1899年出生的台湾男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身高     
研究经济环境与身高、疾病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领域,还有一份专业期刊《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2003年创刊,每年3期)。这个领域的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营养净值(蛋白质和卡路里)对身高的影响。研究的地区遍及世界各地,基本上都支持发育时期的营养与身高密切相关。根据台大经济系魏凯立教授的资料,1850-1899年出生的台湾男性,成年后的平均身高在160.3厘米至162.8厘米之间,女性在149厘米至150.9厘米之间。相对地,1902-1910年出生的男性,平均身高在164.2至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三个国家试点区县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家庭年均纯收入高、在参加新农保之前有过养老方面保障的农民,其参保意愿更加强烈;以务工收入为来源、以参加社会保险为首选支出项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的参保选择;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与农民是否参保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金融数据,本文探究了我国不同群体的金融素养差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收入、学历、职业及风险偏好者的金融素养差异明显。男性、中年者、雇员的金融素养水平更高,收入、学历、风险偏好与金融素养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高全民金融素养水平,应更多地向女性、年轻及年长者、低收入、低学历、失业或退休者、风险厌恶者等金融脆弱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5.
魏浩  杨明明  李实 《金融研究》2022,506(8):74-93
本文利用2002-2018年期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来看,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是成立的。(2)贸易开放主要通过促进子代教育、职业向上流动显著提高代际收入流动,但通过激励企业创新、提高子代个人努力程度的两个机制作用不显著。(3)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男性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对女性子代的影响不显著,与此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弱势群体”特点,显著提高了受教育水平较低子代、低收入家庭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助于这类子代跳出“代际低收入传承陷阱”。本文研究提示贸易开放提高了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在继续提高贸易开放水平的同时,应进一步重视提高低收入家庭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关注女性子代的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其中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富裕农民,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农民的增收效果更强;从农民的收入结构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三个国家试点区县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家庭年均纯收入高、在参加新农保之前有过养老方面保障的农民,其参保意愿更加强烈;以务工收入为来源、以参加社会保险为首选支出项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的参保选择;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与农民是否参保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对生活习惯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与机制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发现,个体生活习惯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且不同生活习惯的影响趋势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对生活习惯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与机制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发现,个体生活习惯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且不同生活习惯的影响趋势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支农政策工具之一,除了起到农业风险管理作用之外,从长期来看还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等效应。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路径,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我国各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为外生冲击,利用2000~2016年的省级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收入结构的长期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并且有助于区域内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比重提高,这一效果随试点时间推进不断强化。此外,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于城乡关系的间接效应,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大,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洋 《吉林金融研究》2013,(5):49-51,76
为了解当前沈阳市农村居民家庭的收支水平、收入来源结构、消费支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尤其关注价格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本文选取12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实地问卷调研。调研显示:样本家庭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便利程度提高,收支盈余比例增加,收入同比基本持平;样本家庭支出同比持平,其中日常生活支出及农业生产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增加;样本家庭大宗消费品普及,新型大宗消费品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消费影响程度较大,计划消费的意愿低迷;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民贷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以白城市为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就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帕累托改进的视角,对胶南市推出的"金智惠农"创业扶持贷款模式进行了透析,认为其在设计上将银行贷款、科技支持和政府贴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政府、银行、科技"三位一体支农模式的统一,实现了"合作博弈"过程中政府、银行、农户三方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对广东省34地农户稻作保险购买行为的调研,采用开放的二分选择式条件估价法获取1772户农户水稻保险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数据,运用Tobit模型针对稻作风险、农户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替代工具和农户家庭特征四类二十个因素进行了检验和讨论。研究表明,产量变异系数、风险损失频率等七个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家庭纯收入、对农业保险的认同等四个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保险免赔率、生产总成本等六个因素对支付意愿有一定影响,而稻作面积、是否参与过其他保险等三个因素的影响甚微,文章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发展广东省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趋势,且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大于其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越多、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效应越明显。把全国样本分成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三部分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基于此,应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方式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发达地区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大,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受自身财政实力的制约补贴力度十分有限.补贴力度的不同将会影响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而影响他们的生产决策,并最终影响到全体农民的福利分配.应发挥中央财政的调节作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扶持力...  相似文献   

18.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对乌鲁木齐县200户种植大户资金借贷情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户资金借贷发生率、借贷金额、借贷渠道、借贷方式及借贷用途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乌鲁木齐县种植大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估计种植大户借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借贷可得性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贷款效率等。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偏好与传统小农户存在明显的区别.运用二分类Logit回归模型,以对8个省份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的购买偏好特征.结果表明:对市场价格反映较为敏感;更愿意提高保额的同时提高保费,对保费支出意愿较强;更迫切需要高保障型产品,提高损失补偿度;对政府提高保费补贴意愿强;对收入保险需求更迫切;补偿或救助发挥着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广西历年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情况,运用VAR模型分析方法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扩大广西金融发展规模和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短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长期反而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提高广西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和推动做大金融规模的同时,要调整金融支农结构,不仅要加大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得金融资源惠及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户,真正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