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昕 《福建金融》2000,(4):18-20
一、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原因(一 )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谨慎会计原则的内在要求。谨慎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是指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利润 ,其核心就是要尽可能高估损失而低估利润。银行贷款的风险与损失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 ,所以谨慎会计原则要求银行必须及时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 ,将信贷资产中预计可能损失的资产予以剔除 ,使银行信贷资产的价值更真实和公正 ,并通过列支准备金支出而使银行的经营成果更准确和客观。由于银行计提准备金是…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通常会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损失,避免陷入经营困境或出现破产状况,商业银行需要在估计风险和损失的基础上,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赵旭 《城市金融论坛》2006,11(12):34-38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4.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西方会计对其简单的解释是:不预计利润而预计所有损失。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冯岚 《西安金融》2005,(9):28-29
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普遍未提足贷款损失准备金,因此监管当局在考核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时采取”影子考核”方式,即在计算资本净额时从资本中扣除未提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种方式在商业银行未提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础上相对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充足率的真实水平,但由于该计算方法只考虑到信贷资产,并未完全考虑到非信贷资产,即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时,将非信贷资产提取的减值准备在相应的风险资产中扣除,但在计算资本净额时却未对未提足的减值准备予以扣减,致使资本充足率被高估。如果要充分考虑到非信贷资产,资本充足率统计有以下调整:(1)经调整的核心资本净额:假设原核心资本净额为a,经调整的核心资本净额为a′,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未提足部分为m,则经调整的核心资本净额为:a′=a-m。  相似文献   

7.
赵旭 《金融论坛》2006,11(12):34-38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及其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凡 《上海金融》2007,(11):45-49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客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相似文献   

9.
风险拨备即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为抵御资产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资产未来可能发生损失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成本中列支。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是两个重要的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贷款余额。  相似文献   

10.
完善会计拨备制度推动商业银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拨备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为冲销各种资产损失而提取准备资金的制度,它包括呆账准备金的计提、管理、使用规定以及相应的财税政策和会计处理规范。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营程度的提高,实事求是地审视、健全银行拨备制度,不仅有利于强化风险监管、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是我国的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金融机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属商业银行了。商业银行不但是重要的金融机构而且还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在商业银行的众多资产业务中,最具有高风险性的业务就是贷款业务。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问题是人们一直以来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进行探索,并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找到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林锦妍 《时代金融》2014,(5X):69-70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是我国的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金融机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属商业银行了。商业银行不但是重要的金融机构而且还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在商业银行的众多资产业务中,最具有高风险性的业务就是贷款业务。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问题是人们一直以来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进行探索,并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找到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云 《上海会计》2005,(2):19-20
一、关于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规定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一般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小企业会计核算采取从简原则,规定小企业只计提流动资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的减值准备,不计提长期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并规定:(1)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应根据谨慎性原则,按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4.
资本充足状况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因此,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  相似文献   

15.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递作用。其中,基于经理自主权计提的自由裁量部分能缓释经营风险,非自由裁量部分对经营风险产生加速放大效应,从而证明了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能增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监管者合理规范计提准备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朱丽 《投资与合作》2014,(1):144-144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逼常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损失避免陷入经营困境或破产,商业银行需要在估计风险和损失的基础上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徽水利财会》2004,(3):37-44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面对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的一种修正.常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资产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是一个难题,也是纳税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组的认定、各单项资产减值损失的几次分摊等都有一定的技巧。本文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结合笔者实践中的思考,以具体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例解了资产组的认定以及减值损失分摊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保险风险和信贷风险的基本特征后可以发现,精算模型的方法和思路可以用来描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推导出适用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在数据整理和检验的基础上,借鉴寿险精算的生命模型思想可以建立“正常-损失”模型,进而实现对贷款损失率的解释;借鉴非寿险准备金测算的方法,可以采用链梯法测算商业银行短期贷款业务应提取的贷款坏账准备金数额。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正常-损失”模型与链梯法结合起来,测算长期贷款的坏账准备金。  相似文献   

20.
蔡晓燕 《上海会计》2000,(12):61-63
新财会制度对坏帐损失的核算与管理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规定企业可以按应收帐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帐准备金。坏帐准备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应收帐款的备抵项目列示。经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 ,已提坏帐准备的 ,应当冲销坏帐准备 ;未提坏帐准备的 ,应当作为坏帐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这一改革 ,使会计的“谨慎性”、“配比性”、“权责发生制”等原则得到进一步体现。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核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 直接转销与备抵法不统一。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新的准则规定直接转销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