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存在注重功利性、附有行政回报条件、支出结构分散、形重于实、强调有偿性、具有求稳偏好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互动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从不同侧面影响了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效果,为此需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倾斜力度、杜绝各类行政报酬、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金融专项服务、健全金融支农补贴机制、完善担保体系并建立财政金融支农联动机制,以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少需要三个体系来支持,一是以政府科技创新基金为核心的种子资金支持体系;二是风险投资体系;三是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在河北省除政府对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之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但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体系,而且中小企业担保机制也不完善.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沈丘县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全面加强实施"财政+银行+担保+保险"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改变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农业的传统做法,用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助力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对沈丘县开展"政银担保"四位一体合作支农模式试点做法、成效及创新特点等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金融支持——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少需要三个体系来支持,一是以政府科技创新基金为核心的种子资金支持体系;二是风险投资体系;三是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在河北省除政府对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之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但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体系,而且中小企业担保机制也不完善。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财政志     
《新理财》2022,(Z1):12-13
<正>陕西·铜川建立“财政+担保+保险”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陕西省铜川市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促进引导类金融资本向镇域经济倾斜,初步建立了“财政+担保+保险”三位一体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有效解决镇域经济发展资金来源问题。一是在财政所设立财政金融支农岗;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是建立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四是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支农惠农作用;五是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  相似文献   

6.
<正>尽管过去十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但财政支农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资金投入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妨碍制约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的矛盾依然没有破除,这不仅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的问题(一)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认识不到位。无论在中央各部委  相似文献   

7.
衡水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扶贫模式创新,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面临财政与信贷扶贫政策不协调、担保体系不完善等诸多矛盾.本文提出了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担保机制,开发适合农村的信贷产品,建立财政扶贫与金融扶贫的结合等措施,以期发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下,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财政政策体系。文章对浙江省不同时期财政支农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财政支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环境变化对财政支农工作带来的新要求,给出了浙江省绿色生态导向财政支农政策改革的具体原则和目标,提出(1)需构建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持体系。包括构建绿色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2)从供给侧发力,促进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支持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主要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的支持政策;(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三农"事业发展的投入。最后,为有效达成财政支农目标,并对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财政政策进行客观评价,文章给出了一套完善的改革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为了有效吸引金融信贷支持,必须通过创新信用担保机制来降低或分散信贷风险,但由于当前信用担保体系的缺陷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信贷支持。本文结合南平市创新支农服务机制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从加快信用立法、建立信用管理的支持体系、推行中小企业“高位嫁接干部”制度以及健全信用担保机构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推进,带来农户资金需求的大幅增加,但农村金融的供需失衡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改变传统财政补助支农方式效力减弱的局面,中央财政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兼顾"政策性"与"专业性"、具备"财政+金融"、"政府+市场"双重属性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解决适度规模经营融资难题。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看人"、"看事"的风险识别、评价管理手段,破解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失效难题;通过担保、保险、期货等多种金融工具的融合运用,打造农村金融风险传导、分散、化解的完整链条和有效路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从顶层设计着眼,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力争构建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领域,甚至其他领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宁夏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宁夏农村金融机构状况、资金状况、金融生态环境和民间借贷情况,并在农村金融与“三农”问题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围绕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资金回流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贷担保是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财政支农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新形势下,深入研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探索财政扶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思路,有利于实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我省"三农"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完善财政金融政策,优化农业信贷配置关系,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及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对农业资金的投放总量及资金配置效率存在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几乎未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从资金投入及资金配置上提高有效性,加大对回流农村的资金进行科学引导,健全农村财政支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专项机制并建立多样化的金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构建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设新农村的资金供求入手,分析了目前财政和信贷支农资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搭建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财政、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并存的多层次支农平台。构建支农资金有效投入互动机制,实现支农资金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资力度,财政支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范围逐步拓宽。增加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开始,如何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这是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做好的工作。从目前执行情况看,各地政府及财政、农业管理部门在对支农资金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措施,其先进管理经验不断见诸报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暴露,支农资金效益不高问题,截留、挪用问题时有出现。为此急需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查遗补缺,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支农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乡村振兴的投资主体的金融保险业,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为主题,从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各类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持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快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等五方面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央行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对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供求矛盾,防化农信社经营风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支农再贷款操作效率与安全应成为央行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在对支农再贷款运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下一步支农再贷款风险预期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担保机制、强化调控与管理、建立农业风险规避体系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央行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对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供求矛盾,防化农信社经营风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支农再贷款操作效率与安全应成为央行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一观点.本在对支农再贷款运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下一步支农再贷款风险预期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担保机制、强化调控与管理、建立农业风险规避体系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一、政府要建立相关扶持性政策和制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入作用 一是政府要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解决专业合作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或每年在财政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农民的持续性增收.二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由地方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金融机构也可以考虑将一定的贷款收益注入"基金池",一旦出现贷款损失,按一定的顺序和比例从补偿基金中对金融机构补偿.对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由地方政府出资给予直接奖励,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10个农业县(市)的典型调查发现,农业资金投入存在投入总量小、增长慢、投入机制不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农业的高风险和低效益、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是其主要制约因素。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农业资金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以增加农业资金柑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