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政策不是外来的 ,它是现存经济状态最综合的反映 ,也是所有经济矛盾的集中表现。如果总需求不具有内在的扩张性 ,很难想像 ,宏观政策能够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宏观政策的扩张性 ,源于现有经济状态内在的扩张性 ,不只是宏观政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同样 ,宏观政策的收缩性 ,反映的也是现存经济状态内在的收缩性 ,是过度膨胀之后的必然反应。宏观政策属于上层建筑 ,它必须切实反映经济基础的性质、特点和要求 ,否则便难以成功。把握住宏观政策这种实质 ,就能够将政策提高到政治的高度 ,更好地制定政策 ,更准确地执行政策。宏观经济表现出了需求导向型的扩张性特征 ,正是需求因素而不是供求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 ,它仍然是基于供给方面成长性的内在要求。因此 ,政策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仍然不能脱离构成这种成长性要求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呈祥 《经济界》2022,(2):27-32
美联储将于今年推出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回顾上一轮美联储紧缩政策及其影响来分析本轮紧缩政策可能对我国资本流动产生的溢出效应。本文认为两次紧缩政策的背景有差异,两国发展的阶段有差异,加之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与方式的差异,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的资本流动,特别是汇市、债市、股市产生不同程度的溢出影响,但本轮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总体有限。  相似文献   

3.
一、体制变动的经济效应概述 体制变动效应与一般的政策效应是两回事。一般的政策效应虽然也有扩张性与紧缩性之分,但它是以既定的体制或体制不变为前提。而体制变动效应来自于体制,通过经济主体的选择行为和经济运行过程的变化实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中,体制变动是全方位的。就主要方面讲,价格制度要转变,产权制度要转变,市场组织要转变,企业制度要转变,政府职能要转变。任何层次上的转变都表现为传统计划方式的废弃和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及经济运行的客观需求来看.今年我国宏观政策的取向基本上仍将以扩张的取向为主,并且扩张的力度有可能大于去年。具体分析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主要体现如下十个方面的特点:1、今年仍将实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是我国目前扩大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国际经验表明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必须保持足够的力度。并持续实行到需求和景气明显回升。如果力度不够或者过早放弃将会前功尽弃。因此,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真正启动之前积…  相似文献   

5.
投资既是股东财富的创造工具,也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来源。通过制定科学的投资政策与决策,借以防范企业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房地产业是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其风险有来自于经济环境恶化、房价下降、销量萎缩、成本上升等所导致的经营风险,有因宏观政策紧缩、资金链断裂等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还有两种风险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制定财务政策过程中,更应强化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胡东升 《经济界》2001,(2):92-92,87
1998年以来,为治理国内通货紧缩,人民银行总行陆续制定了许多货币政策措施,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没有完全实现预期效果。根本原因有三方面:(l)造成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不是货币供给不足,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不合理,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总量政策就不是最有效的反紧缩对策选择;(2)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窗口指导”的宏观政策取向与商业银行的企业化行为存在矛盾;(3)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不太适合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控主体的经济行为,切入点选择不准。为疏通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特提出如下六项…  相似文献   

7.
《企业世界》2008,(7):32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次贷危机在贸易方面对中国影响有限,中国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仍然是防止可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如何控制流动性增长,仍然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给定通货膨胀率,中国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等也仍然要保持一种紧缩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通过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政策,增加借贷资金需求同私人部门竞争资金,引起利率上升导致民间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作用部分或全部被抵销。关于挤出效应的作用机理,理论上有如下说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城市增长问题,学术界主要从用地增长动力与规划管制两大领域展开,但其实践效果不明显。在我国政策主导的特殊体制下,忽视城市增长与政策实施的互动关系将会使城市增长研究束之高阁。首先从宏观政策分析入手,以政策收益与城市增长周期现象的新视角,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为载体的周期政策是我国城市增长的周期动力;然后进一步指出,由于政策投放路径单一,城市蔓延逐渐加重,直接或间接滞后了政策收益周期,使得政策调控能力迟缓,进一步促成蔓延增长;最后,提出亟需以政策与用地周期协调规律为核心,加强政策横向协调,完善公服政策,从而引导蔓延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提高政策调控效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风险,市场通缩预期对需求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影响。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应对通货紧缩影响中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即以非传统货币政策(UMP)为主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突出。虽然中国的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背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特别是货币政策仍运行于常规政策的框架内,但发达国家应对通货紧缩及通缩预期的宏观政策取向、国际经济学家研究这种政策及其效果的方法和理论,仍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内外市场都对中国的宏观政策变化充满预期——今年以紧缩为基调的宏观政策将会调整,信贷控制的闸门有望放松。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亚洲)的重要分析人士都持这种看法。这种看法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外患"——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正在恶化,尤其是美国经济显著放缓并可能衰退,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外部需求,导致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使其经济放缓,致使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从一季度的20%下降到四季度的不足10%。今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将面临两难境地:面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迫使相关调控政策考虑应对外部冲击而适当放松,而国内的通货膨胀风险需要出台更严厉的紧缩政策,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恐怕只能是温和的。央行已经制定了紧缩的新增贷款调控目标(约13%,2007年人民币贷  相似文献   

15.
李剑  朱本行 《价值工程》2005,24(7):118-120
央行自2003年10月26日加息以来,加息政策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当前还存在着哪些影响加息政策传导的障碍,以及采取哪些配套措施加大加息对经济的影响。本文拟对此问题提出讨论,并设法寻求有效的配套措施,以促进中国的宏观政策手段向市场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人物     
厉以宁 投资冲动怪圈影响经济回升基础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整体状况良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原因之一是投资冲动怪圈没有改变。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拉动内需,很多地方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消费,但是高投资热一方面会造成某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还会引发一般性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紧缩政策实施后,各地普遍感到经济增长放缓了,财政收入减少,失业问题严重了。在这种l情况下,地方政府又会纷纷叫苦,中央又转向宽松政策。如此,投资就从扩张到紧缩,再到扩张再到紧缩,周而复始,陷入“扩张-紧缩-扩张-紧缩”这样的投资冲动怪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房地产信息网宏观经济与房地产数据库2012—2018年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全国时序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楼市的泡沫问题。研究发现:按售租比25作为泡沫存在的尺码,则在2012—2018年,所成交的80%的商用房和写字楼不存在泡沫,但60%的住宅房交易存在泡沫。在35个城市的住宅交易泡沫现象中,2012年1月—2016年3月的泡沫程度温和(售租比在29~33),2016年3月后则进入高泡沫阶段(售租比在40及以上)。数据显示,银行信贷结构的扩张性变化对于住宅市场的泡沫具有“领先”作用;而计量结果表明,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与一、二、三类住宅的售租比之间存在着正反馈的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中国的住宅市场交易里是不存在市场内在稳定器的。这种正反馈效应决定了中国住宅楼市的稳定力量只能依靠政府的调控政策。事实上,2012—2018年政府每隔两年(或两年多几个月)就会变更住宅房地产政策调控方向,形成“收缩——扩张——再收缩——再扩张……”的政策调控周期。  相似文献   

18.
四、宏观经济政策模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执行产业政策的重要于段。1979-1988年间,由于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初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仍以直接的指令性计划的形式实施。随着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逐步深入,1985年开始,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许多改革又需中央财政提供支持,因此,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直接计划调控能力逐步减弱,而相应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又未建立起来。可以说1985-198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较为薄弱的时期。因此,本部分模拟的宏观政策仅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宏观经济政策模拟方案设计。为了较全面地模拟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产业政策、促进  相似文献   

19.
投资规模过大和投资结构失衡,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两大顽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十分不利,因而是宏观投资调控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社会资金分配格局的变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1985、1987两年进行的宏观经济紧缩,均未完全奏效,迫使国家自1988年下半年开始,再度实施新的经济紧缩政策,以压缩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并逐步调整投资结构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次经济紧缩.从现阶段看,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阻力和困难,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据统计,1989年压缩投资500亿元,投资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与产业政策要求相比仍有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20.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动态CGE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劳动合同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等政策的相继实施,再加上目前人民币升值、国际形势恶化和宏观政策紧缩,形势与政策之间已经出现共振现象,那么由两税合并带来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到底有多大?本文利用CGE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两税合并的确会对部分产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也会降低政府税收,但对各地区的产出却呈正向冲击,长期来看,两税合并最终有利于我国产业的优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