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融衍生品的经济功能是提供一个经济“安全网”,将业务的内在风险加以归类,或将风险分解为几个基本组成部分,进行分类交易,将它们转给能够并愿意管理这些风险的人。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保险公司,使得金融市场风险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进行调整。在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有助于管理新兴的、欣欣向荣的金融系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控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可以用来避险、投机,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一系列的由金融衍生品交易而起的恶性经济事件发生后,如何对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就成为金融理论研究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企业应从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控制系统、培养金融衍生品的高端人才等方面来规避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发展利率衍生品 推动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了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基础上推进金融改革,当前必须加快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以及发挥衍生品功能与防范衍生品交易风险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强调市场参与者的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引发自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是金融衍生品,但是这个衍生品市场是场外市场,而不是场内市场.场外衍生品市场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负债表风险,并降低资金成本.场外衍生品交易增长很快,已经远远超出场内交易的规模.同时由于其交易机制的弊端等因素,使市场积聚了大量的风险.金融危机两年多以来,政府在救市、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寻求场外市场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将逐渐成为银行的主导业务之一。本文归纳和梳理了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目的,以及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关于衍生品导致银行风险增加的观点是有偏见的,希望能对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球化先锋触角的金融衍生品,在中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的意识和操作水平,借鉴国际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先进经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中国外汇》杂志社于2006年4月2日联合主办了“金融衍生品在中国”高级论坛。来自国内外重量级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齐聚一堂,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大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特选编刊登相关发言,奉献给读者一道衍生品大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证券商自营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自此中国开始踏上金融衍生品的求索之路。然而,由于现货市场条件尚未成熟、监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滞后干市场发展的步伐等一系列原因,国债期货交易不久就因风波不断被叫停。中国的机构、企业要到国际市场上去做衍生品交易需要报国务院批准。中航油和国储铜事件之后,金融衍生品又被视为“洪水猛兽”。然而,金融衍生品是中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好。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视域下,金融衍生品是技术文明,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法律规制是制度文明,两者分别给金融衍生品消费者带来了技术性风险和制度化风险.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品消费者面临的"内生性"技术风险和"人为的"制度化风险,并结合我国司法关于金融衍生品纠纷解决案例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风险社会视域下完善金融衍生品消费者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如今金融市场的投资有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工具创新中也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因素的波动,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这样,市场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量也会变大,从而也扩大了衍生品的市场交易规模。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针对一系列的具有风险的衍生品和资产组合进行有效的管理,找到更加有用的风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避险功能,又有放大风险的作用,不能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停止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文章指出应从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继续发展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本功能;并认为可从建立市场准入和风险救援等制度、控制金融衍生品的派生能力和杠杆比率、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一线监管和内部约束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以促进其基本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产品主要表现为衍生品,金融衍生品由于其非标准化主要在OTC市场交易.OTC衍生品市场巨大的风险通常认为转移给了那些有能力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实际上它是本轮危机风险的传染源.对此,美国监管当局建议对OTC衍生品市场和资产证券化(ABS)进行连贯和协调的监管,以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市场纪律的作用,并要求所有对OTC衍生品保持交易记录并定期报告.  相似文献   

14.
徐清 《现代金融》2010,(10):11-12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从美国蔓延到欧洲,从金融领域影响到实体经济,最终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这场危机的时候,不少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品的过度使用是造成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又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金融衍生品?如何加强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决定今后金融衍生品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20,(5):71-73
<正>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产生,使投资者能够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地达到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承担的目的。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竞争的内涵、扩大了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资本流动的效率,进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增长。正因如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公认为继股份公司制和股票市场之后,资本市场经历的又一次深刻的制度进步。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本质金融衍生品交易延续了资本竞争的核心内涵资本价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国为了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积极发展衍生品市场和完善资本市场。本阐述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分析了其对经济的正、负面影响,以期为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期由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的衍生品市场动荡不止。不仅全球股市受到重创,整个金融市场也陷入恐慌之中。大大小小的商业性贷款机构破产,提供流动性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型银行业务受到影响,投资次级债的各类基金损失惨重,各国央行不得不向银行系统注入巨资以缓解危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无疑向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出了警告:尽快发展和完善衍生品市场,有效控制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早,既经历了繁荣阶段,也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与考验,对其他国家衍生品市场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文章回顾了美国衍生品市场发展历程及特点,剖析了与金融危机爆发有重要关联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介绍了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在控制场外衍生品风险方面采取的补救措施,并就金融改革法案的最终出台与实施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李飞  汪航 《甘肃金融》2009,(5):25-27
引言   关于衍生品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作用一直存在着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衍生品能转移市场风险,从而能够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衍生品会在资本市场上传递风险,从而引发危机.chan-lau,Jorge A.and Li(2006)认为,发展衍生品市场可以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他们强调,银行利用信用衍生品,可以把部分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到银行外,从而降低了风险集中度,提高了信贷市场的效率,稳定了银行系统.……  相似文献   

20.
子超 《中国外汇》2008,(7):32-33
约49亿欧元的创纪录交易亏损,终结了法国兴业银行衍生品行业最赚钱银行的声誉。法兴银行交易员的违规操作再次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安全的反思。通过本专题讨论,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正是交易员的操作风险、银行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面临的道德风险和市场系统风险,使一只蚂蚁有了撼倒大树的力量。而数年前的“中航油”事件也似乎在提醒着我们。金融衍生品风险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何看待这些中、外金融衍生品事件,发现孤立、偶然事件之中的必然,更好地发展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正是本专题的组稿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