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婚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一个转折点,是人生大事,终身大事,也是花大钱的事。美国人平均结一次婚得花7500美元,相当于个人平均年薪的八分之三,如果年薪是两万元的话。奢侈一点的新人,几乎全年所得都得投在持续不到一天的婚礼上。结婚花费300多亿美国与结婚相关的产业或服务业一年市场总值高达330亿美元。为了一生中最特别的一天,美国人每年花费160亿美元。美国新郎平均年龄为26岁,新娘则为24岁,在管理财务方面,谁也不比谁好。但是一结婚,马上面对现实问题,各种账单都得付,实在浪漫不起来。有些新人大声地说,对一生只有一次选…  相似文献   

2.
记录爱情     
《现代经济信息》2009,(10):114-114
结婚珠宝的弥足珍贵,是因为它用以记录爱情、铭刻婚姻印记。只有在产品中都倾注了设计师对婚姻真谛的理解,完美的将“婚姻,没有华丽的言语,只求承诺、互爱、坚守”的真谛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设计出来的才是最浪漫的结婚饰品,才能代表爱的承诺。越来越多的新人购买结婚饰品,除了希望在婚礼当天配戴外,也希望能在平日搭配衣着时配戴,因此现代新娘挑选结婚饰品时,越来越讲究实用性和设计感。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习惯送礼物祝贺新婚,但是送的东西不一定是人家想要的。为了让送礼和收礼的皆大欢喜,美国百货公司推出“结婚礼物登记”服务,让新人列出想要东西的名单,送礼人可以从中挑选赠送,推出后颇受好评。 “结婚礼物登记”的市场在美国极受瞩目。美国每年约235万对新人结婚,市场规模估计为320亿美元。百货公司、销售音乐商品的公司及书店都看准结婚市场,推出结婚礼物登记服务。其中潘尼百货公司  相似文献   

4.
结婚向来被中国人视为终身大事。随着观念的改变,现在的人爱得死去活来的程度。比起他们的父母辈,虽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作为一种观念,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会把结婚与终身大事相提并论,更多的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朝拥有”,大多数“只求一朝拥有”的年轻人,到后来还是终身厮守。结婚是否应该是终身大事,这有待于每一对夫妻自己去论证,但是无论如何,结婚总是一件大事。即使在最压抑的岁月,每一对新人,都力图把婚礼装点得隆重、庄严、神圣。从花轿到凯迪拉克长车,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在筹备结婚时,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三色”消费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三色”消费及其治理卢嘉瑞,陈素梅近些年来,在农村泛滥起来的"红色"消费(结婚消费)、"白色"消费(与丧葬有关的消费)、"黑色"消费(用于人情方面的消费),严重腐蚀人的灵魂,浪费社会财富,危害极大,理应在社会文明的进步中逐步扫除掉,以建设我国农...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信息》2009,(8):75-75
近日从一些酒店了解到,9月份之前的婚宴已经订出去了三分之二,长达八九个月的婚礼“旺季”已经展开。冰城一年12万对新人成婚消费达50亿元。  相似文献   

7.
崔杰 《新经济》2014,(17):36-36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婚庆市场日趋成熟,2014年,婚庆行业在满足新人需求的前提下,出现了个性化、品牌差异化、产业链加速整合、消费模式更新加快等特点,市场竞争加剧,整个市场更趋理性化。  相似文献   

8.
杜卉 《时代经贸》2011,(21):83-88
“紫房子”是一家经营婚庆用品及提供婚庆系列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是我国婚俗礼仪行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紫房子”以引进西式婚礼文化、开婚庆新风之先而享誉国内。八十年代末,又率先以移风易俗倡导“中西合璧”式婚礼名而扬海内外。如今,结婚到“紫房子”已成为新人佳偶的时尚追求。  相似文献   

9.
新结婚时代     
《现代经济信息》2009,(8):70-73
罗大佑在《爱的箴言》里写道:“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爱是永恒的旋律、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爱曾经是我也是你。”在充满浓浓爱意的这个夏天,哈尔滨第二届婚庆博览会开幕了。结婚是人生大事,新人们为了使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又浪漫诗意,从婚纱摄影到酒店的选定、从婚车鲜花再到首饰珠宝,不知提前做了多少准备。  相似文献   

10.
罗孟姣  宋丹瑛 《经济师》2023,(1):144-146
三亚是国内进行目的地婚礼的主要选择地。根据结婚产业观察平台数据显示,在选择目的地婚礼群体中,“95”后占比约达30%。文章通过文献对“Z世代”群体消费观、婚庆观进行分析,分析出婚庆引领消费特点。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出三亚目的地婚礼产业在政策支持、转型发展、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足。通过收集大众点评·结婚网站客评信息,用Nvivo11软件进行编码,可视化分析出游客对婚庆产业的关注点。最后针对文章主题提出“Z世代”三亚目的地婚庆行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某日,打开电视机,看到这样一则广告:结婚典礼上,一对新婚夫妇在鲜花的簇拥下走进教堂。乍一看,感觉新郎很像乒乓球教练刘国梁,难道他结婚了?这对新人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走到了神父面前。当神父问起:“此生你愿意只爱他一个人吗?”新娘突然蹙眉,用力甩开了新郎的手,大声说:“我不愿意”,在众人愕然时,新郎新娘相视一笑,齐声说:“我们还爱XXX”。看到这才知道竟然是某营养蛋白粉的广告。神圣的婚姻承诺竟然被一个小小的蛋白粉给打败,让人觉得有点荒唐。  相似文献   

12.
刘星 《时代经贸》2013,(22):177-178
本文意在对刚剐进入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的工作压力来源进行分析,结合FAP相关理论与目前的发展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职场新人们对于EAP项目的需求情况,并针对职场新人的群体特征,研究分析适宜的EAP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杜卉 《时代经贸》2011,(11):83-88
"紫房子"是一家经营婚庆用品及提供婚庆系列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是我国婚俗礼仪行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紫房子"以引进西式婚礼文化、开婚庆新风之先而享誉国内。八十年代末,又率先以移风易俗倡导"中西合璧"式婚礼名而扬海内外。如今,结婚到"紫房子"已成为新人佳偶的时尚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信息》2009,(10):113-113
作为“结婚年”的2009年,结婚珠宝也较往年更加异彩纷呈。为本就喜庆万分的婚礼增加了炫目的焦点。婚礼上将精心挑选的结婚戒指佩戴在对方的无名指上,那一刻的甜蜜常令人深深感动。在这完美幸福的时刻,结婚珠宝不仅装点着美丽的新娘和帅气的新郎,更包含着“两人从此相依一生”的约定。蕴含着浓情蜜意的结婚成指,谁看了都会怦然心动,没有人怀疑钻戒对于爱情与承诺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金融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前几年从未听说过“消费金融”已成为都市家庭消费新时尚。 租赁消费来得快 当前,在我国大中城市,租赁消费发展得很快,租赁市场异常火爆。在汽车出租、房屋出租早已为都市人所接受的同时,其他租赁又奏响了家庭消费的新乐章。租图书、租电脑,就连新婚夫妇结婚拍照,也都时兴租用婚纱礼服,既风光体面,又省力省钱。至于租照相机外出旅游、租音像带回家观赏等,更是不胜枚举。总之,租赁给消费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持卡消费惹人爱 银行信用卡集转帐结算、储蓄存款、汇兑、贷款和消费功能于一体,并具有快捷、方便,安全等特点,因而备受人们的  相似文献   

16.
现金,如何有效管理人才已经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然而,目前行之有效、又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却凤毛麟角。企业在人才竞争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花大价钱网罗人才。但,买得到人才,却又留不住人才。新人的加入从某种角度激化了人才留用的危机,比如新人加盟管理层阻碍了现有员工的晋升机会,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我的一位35岁的阿姨自杀了。死因很简单:她承受不了单身的压力。很难说现在三十多岁的单身人士就没有结婚的压力,只是人们的视点已不再只聚焦于他人的私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单身是一种认真的人生态度。单身不意味着要独身,单身人士选择单身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更看重婚姻的质量:“如果不是和一个你爱他、他也爱你的人结婚,那么一个人更好。”可以说,单身是对人生质量的一种沉默守候。过去,男女一定要尽早结婚,因为只有结婚早才会早有孩子,免去高龄产妇之忧,也只…  相似文献   

18.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家庭、婚姻与生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中国的婚姻家庭变化表现为:家庭规模的缩小,推迟结婚和离婚率上升,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在灾难过去后,结婚高潮很快出现,生育率也迅速回升。大跃进的异常人口波动对后来的婚姻与家庭的影响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陈喆 《经济》2006,(11):15-15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先安家后立业。大家往往为了结婚买房拼命赚钱。或者求助父母或者东挪西借,好不客易付了首付又变成了房奴。而在国外,美国平均首次置业年龄在35岁左右,德国甚至超过四十岁,日本同样如此,很少有刚结婚就置业的。但是上述国家的人民照样开心地工作和生活,好像置业者和开发商之间没有出现像国内这样的互相口诛笔伐的论战。所以归根结底,是传统观念造成了年轻人纷纷买房结婚,需求增多了,自然拉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20.
在经过了一段紧张的测试之后,《破天一剑》最新版本《破天之恋》即将隆重登场,除了美丽的彩虹星外,玩家期待已久的结婚生子系统将开放全新的道具及地图。在这里,我将抢先为大家介绍结婚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