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通货膨胀和股市周期波动共变性和非一致性再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域和频域角度结合MS-VAR区制转移模型,考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通货膨胀和股票市场周期波动共变性和非一致性特征。基于小波变换的频域检验结果显示,通货膨胀和股市波动周期分别集中于50—120个月和30—70个月,其扩张期和收缩期不对称且短中长周期波动不同步。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二者短周期分量无因果关系,但中长周期波动分量双向因果关系显著。对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时域MS-VAR模型检验结果发现,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阶段性明显且易形成非一致性均衡,持续时间约为2年,时域结果直接印证了频域上中长周期通货膨胀和股票市场波动特性。  相似文献   

2.
军事经济周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军事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性;军事经济运行周期最显著的是长周期,其周期长度为24年左右;军事经济运行呈现出收缩期长而扩张期短的特点,一般收缩期是扩张期的3倍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一、经济学的周期理论。在经济学里,经济活动可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加以研究,我们把2~3年的经济波动称为经济短周期,把8~10年的经济波动称为经济中周期,把更长时期的经济波动称为长周期,一个长周期可以包含数个短周期和中周期,最有影响力的长周期理论就是康德拉季耶夫60年经济长周期理论(以下简称"康氏周期")。按照这一周期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轮周期,只不过是构成一个经济波动长周期的四组中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总的发展趋势是持续快速增长,但是通过研究表明也存在着有规律的波动。由于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以及高相关性等特征,特别是经历了三十年发展的今天,对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研究的意义就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增长率直接法、H-P滤波法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研究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九次短周期波动、二次中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工贸易的周期性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加工贸易持续增长,加工贸易波动也在增强.自1983年以来,中国加工贸易经历了七次短周期波动、两次中周期波动(其中第一次中周期波动具有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的特征)和一次中长周期波动;中国加工贸易的长周期与GDP的长周期具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航空工业是一国的战略性产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研究航空工业经济的周期波动特征对于反映航空工业发展现状,有效预测航空工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多种计量方法从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方面分析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经济周期阶段及具体特征,并分析了导致航空工业周期波动的因素包括政策、技术、制度、产品结构以及民航需求增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缓航空工业周期波动的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行航空工业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对贸易周期的作用机理,即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和世界市场两个方面来影响贸易周期波动。笔者摘取1991-2011年数据,利用增长率直接法、增长率趋势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短周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目前低增长率和高波动幅度贸易形势下,转变传统的贸易方式和采取正确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显得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周期波动现象我们根据吉林省国民收入环比发展速度变化图,以波峰为划分波动周期的起止点,从中发现我省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特性。一是明显存在中、短两种周期相互迭交的经济波动现象;二是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变小,波动周期显著延长。近期经济波动态势是:1、当前正处于第三次中长周期经济波动的增长阶段。从1953年以来,吉林省完整的中长周期波动已有两次。一次是1958年-1970年,历时12年,波谷发生在1961年,国民收入发展速度落差为63.4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70年-1983年,历时13年,波谷发生在1976年,落差为37.8个百分点。第三次中长周期经济波动从1983年以来,已越过1989年的谷底(落差为29个百分点),现在已进入经济增长阶段(从波谷到波峰)。本次中长周期波动将超过14年。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 GDP、存货投资和固定投资的短期波动、中期波动和中长期波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后 ,认为我国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已进入上升期 ,中期经济增长波动尚处于周期谷底 ,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仍处于平稳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的经济来说,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变化,但是实质上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在传统中对经济的周期分为了中长周期和中短周期。中长周期主要的例子是如库兹涅兹周期大约有二十年左右,以及熊彼特周期大约十年左右。中短周期主要的例子如基钦周期大约三年左右。这个划分主要是根据库存与货币周期调整的变化来分析出来的。事实上,经济周期问题一直都是被人们所关注的,也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最被关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就现状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增长的速度较高,但是稳定性还较欠缺。为此,只有分析出中国经济周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认为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仍是工业占有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仍需要一段时期。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短期却发生了增长动力的变化,第三产业已经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同时表明,第三产业将逐渐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对于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并没有确定的结论。本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政府教育支出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的影响,即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另外,长期中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大于短期。这说明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个长期的累积过程,因而教育投入不应该是一种短期行为。目前我国政府的教育支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而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因此,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近期和长期内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应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3.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sensus that China needs to rebalance its export‐driven growth paradigm towards a more consumption‐based one and that such process is to be accompanied by the transition towards the renminbi's full convertibility. However,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so far acted with great caution because this transition cannot but accelerate the slowdown of China's growth which will likely occur because of other structural factors. We address these issues by means of a two‐country two‐st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nminbi's full convertibility) model, which reproduces some qualitative features of China's growth patter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e analyse the extent to which altering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 regime, as well as other policies affecting sensitive so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may impact on the short‐, medium‐ and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The paper shows that by lifting the controls on the capital account and letting the currency float,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will renounce those policy instru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llocation of the n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dynamics of China's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孙林  杨俊 《经济经纬》2012,(2):32-36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 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5.
信贷量经济效应的期限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银行信贷和经济波动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过去国内的研究大多仅从信贷总量层面入手而忽视了结构效应,这不利于厘清信贷在经济中的作用机理。在将贷款按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后,本文通过应用一个小型DSGE模型,发现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虽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却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而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我国1998-2010年的宏观数据为样本进行的FAVAR检验支持了上述观点。该结论一方面意味着信贷政策及其监管应加强对信贷期限结构的关注,另一方面结合我国近年来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上升的客观事实,也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货币信贷加速扩张的同时,价格水平却较为稳定的"中国货币之谜"。  相似文献   

16.
美国"精明增长"战略对北京郊区新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明增长战略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城市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旨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向郊区的平面扩张。在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配套服务设施滞后、交通拥堵、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深刻把握精明增长战略的内涵,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对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增长: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但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一结果还不是很明显.因此,就政府的对外投资管理而言,应该以促进对外投资作为其未来政策制定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张艳芳 《技术经济》2023,42(12):97-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贸易开始形成规模并迅速扩大,已经成为推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从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85~2020年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在短期和长期均有负向影响,但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大;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之间具有短期反向调整机制,但调整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单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化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引导、税收政策以及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If Tunisia is hailed as a success story with its high rankings on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other indicators relative to other Arab countries, the popular 2011 uprisings underscored the fragility of its main economic pillars, including those of tourism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migrants’ remittances, which are expected to exhibit relatively countercyclical behaviour during periods of intense upheaval. This study is novel in it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which is used to pinpoint the dynamic effects of remittances on ke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within an unstable framework.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effect of remittances on Tunisia's economy has varied over time. Prior to the Arab Spring, remittances had a short‐term negative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varying effects on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positive impacts on consumption. In considering the post‐Arab uprisings, positive and strong impacts of remittances on growth and consumption are found in the long run while negative and moderate investment effects of remittances are shown over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