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合并分立等资产重组、资产剥离等方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金并上市交易,从而调整股东权益和企业财务、组织机构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当前,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公司产权不明晰、资产配置不合理、社会负担重以及资金匮乏等方面.为摆脱困境,大部分国有企业都积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改革,其中企业改制上市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整体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将其主要资产和业务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进行上市的做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分拆上市,即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将企业部分优质的业务、资产剥离出来,放在专门的股份公司,从而实现企业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钟天录 《广西会计》1999,(11):10-11
目前国有企业以改制上市作为其改革的主要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正方兴未艾。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清产核资不经有权机关批准,擅自处理改制前的各项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清产核资是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由于指导思想模糊,在组织实施清产核资时马虎从事,使企业资产得不到彻底核实,清查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原企业的资产存量。具体来说,有的改制企业不进行财产清查,直接将帐面数登记为清查值,以此为基础进行资产评估;有的改制企业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企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在不断出现。针对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晰、责权不明确而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等问题,文章结合R厂改制中资产剥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如何运用审计手段对资产剥离决策分析及清产核资、确权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方法、观点,以期对国有资产剥离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使该项工作更规范、更高效地开展,维护国有资产完整。  相似文献   

5.
一、资产剥离概论所谓资产剥离是指在企业股份制改制过程中将原企业中不属于拟建股份制企业的资产、负债从原有的企业账目中分离出去的行为。剥离并非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标志 ,它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企业通过剥离不适于企业长期战略、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企业整体业务发展的部门、产品生产线或单项资产 ,可使资源集中于经营重点 ,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剥离还可以使企业资产获得更有效的配置、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资本的市场价值。改制过程中涉及剥离的资产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做好1997年…  相似文献   

6.
为使企业摆脱包袱,轻装上阵,国有企业改制时常剥离出一些资产。受各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和资产管理模式的影响,这部分资产有可能游离于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应当加强改制剥离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剥离资产管理制度。区县国有企业改制剥离的资产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企业上市前的资产重组,是指一个企业(不管其原来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为达到其上市的目的,对现有的资产进行重组,又简称为“企业上市重组”。一、企业上市的资产剥离问题关于企业上市前特别是国有企业改组为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时要...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 为提高集团公司整体竞争力,石化集团进行了战略重组,改革了管理体制.为配合石化集团的重组改制,各油田实行了资产剥离、主辅分离、优化资源配置的配套改革,以优质资产分设形成分公司,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上市分公司与非上市部分分立运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改制后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工作仍相对滞后,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形成一定的阻力,并对改制后企业的发展不利。可通过改制分离、划转分离、退出分离等方式对非经营性资产中辅业的剥离;加快离退休人员的剥离,移交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将改制后企业宿舍区纳入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产权持有机构对资本进行管理运作,促进社会职能的剥离。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制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变动、改制企业亏损的承继结转、银行债务的剥离核销、改制企业工资基金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财务与会计问题值得探讨,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程思强 《财会通讯》2004,(11):36-36
1、改制分流前的会计核算。在实施改制分流时,为使改制单位的改制资产与分流职工的补偿补助额、经营者岗位激励股以及职工、其他法人和自然人用现金等认购所需的资产相匹配,改制企业的母公司将部分资产划给改制单位、承接改制单位部分债务或剥离改制单位的部分资产到改制单位母体企业时,应根据下列情况作相应的会计处理。(1)当改制分流单位为母公司直接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时,母体企业向改制单位划入资产或承接债务,应按账面值借记  相似文献   

12.
改制上市,既可以充实国企的资本金,降低普遍偏高的负债率,又可以促使国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虽然改制上市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共识,但国企经营者们却普遍感觉“上市难”。笔者认为:一、改制模式选择失误在改制上市的各项工作中,改制模式的选择带有战略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改制模式分三种:(1)国有企业以全部资产整体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原企业法人单位予以撤销;(2)国有企业以其部分资产(连同部分负债)整体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未进入股份公司的部分只限于少量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生活、服务性资产,原…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制,按照有关规定,对非经营性资产予以剥离。一般情况下,非经营性资产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幼儿园等不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附属资产。剥离后的非经营性资产仍是国有资产。从温岭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非经营性资产是职工宿舍。如何管理好剥离后的非经营性资产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  相似文献   

14.
赵剑利 《山东审计》2002,(10):22-23
最近,笔者参与对两家国有转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这两家企业改制前均为中型集团式企业且效益较好,属山东省1996年51家重点改制企业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审计发现这两家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在企业改制、剥离过程中,运作不规范,人为冲销原材料损失、待处理财产损失、应收账款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企业为完成当地政府的改制任务,在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下,没有按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有关手续,仅仅是更改了企业名称而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国有资产也没有履行评估程序,只转移资产和权益少转…  相似文献   

15.
周金 《四川会计》2003,(10):44-45
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组成,相关企业众多,先天就带有关联性。公司上市之前需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重组和包装,最后将核心企业或优良资产拿来上市,这样的上市公司,不能独立面对市场,存在着关联交易。这些年,上市公司为了保“壳”或企业为了借“壳”上市,大量利用关联交易的手段达到保配、扭亏或摘帽的目的。有的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利用关联交易将利润由集团公司流向股份公司,以发挥股份公司“壳”资源的价值。本文重点讨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对此提出改进措施。一、关联交易财务…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会计师事务所与挂靠单位的彻底脱钩,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本文拟就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过程中资产剥离问题作一探讨。一、资产剥离的涵义在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过程中,产权重组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产权重组又往往涉及资产剥离问题。所谓资产剥离,是指对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改制,将会计师事务所和挂靠单位的资产及负债实行分离,设立两个以上有产权关系,或相互独立、没有产权关系的法人单位的过程中,对其资产进行剥离。资产剥离的目的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改制设立股份公司过程中,为了达到上市条件,往往需要将原先属于本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项目从改制后成立的企业中进行调整,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资产调理问题。调整问题几乎每个改制企业都会遇到,调整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股票的发行状况及其社会形象,承销商既是企业制定调整方案时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必须辅助协助企业编制上市申请资料和公告,以使企业符合上市标准,因此,掌握调整方案的制定程序和方法,并在调整方案确定以后,协助客户编制调整后各类财务报表和出具相关公告,就成为承销商参与企业股份制改组及上市业务时的必备知识。同时承销商的参与制定调整方案和出具有关材料时,还应该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自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区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退出工作基本完成。实践证明,这项改革促进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国有资本战略性转移,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发现,我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普遍存在剥离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改制批复无国有资产收益的上缴期限和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未制定相应的国有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管理办法等问题,致使国有资产在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各环节均存在流失现象,改制方案的落实也不尽人意,“重改制,轻管理”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近期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着侵犯国有资产权益,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财政、会计政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有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想方设法降低企业原有国有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对原国有企业创造的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剥离,供改制后的企业无偿使用。甚至利用企业改制之际,将企业的部分资金转为集体资产,变国家为集体或个人所有。二、有的已经改制为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通过虚构出资等形式,在红利分配上做文章,把国…  相似文献   

20.
企业改制是指按照规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将独资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份制企业的行为。职工买断产权是指由改制后企业接收改制前企业经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并通过职工募股集资,购买企业改制前“剥离”后的全部净资产和补充企业注册资本,从而改变企业的投资主体而不改变企业法人地位的一种改制形式。职工买断产权改制形式的操作程序及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如下:一、财产清查与资产评估企业改制前必须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按清查结果和确认的评估价值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