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王军近日披露了100户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抽审结果。抽审结果表明 ,大多数企业账本问题很多 ,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王军说 ,财政部最近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对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抽审 ,发现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 ,共虚列资产37 61亿元 ;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 ,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 12亿元 ;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 ,共虚列利润27 47亿元。百户国企报表大都难经敲打…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1999年12月22日发布第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据此披露了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抽审结果: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其中,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实、公允、中立”是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但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1999年底 ,财政部抽查 10 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 ,有 81家虚列资产3 7 61亿元 ,89家虚列利润2 7 47亿元。 2 0 0 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 :被抽查的 15 9家企业中 ,资产不实的 14 7户 ,虚增资产 18 48亿元 ,虚减资产 2 4 72亿元 ;利润不实 15 7户 ,虚增利润 14 72亿元 ,虚减利润 19 43亿元。 2 0 0 1年 12月 2 5日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 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 ,在被抽查的 3 2份审计报告中…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以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作为分部报表的编制基础,而未贸然采用国际通用的“管理法”。所谓“管理法”,即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分配资源和评价业绩的组织划分为基础,确定对外报告的分部,它的优点在于降低信息的生产成本,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力及对未来风险和报酬的洞察力,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公司内部建立的利润中心对分部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因此,它良好实施的前提是该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高,管理者的素质好以及证券市场运作规范,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作假的意图强,会计失真现象严重,如财政部组织对100户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抽查,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都存在偏差,其中,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7.61亿元;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因此,财政部审时度势,认为我国急需解决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过早地采用“管理法”,不仅留给管理的难度大,在我国监管水平不高、执法不严的情况下,虚假信息误导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5.
章传辉 《广西会计》2001,(10):20-21
1999年至 2 0 0 0年 ,财政部先后三次组织专员办对全国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我办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要求 ,认真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由于精心组织 ,方法得当 ,检查深入 ,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抽查 10户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 (虚减资产 ) 2 7亿元 ,所有者权益不实 2亿元 ,利润总额不实 2 6亿元 ,经下文处理违法违规金额 3 6 8亿元 ,补税和罚款 12 799万元。其中 :查出小金库 6 316万元 ,公款私存 75 70万元 ,虚开劳务费发票和运输费发票入帐提取现金发奖金 315万元 ,虚列成本让利三产 16 86万元。追究企业领导及财务负责人责任的 10…  相似文献   

6.
假账难治?     
<正> 据公布的财政部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显示,被检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较严重。财政部的此项检查属年度例行抽查,共涉及保险、烟草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不足200户的企业中,便查出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其中,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有103户,占53.6%;利润严重失真,虚盈实亏企业有19户。可见,尽管"不做假账"的警钟时时敲响,但假账问题依然在企业中十分严重。实际上,这也不是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新发现。资料显示,财政部对部分行业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发现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占57%。  相似文献   

7.
1999年,财政部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2000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4.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34亿元。  相似文献   

8.
2003年财政部开展了对部分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工作.共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突出的表现是虚假发票,其次是虚假会计报表,再次是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从表面上看会计造假的根源是会计法律制度的缺陷和职业道德的沦丧,但事实上有其复杂的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会计造假,重树行业诚信,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信用缺乏”已成为我国会计市场上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  相似文献   

10.
在会计信息若干质量特征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在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以真实性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如2003年,我国财政部组织的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查出企业不实资产85.88亿元,不实利润28.72亿元,不实所有者权益41.38亿元。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还动摇并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会计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及其特点1 999年至 2 0 0 2年 ,我办共对广西区内外的 2 8户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包括银行、保险、电信、石化、民航、机械、制药、酿酒、黄金等行业 (其中有国企、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 ,有一般企业 ,也有明星企业 ) ,同时对境内外 1 4家相关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检查。通过检查 ,发现大量的会计违法违纪问题 ,其中资产不实 1 0 1 9亿元 ,所有者权益不实 3 47亿元 ,利润总额不实 3 75亿元 ,私设小金库 92 96万元 ,其他问题 5 2亿元 ,查出无证上岗会计人员 47人 ,“三假”现象 (即假账本、假…  相似文献   

12.
《广西会计》2003,(5):23-24
加强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 ,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是贯彻实施《会计法》、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重要保证。 2 0 0 2年 6— 8月 ,我厅组织自治区本级和各市 (地 )财政部门 ,抽调 89人 ,组成 1 8个检查组 ,对我区规模较大的 1 8户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1 0户 ,其中 5户为上市公司 ) 2 0 0 1年度执行会计法规制度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查出资产不实的企业 8户 ,占总户数的 44 4% ,金额 1 534 68万元 ;负债不实的 1 0户 ,占总户数的 55 5 % ,金额 31 94 6万元 ;所有者权益不实的 1 0户 ,占总户数的 55 5 % ,金额340 8 4万元 ;…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工业交通审计处突出真实性审计,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做假账、报假账等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组织有关市地局对我省16户微利企业(1998年报表利润50万元以下)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净审减资产499亿元,净审增负债096亿元。审计后,16户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877%,其中5户企业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最高一户达1317%。16户企业1998年决算上报利润32446万元,审计认定实际亏损513亿元,共虚增利润516亿元,是企业决算上报利润的159倍。其中1998年度隐瞒亏损最…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家财政部对医药、纺织、民航、冶金、石油石化等行业的320户企呈业单位以及为这些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125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单位中,资产不实73.75亿元,利润不实35.11亿元。其中,资产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分别占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底财政部查了 10 0家国企 ,81家虚列资产 37亿元 ,89家虚列利润 2 7亿元 ;审计署去年查出 12个省国税系统违反税收法规金额 93亿元 ;北京首批稽察特派员对 3家知名企业稽察结果 ,都存在利润不实、虚盈实亏问题 ,其中一家亏损 2亿元 ,帐面却盈利 1155万元 ;北京市有关部门对 13家亏损国企审计 ,全部损益不实 ,少计亏损 ,数额巨大 ;………面对假帐泛滥 ,财政部官员痛心地断言 :中国的会计造假水平已达世界一流。99%的会计造假帐是领导授意而为。会计明知造假不对。但在领导授意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坚持原则 ,下岗回家 ,由继任者继续造…  相似文献   

16.
俞民 《浙江审计》2001,(9):43-43
真实性审计对社会审计机构来说主要是指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真实性审计,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是否真实。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北京电 ,去年审计部门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发现 ,国有资产流失仍较严重。据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介绍 ,2000年审计署统一组织了对129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1999年度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的审计。通过审计查出资产质量不高、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等多方面问题 ,并发现大案要案线索78件 ,案件涉及金额6 13亿元 ,为国家挽回损失2 72亿元。审计发现 ,目前国有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产质量不高 ,不良资产数额较大。二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较普遍。三是国有资产流失仍较严重。我认为出现以上结果是由于…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在2001年12月32日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七号)》(财监字[2001]99号)(以下简称“第七号抽查公告”)中公布的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320户企事业单位2001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资产不实比例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分别占全部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有32户企业存在人为调节利润、虚盈实亏问题,人为调节利润总额达13.7亿元(其中虚增利润10亿元、虚减利润3.7亿元)。财政部根据抽查结果得出结论认为:假凭证、假账、假表、假审计和假评估等“五假”问题仍不容忽视。财政说在“第七号抽查公告”中还附发了《部分企业2001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情况》,列举了48家企业资产不实、所有权益不实、利润总额不实的数据,以及这些单位的主要违规事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和省政府实施《条例》办法,改革企业审计方法,我省1993年对部分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了试点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帮助企业摸清了资产和负债的家底,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殖。工业企业资产繁多,清查工作难度较大,因此有的企业每年一度的资产全面盘点质量不高,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真实情况。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真实性审计,帮助企业摸清了资产、负债的家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殖。如烟台审计局审计的15户企业,资产负债不实的有9户,1992年帐面资产23亿元,负债14.8亿元,经审计实际资产23.8亿元,负债15.4亿元,分别审增8千万元和6千万元。2.核实了盈亏的真实性,增强了依法经营的责任感。当前有部分企业法制观念淡薄,为了完成承包指标,采取了虚增和截留隐匿等手段来随意调节利润。德州地区审计局审计的3户企业,通过少转材料成本、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审计一户县属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时,检查企业年终会计报表,发现当年固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幅较大,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182万元,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了115万元。经对企业固定资产明细帐进行审查,发现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与上年没有增减,企业未经资产评估鉴定,无合法审批手续,将原有的4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调增为228万元,虚增固定资产182万元。审计还发现企业帐面虚增“实收资本”115万元,调减“基本生产”科目未结转的大于“产成品销售成本”的“产成品成本”余额67万元,人为地编制反映盈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