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部经济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概念提出以后得到了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热捧。10月28日,以“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与共赢”为主题的“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百家上市公司与科技总部新区战略发展峰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科技总部新区举行。百家上市公司和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就上市公司对区域发展环境的要求进行精彩对话,并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深化总部经济内涵、如何加快一个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等议题。  相似文献   

2.
邸力 《唐山经济》2006,(3):30-31
中国加入WTO以来,目益扩展的开放格局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高成长公司的总部、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在中国大城市安家落户,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总部经济”。具体来说,“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而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将全面完成北京市定位、中关村和丰台区要求,推进总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园区转型和跨越。  相似文献   

4.
总部经济究竟能给一个城市带来什么?这个问题最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反思的话题。日前正式对外公布的“中国总部经济回顾与展望》调查报告认为,总部经济导致城市间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使城市经济发展空洞化、虚拟化之嫌,容易产生经济泡沫,并导致城市经济结构脆弱。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一直在不断延伸概念.我们想把它发展成为一个理论。还需要一定的过渡。如果想把它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太难了不行。得让企业、投资者、市场听懂才行;太俗也不行.如果说总部经济是发财经济那就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正在书写着“世界现代田同城市”的云景华章。成华区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和十大最有吸引力的城区。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定位,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实施“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的战略,推进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  相似文献   

7.
总部经济崛起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卓人 《中国经贸》2004,(10):76-77
总部经济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形态。当企业跨地区经营时,企业就需要脑体分离,“脑”放何处,完全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是企业市场选择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多次调整,在对全市资源特点、功能定位进行充分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北京逐步将经济发展从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向以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为重点的“首都经济”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北京不断深化和丰富“首都经济”内涵,2004年将发展总部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提出做大做强总部经济,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群。  相似文献   

10.
刘欣 《沪港经济》2009,(4):46-47
要说“总部经济”,不得不先说一下“楼宇经济”,因为二者间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上海,卢湾区内的写字楼最为集中——区内的淮海路段共有商务楼宇23幢。从2002年到现在,这个数字一直没有增加,但税收却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涨,上缴的税收占到了卢湾区税收总额的50%。有权威机构统计,上海现有50多栋“亿元商务楼”,即每栋楼入驻公司的年上缴税收总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缴税最多的是恒隆广场,2008年上缴税收达1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的分离。目前,在国内像四川东方希望、江苏春兰、浙江杉杉、山西经纬纺机、湖南远大空调等大型的企业集团,已先后选择将总部迁到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这说明,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像长三角这样的区域,大型企业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已初露端倪。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将是国内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区域。尤其是长三角,近几年区域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总部经济在该区域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模式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骏 《珠江经济》2008,205(9):28-34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加速发展,更促进了所在区域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发展总部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总部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为重点领域,以生产性总部经济模式、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为推动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希望以此加快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弘 《开放潮》2006,(4):39-4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总部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实现区域之间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从务实的角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总部经济既是对信息网络下出现的“总部——生产基地分离”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括和提升,同时也是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总部基地发展3年来,已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从这一点来讲,它实际上给了总部经济一个结论:总部经济有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宝洁、朗讯、诺基亚、微软、IBM等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全球性总部和研发基地搬到北京。德国西门子、美国摩托罗拉等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00多家进入上海,200多家在上海建立了跨国研发中心,70多家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地区总部。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海尔、长虹将各自技术总部迁至上海,江苏舂兰、宁波雅戈尔、温州正泰纷纷将总部迁至上海。短短几年,“企业迁都”成为了国际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愈演愈烈的一股浪潮。中国加入WTO后,中心城市在全国各地的经济战略中的  相似文献   

16.
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斐波 《浙江经济》2006,(12):50-51
公司总部在特定地域上的集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总部经济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一种新经济形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1996年起,我国原来位于城市内部的一些企业开始将其制造加工基地向郊区或外地迁移,而在外迁过程中,却把销售部门、研发部门、管理部门留了下来,甚至搬进商务活动氛围更浓的CBD区域内;民营企业纷纷将企业总部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迁移。2002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弘在对这两种现象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总部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要立足顺义功能定位,以首都临空经济区建设为重心,带动经济总量扩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拓展以临空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先导、多产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由速度增长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初步建成代表首都产业发展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临空经济区”。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是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城市。新出炉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总部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形态在北京正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已颇具规模和实力,空间布局也较为合理,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0.
“总部经济”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颇为耳生的新鲜名词。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界的“迁都”潮呈现出十分壮观景象:一方面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企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纷纷将总部从乡镇迁往县城,或从县城迁往省城,或从小城市迁往大都会,如四川的东方希望集团,浙江宁波的雅戈尔、杉杉集团,温州的正泰、均瑶将总部迁往上海,东风汽车集团将总部迁往武汉。与此同时,另外一批随着城市发展位居中心城市城区内的企业将“生产基地”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但却把企业总部,包括销售、研发、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部门留在城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