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中国西部》2012,(23):10-11
灵隐寺在日展出被盗佛像是工艺品 8月3日,有媒体称,中国国宝"灵隐铜殿"四尊佛像早前在日本展览期间被盗。据悉,被盗的四尊佛像全部用铜铸造,高约45厘米,每尊佛像重约20公斤。灵隐寺工作人员近日表示,此前在日本展出的并非灵隐寺佛像实物,而是佛像的缩小版,称国宝被盗肖息不实。(来源:凤凰资讯)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5,(11):F003
北高峰位于杭州西部、灵隐寺后,海拔350米,居杭城群峰之首,是西湖十景所指的“双峰插云”之其中一峰。峰顶可西看天竺山、北望莫干山、东眺钱塘、西湖,杭州全貌尽收眼底,纵揽群峰云树,低头俯视灵隐、飞来峰,是杭城最佳观景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高僧空海、最澄入唐,开创杭州与日本茶禅文化交流之先。南宋定都临安,杭州的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列五山十刹之首,大德高僧辈出,成为中日茶禅文化交流中心。日本高僧荣西入宋来杭写就《吃茶养生记》,圆尔辨圆拜谒径山无准师范,南浦诏明学禅径山寺虚堂智愚,将“径山茶宴”传播日本。“径山茶宴”后经改进演变,形成日本茶道。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为脉落,以海洋文化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海洋文化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的关键作用,把广东海洋文化的优势、特点,以及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列举和评述的方式贯穿结合,说明了海洋文化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提高渔民海洋文化素养,落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海洋文化传播力度三方面,突出了怎样实现广东文化事业强省、文化产业强省、文化辐射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军 《魅力中国》2013,(31):154-154
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是一种理念,文化是一种超前的意识。初中数学教学不能排斥文化,应该将文化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化。用文化浸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感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融。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湘云 《改革与开放》2013,(6):29-29,38
所谓文化,是一种时间的沉淀、过程的积累、习惯了的行为。文化的发生源在民众的情感之中,文化的灵感在民众的大脑中,文化的表现最早也是在民众的习惯之中。也就是说,文化积聚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正式组织的号召和组织之中。因此,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新局面”,“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7.
周晖 《发展》2008,(7):76-77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和颠覆,继承发展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自愿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消化吸收一切有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文化安全关切国家文化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文化主权是否受到侵犯,是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现实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文化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显,杭州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经历了文化事业重要转折、快速发展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发展阶段。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杭州市在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增长机制,扩大服务容量;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举措给我们提供了如下启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公共文化作为出发点、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伟 《黑河学刊》2008,(4):13-15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农村文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目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0.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分析印度文化何以保持其特色,借鉴印度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支撑印度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中国应发展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途径———企业走出去,既要坚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创新成果。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文化自觉,增加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1.
《湖北经济管理》2011,(22):21-22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品牌建设贯穿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全过程,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我省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在全省县域范围内打造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2.
马卉 《黑河学刊》2008,(5):46-48
语言与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这就决定了翻译具有文化交流的特性。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表达的各个层面,译者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特性与差异,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与文化信息。对文化成分的处理有多种方法,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翻译方法,在译文中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色彩,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张媛 《魅力中国》2014,(25):20-2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多元化,群众文化工作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群众文化工作根在百姓,旨在服务,重在建设,生命力在创新。新时期有必要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和目标的基础上,介绍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经验,并作了深入探索,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飞 《魅力中国》2011,(1):355-356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河南设计教育发展迅速。在提倡文化设计的今天,中原文化是河南艺术设计教育的文化需求,更是河南艺术设计的实践需求。在新世纪中,我省的艺术设计教育应与中原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吕梁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精神,着眼于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创新,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打造殷商青铜文化品牌,彰显吕梁悠久历史。吕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繁衍生息,目前在境内已先后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8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格尔木市图书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文化服务网络,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格尔木市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文化惠民工程等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全民读书活动等群众文化发展均走在全省前列,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周凤云 《魅力中国》2011,(15):150-150
英语文化是学校文明进程的积淀。树立学校形象少不了英语文化,教育形象的延续更离不开英语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必须灌注学校英语文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建设英语文化是学校在新世纪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设高品位的英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长在英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英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英语文化的硬件设施和优化文化环境,最终才能彤成学校英语的办学特色,实现用英语的文化品牌构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  相似文献   

18.
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看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肃 《黑河学刊》2008,(5):114-1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教学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英语的教与学以英语国家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为中心,增加了文化含量。但近些年来,在英语教育中却出现了忽略中国文化的现象。通过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出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缺失,进而探究其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跨国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赵毅 《港口经济》2012,(7):45-47
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的具体体现。优秀的班组文化对于提升班组的管理水平,增强班组凝聚力战斗力,最终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02年以来,天津港工会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要求,积极推动班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邓敏 《魅力中国》2014,(19):52-52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群众文化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群众文化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人才是关键。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将文化发展成果惠泽于民。笔者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多年,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对建立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有以下几点看法,供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