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压力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一项重要因素,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而已经作为中间力量的80后企业员工更是受到了各种工作压力的影响。据调查,80后企业员工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前景迷茫,缺少学习晋升机会,人际关系较复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定时进行员工岗位胜任测评,定期组织集体活动等措施能有效缓解80后企业员工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工作压力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一项重要因素,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而已经作为中间力量的80后企业员工更是受到了各种工作压力的影响。据调查,80后企业员工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前景迷茫,缺少学习晋升机会,人际关系较复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定时进行员工岗位胜任测评,定期组织集体活动等措施能有效缓解80后企业员工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关系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应受到更多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提出职业压力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面临各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是个体在没有足够能力面对威胁性情境和事件时,其内部产生的一种防御性的应对心理。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指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面对难以应对的威胁性情境和事件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一系列反应。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员工的压力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压力过大造成的员工经常性的旷工、心不在焉、创造力下降而导致的企业生产力损失,在美国每年超过1500亿美元。为了预防和减少压力对员工个人和组织造成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效应,许多企业管理者已开始关注员工的压力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过劳(burnout)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场所因工作时间过长或工作压力过大而呈现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状态。通常情况下,过劳员工不仅会伴随失眠、健忘、头痛、胸闷等生理症状,而且还会伴随着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丧失等心理症状。更为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员工的精神崩溃或猝死。由于过劳症状是员工长期疲劳的累积而引发的,其形成过程十分缓慢而不易被人觉察。因此,员工过劳现象很容易被企业的管理者所忽视。  相似文献   

6.
一、工作压力与压力源 工作压力是员工与威胁性刺激事件(压力源)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员工在面对难以克服的工作困难时,体验到的紧张和压迫感.工作压力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感知过程:如果员工没有意识到威胁性刺激的存在,或员工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克服困难,刺激对他不会构成压力;只有员工发现工作情境对自己不利,且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应付这种外部刺激,才会产生压力感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当一个员工的压力超过了个人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消极心理会给员工带来消极行为方式,导致情绪低落或过于紧张,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严重时甚至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现代社会企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员工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都避不开这些压力的影响,尤其在当今  相似文献   

8.
压力是指人体对外部刺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当今时代,似乎每个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事业不顺心,工作负担重,人际关系紧张,子女教育、老人赡养、贫困、工作调动、失业、灾害、事故等等。我们经历着压力、感受着压力、排解着压力,每天一醒来就不得不与压力相处。“人无压力轻飘飘”,一定程度的压力对于保持工作生活的激情、进取心,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大或持续过久的压力却会严重损害健康,甚至会一步步摧毁我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人的行为与动物不同,动物的行为是对刺激的本能反应,而人除了仍然保留动物的少数本能反应以外,其行为主要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推动、维持直至完成的。详细剖析这一过程。揭示其规律,对企业的员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仲 《中国就业》2008,(9):56-56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发动机指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来引发和增强人的行为的内在驱使力。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就是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特别是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奋发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工作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国外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有多位学者试图探析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Payne和Fletcher (1983)提出了压力的“需要—支持—限制模型”;Karasek和The orell(1990)提出了“工作紧张模型”;国内学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也有所涉猎,但其多以教师、医护人员、警察、法官等为研究对象,涉及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很少。然而,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倦怠不仅会加重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影响个体身心健康,更会对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影响,最终降低组织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会计人员压力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而引发的心理反映和感受。适当的压力,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但如果压力过大,不仅使会计工作者身心受损.也会影响其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员工流动的有效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企业.员工的留用与离去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优秀员工的离去,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并非任何一名员工的离去都会形成负面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员工流动与流失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只要有一定资历的员工离开企业,就认为是员工流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员工流动和流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邱淑英 《活力》2011,(5):43-43
一、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1.什么是员工满意度。所谓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回报、工作环境、工作群体、工作本身及对酒店的满意程度。也就是指工作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感觉程度。它受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不同人对同一种东西存在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朱晓平 《中外管理》2011,(6):124-124
职场中存在许多压力源。如果压力过大,个体会因为过度紧张焦虑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判断力削弱,影响正常工作等枯竭状态,身体免疫系统更会受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压力——A型行为员工:放慢匆匆的脚步他们说话像打枪,办事风风火火,经常试图在同一时间做好几件事,争强好胜,处处追求完美,做事慢的人让他们很不而寸烦。  相似文献   

16.
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虽然会诱发各种疾病,但并非一无是处,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某种程度的压力,否则反而会出现呆滞和神经衰弱。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隔断了一切容易引起精神压力的刺激,结果受试者反而产生不安和焦虑感,并且产生种种幻觉。由此可见,如果只是消除原有的刺激,我们还是无法解决所带来的问题。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必须避免过多的刺激,但是如果刺激太少,我们还要设法增加一些适当的刺激,经常给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些目标,以免造成精神危机。缺少压力的人会呆滞  相似文献   

17.
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是指他们从事的新闻传播活动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当新闻工作者觉得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超过自身能力或难以满足时,压力就会产生.由此可知,构成新闻工作者职业压力的要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生压力的外界环境和事件,二是个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即新闻工作者个体与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是决定组织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组织正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心理契约,使员工产生压力,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就会影响企业的绩效,由此可见知识型员工的压力不可小觑。如何根据组织环境与知识工作者的特质,在员工心理契约的视角下寻求与其匹配的压力缓解策略,以推动其创新能力的有效发挥是现代组织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即从员工心理契约的角度对知识型员工压力的缓解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我国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方法研究了组织内部环境对企业员工计算机技术压力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组织内部环境下,企业员工对不同压力因子感知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集权专制程度和鼓励创新的程度越高,企业员工的计算机技术压力感就越大。就五个压力因子而言,除技术入侵生活以外的其它四因子在不同的组织内部环境中均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差异程度有所不同。这个结论为企业从组织行为角度防止或减轻计算机技术压力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办公环境所导致的组织群体心理和员工个体心理的潜在变化,使得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员工个人的压力必然会影响到组织运行的结果,因此也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员工帮助计划(EAP)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员工面对各种情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减轻了员工的压力和恐慌,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尤其在一些特殊的企业行为中,如企业裁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