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视角下海峡两岸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比较优势、结构竞争以及产业内贸易三个视角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相对世界平均水平,海峡两岸农产品均不具有比较优势,但祖国大陆相对台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海峡两岸农产品存在结构性贸易互补,但这种互补性正逐渐下降,表明海峡两岸农产品出口结构竞争差异趋于缩小。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呈现较高集中度,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大的农产品,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均处于显著贸易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是中韩两国主要的贸易商品之一,2014年,中韩农产品双边贸易额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三个指标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论认为,中韩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不强,且中国农产品的平均竞争力在韩国之上;中韩农产品的出口互补性大,且中对韩出口的结构匹配度大于韩对中出口。  相似文献   

3.
在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基础上,整理了中新双方1992—2022年的贸易数据,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运用双边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考察中新两国的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新两国自建交以来合作领域不断深化,贸易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具体商品的贸易竞争互补情况不尽相同,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竞争性日益凸显,并逐渐由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以及提升贸易合作质量对于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向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贸易相对竞争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以竞争为主,且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双方贸易互补性也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利用联合国统计司的贸易统计数据,首先运用狭义和广义的贸易结合度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测度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互补程度,然后运用贸易特化指数和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互补类型和互补动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总体互补程度和各类产品的互补程度均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中美高新技术贸易的总体互补类型属于产业内互补,但不同产品差异明显;"入世"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程度及互补类型的影响较为明显;较高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和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未来的发展则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新西兰即将启动FTA升级谈判背景,选取WITS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贸易数据,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新西兰的产品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较低、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空间较大;两国贸易产品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且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抓住FTA升级谈判有利契机,不断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对闽台水产品出口相似度进行测算,分析两地水产品的竞争性;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互补性系数分析二者的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闽台水产品的产品种类相似度较低,而市场相似度较高;闽台水产品互补性很强,互补形式以产业间互补为主;以福建为出口方、以台湾为进口方的互补性要大于以台湾为出口方、以福建为进口方的互补性。根据国际市场需求闽台合作可采取差异性的营销策略和扩大ECFA早收清单的水产品范围。  相似文献   

8.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WMS)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与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虽然在有些年份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总的来看,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并不高,需要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周边市场,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0—2016年中国向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农产品的数据,通过引入贸易竞争力(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ARCA)指数,探索影响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对巴西和印度的农产品贸易甚至处于竞争劣势;从农产品内部结构来看,中国与金砖国家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重叠度不高、种类差别较大。中、印两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巴西、南非的竞争优势则重点集中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而俄罗斯则在林产品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应加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贸易,加快推进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以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高出口竞争力,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较快,不断增长的趋势明显,但双边贸易的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亦显得尤为突出。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出口集中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产品结构、发展趋势等问题。研究发现: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出口集中度高、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优势农产品差异明显、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2015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竞争优势及增长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巴西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品类差异较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巴西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弱,巴西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弱于巴西,但园艺产品持续保持较强竞争优势,两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而各自出口的主要产品则有所不同;两国多类农产品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具有进一步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陆是台湾地区重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中保持持续顺差。本文利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比较分析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弱于我国大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按照对方市场当年农产品总进口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的能力要强于滞后一年的调整能力。S指数比率表明,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大陆农产品贸易绩效良好,农业调整成本总体低于台湾地区。海峡两岸应实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重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动因在于双方存在贸易互补性。从实证角度,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工具的结果表明双方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显著的贸易互补性和互补类商品具有较大的出口优势和潜力,因此新疆应大力发展中转贸易,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中国“能源进口陆路通道”作为贸易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贡献率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01—2008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呈下降趋势,整体高于全国及安徽省水平,明显弱于山东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RCA指数和RRCA指数衡量中美两国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中国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两大门类具有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与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基本一致.中美贸易结合度和互补度指数以及美中贸易互补度均大于1,说明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但是美中贸易结合度指数小于1,且明显低于中美贸易结合度指数.根据劳伦斯指数,中国对外和对美国出口结构变化都不明显,结合比较优势和互补度分析的中国对美国贸易稳定性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中亚五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基于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格局历史演变视角,对SITC分类产品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的竞争性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较弱、互补性极强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卿恒  景志慧 《北方经贸》2023,(11):12-16
选取2012-2021年间中德农产品的贸易数据,通过测算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以及贸易结合强度来分析两国农产品的贸易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整体低于德国;两国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指数低;中国对德国农产品的贸易依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德国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依赖度在2021年下降幅度最大。并从农产品的质量、附加值、物流、营销这四个层面提出促进中德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CA指数自被提出至今,由表示单一的显示性出口比较优势的指数衍变为包括显示性比较劣势(RCDA)指数在内的综合性的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RTA)指数,为提高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综合客观性和精确度以及测量贸易双方的贸易互补性(TC)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不断地完善RCA指数有利于更明确的认识和把握某国或某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1—2022年UN Comtrade数据库HS2分位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分析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表明:我国出口日本农产品结构多元化,出口的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加工制品转变;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中,水产制品、蔬菜制品、其他动物产品以及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汁等几大类农产品具有综合优势,编织用植物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以产品的竞争性为基础,互补性为导向,才更贴合现实的双边贸易。因此,为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提升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瞄准日本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紧抓国际机遇,深化中日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