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国钱崛起     
林伟  禹良俊 《理财》2007,(3):14-15
自从人民币2005年7月21日持续升值以来,“看好中国、投资中国、购买中国”已成为全球热钱最坚定、最主要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
热钱之灾     
《金融博览》2009,(24):30-32
提起热钱,许多投资者都会想起这样一些事件:远的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香港抗击热钱保卫战;近的如香港出现全球最高价单元房,以及11月份中国B股指数一天飙升9.42%继而暴跌7.3%。  相似文献   

3.
人物     
《证券导刊》2008,(25):5-5
罗杰斯:我从未买入过A股7月9日,在国金证券举行的中期策略报告会上,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就当前中国股市走势、全球高油价、通货膨胀以及热钱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等问题接受了专访。就此前遭受的A股投资收益的质疑,罗杰斯特别做出了澄清,表示自己从未买入过A股。  相似文献   

4.
热钱流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关于国际热钱的讨论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社科院一篇关于中国”热钱”流入规模达到175万亿美元.超过同期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报告,使国内关于中国热钱流入规模的讨论达到白热化。种种迹象表明,在此次“次贷的不断升值,”热钱”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词汇之一。在2008年1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首次指出逐利外汇通过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个人结汇、服务贸易等渠道流入渠道。  相似文献   

5.
国际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火爆,大量国际热钱纷纷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安全造成冲击。对中国来说,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各个领域阻击热钱涌入,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分析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应对热钱流入的长久战略,即"抓两头"战略,一方面防范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另一方面做好资本流入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热钱”通过个人外汇渠道流入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大规模的跨境贸易、投资和个人活动,使跨境外汇收支急剧增长,跨境资本流动频率加快,形势越来越复杂,随之,出现了"热钱"等违法套利资金。"热钱"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加息的误区     
我以为现在盛行的“加息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热钱涌入”的观点是一个误区。 没有数据证明中国的紧缩政策会导致热钱涌入。中国明确的热钱厢入只有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上半年那一段。那是由于2007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升值来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这等于向全球资金发出了“快向中国搬钱”的邀请函。  相似文献   

8.
苏培科 《中国外资》2010,(23):10-11
G20很难阻止货币竞相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已不可避免,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已是大势所趋。在此大背景下,中国采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等逆势紧缩的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热钱对中国的预期。于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将热钱放进一个池子",  相似文献   

9.
阴天泉  汪启明 《时代金融》2012,(30):164-166
最近几年,欧美各国经济疲软,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中国经济面基本良好,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境内。然而,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被打破,热钱有回流母国的迹象。热钱的流入流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分析热钱流动的状况和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防范热钱冲击我国经济的策略措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前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冲基金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让国际社会意识到不受监管的国际"热钱"的影响力。此后,尽管经历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事件的重创,国际对冲基金业仍凭借其独特的投资策略、运作机制和业绩,极大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机构投资者和富裕的个人投资者。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仍未走出危机阴影之时.经济率先复苏的中国正吸引大量国际热钱再度流入。而通过人民币升值或不再是热钱此次前来逐利的主要方式,因国内资产价格的飞涨足以令其赚得钵满盆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管理》2010,(7):12-24
在中国经济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和发展前景,试图进入境内,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分得一杯羹。其中也不乏部分短期投机性质的套利资本混入,即人们俗称的“热钱”。国家外汇管理局易纲局长明确指出:“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动大部分是合法合规的,是合理的,是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释的。”但由于热钱“劣迹斑斑”,舆论对热钱的担忧与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关注仍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已经远远偏离了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走势,中国成为国际"热钱"名副其实的热源.本文针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动因,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安毅  陶长高 《国际融资》2011,(10):36-37
对中国而言,当前经济增长保持高速,在前期从紧的调控政策下,市场普遍预期4季度通胀将有所回落,但其对投资和消费的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会拖累出口的增长并驱动热钱流入。以上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增加了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将考验中国政府对整体形势的判断和政策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对热钱流动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面临货币和资本市场不健全,证券市场投资非理性,房地产市场过热等诸多问题。这些不稳定因素强化国际热钱流入谋利的动力,如何对国际热钱进行有效监管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热钱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然后对热钱流动监管不力的国际教训进行回顾与分析,重点对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与马来西亚金融危机以及2007-2008年越南金融危机进行探讨。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当前中国对热钱流动监管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热钱通过高速金融信息选择投机市场,并在短期时间内投入资金实现高盈利回报然后快速撤出。热钱作为短期投机资本可以影响一国金融稳定,严重时能导致金融危机。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各项政策与服务一起出台,经济市场的稳定提升使国家在全球的比重愈发重要。热钱主要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因此,国际投资者预期我国对外汇率变更、国内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和证券市场稳定提升即将出现牛市分析,认为我国现适用于投机资本的条件,并携带大量热钱涌入我国,造成我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现象,伴随证券市场股价指数混乱不规律现象,本文就国际热钱发展现状及涌入我国证券市场分析其影响,并对影响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金融领域面临很多问题,海外热钱不断流入“以价值发现”为理念的中国PE投资领域,从而引发了该行业的一些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推行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以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助推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出,在便利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国际热钱跨境流动的可能渠道。本文阐述了热钱跨境流动相关理论,分析了国际热钱借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可能性渠道,提出了防范国际热钱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境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推行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以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助推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出,在便利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国际热钱跨境流动的可能渠道。本文阐述了热钱跨境流动相关理论,分析了国际热钱借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可能性渠道,提出了防范国际热钱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境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历了所谓热钱激增的过程,特别是今年以来,热钱的持续涌入让中国已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更为严峻,也成为中国近期证券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对热钱应科学认识、区别对待、兴利除弊、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