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小康。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充分表明党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一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馆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  相似文献   

2.
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农业的发展,而当前发展农业又主要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却出现了政府在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碰壁,与农民急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到位的双重矛盾。为此,笔者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重点放在调整农民心态。一、长期坚持并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力度,改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被动认识为主动行为,使农民自愿调整自家的农业产业结构,为完…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1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即所谓“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关系到能否在本世纪中期使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问题。(一)建立和完善以《农业法》为核心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水平。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和支持模式不能适应农村发展要求;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情况,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村消费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加入WTO后需要采取…  相似文献   

5.
孙会芬 《中国经贸》2013,(4):165-165
农村财务问题是农民一直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党中央把搞好农村财务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作为农民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举措。近些年,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这就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贷资金必须面向千家万户孙德鹏,王忠发一、农村信贷资全面向千家万户的根据、现状及原因农村信贷资金必须面向千家万户,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农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的国情是12亿人日;9亿农民,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涠题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和农民中的一系列深层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些问题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表象问题,即表现得最突出和最关键的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等问题;二是深层问题,即造成表象问题的成因性问题,如农村市场机制、经济结构、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方式等问题。从宏观层面上看,主要有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时期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全国12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全局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始终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民族的绿色“心脏”,是人类的哺乳业,农业是定天下的全社会产业.农字号问题是天字号问题,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农业,勿忘农业。实践证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没有农业,便没有发展的一条硬道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0%的国上面积在农村,80%以上的人口是祖居农村的农民,农村人口占全世界农村人口的1/4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9亿多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的三个基本手段(种植业、养植业、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缺一不可,这是我国的国情、农情,也正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0.
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近8亿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本文论述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2.
全国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湖南是个农业大省,6000多万人口,近80%在农村,这是湖南的基本省情。乡镇稳定,县市才能稳定,全省才能稳定;乡镇经济搞活了,县市经济才能搞活,全省经济才能搞活。因此,乡镇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基石,直接决定着农业强省能否实现,巩固发展乡镇经济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任务。乡镇党委…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而且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  相似文献   

14.
吴铮 《魅力中国》2010,(9X):122-123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问题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度,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技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62%在农村,占绝大多数.“三农“问题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发展农村教育,搞好农民培训,是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思想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邓宗兵 《重庆经济》2004,(6):32-35,37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问题,还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确为“建设长江经济中心”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瑞 《中国经贸》2012,(20):142-143
摘要: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难度也随之扩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及变动趋势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各种因素,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结合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积极兴办农民合作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依靠广大农民,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由于农村支援城市,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大批资金,据估计,大约有6000亿——8000亿元(1949年——1978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未根本改变,依然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持城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12亿人口,9亿在农村,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党以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一、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十几年的农村经济改革,解决了我国12亿人口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农民既是"三农"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农民问题,一方面是要"转出去",大规模地减少农民,解决几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彻底市民化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留下来",保有一部分农民,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而留下来的农民,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内生动力,是关系农业、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