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乡村工业的目标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实施了在城市发展资本集约化的重工业计划,乡村工业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计划制定者和决策者的普遍承认,后来的情况逐渐表明,大力发展大型工业对就业、消除贫困及其他发展目标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所以在70年代,发展的重点转向乡村工业和小型工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结合当前特色乡村建设特点和基本情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海坪村与舍烹村为例,运用SPSS统计分析法对特色乡村建设所产生的示范带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舍烹村特色乡村建设的示范带动效应整体高于海坪村,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程度以及收入水平较高;(2)海坪村与舍烹村在示范带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以及作用效果上存在差异;(3)特色乡村建设应以产业发展为中心,打造空间特色,培育本土人才,充分发挥关键因素,示范带动作用才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发展和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不同于农业观光,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新的旅游类型,是目前中国休闲旅游的较好形式。它兴起的内在动力是由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形成的新旅游消费需求。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力,而中国农村发展又给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以反作用力,从而驱动乡村休闲旅游不断向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旅游形式、开发主题、本质定位这三个维度,才能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资产重组,企业转制的步伐,1997年以来,梨园地区引进增量,盘活存量,增加总量,努力完善政策机制,组织机制,奖励机制,促进了镇村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华坪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华坪工业始于解放初期,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从1991年开始,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到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85000万元,占工农业产值的69.9%;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10.3倍;工业企业上缴税收841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8.5%。2004年人均GDP为5646万元,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21.1%、40.5%,38.4%,也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水平;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67%、19%、14%,处于准备期;城市化率为29%,也处于准备期。因此,华坪工业还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6.
华坪工业始于解放初期,是在少量作坊式的小五金、皮革、土陶等民族手工业基础上,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从1991年开始,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奠定了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的主导地位。到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8500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9.9%,走的是一条资源开采粗放型路子,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经济优势不明显。华坪工业还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7.
史敏 《山西农经》2023,(2):139-141
农村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业生产现代化,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是在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实施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乡村产业的振兴,以产业发展为总抓手,精准发力,切实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8.
常婧 《山西农经》2021,(1):17-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业产业融合度不高、乡村旅游开发不善导致农村生态被破坏等,必须重视这些与乡村振兴不协调的现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面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理性分析乡村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探寻其发展的科学路径,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渐进转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总结90年代以来有关乡镇企业理论的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将产权制度置于整个政治、经济制度安排下,认为乡镇企业的产权是一种政府所有制,故而产权是清晰的,乡镇企业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最后,从渐进转轨的角度,对乡镇企业的研究给出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饲料工业:发展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 2 0多年中 ,中国的饲料工业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考虑到饲料粮是很多饲料产品的主要成分 ,因此观察与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有关的主要问题对于研究饲料粮需求和供给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侧重于介绍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现状 ,进而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Addressing food security with local and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is a key requirement for supporting a globally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 Food insecurity is prevalent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Canada, especially in rural and remote regions of northern (subarctic and arctic) Canada. Further, climate change has disproportionately impacted subarctic and arctic regions worldwide ?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are now more favourable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 offering the potential for local food productio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valuate bush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and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intercrops grown over a two-year period in two sites (treed, windbreak-lined with native willow, Salix. spp.; and non-treed, or open) in the subarctic Indigenous community of Fort Albany First Nation, Ontario, Canada. Intercrops grown in the windbreak-lined site produc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p?3, NH4 and total N) showed that with some local amendments such as offal and bone meal, both the windbreak-lined and open sites can support continued agricultural use. This study informs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cross subarctic regions of the world that climate change not only brings challenges, but also opportunities, such as potentially sustainable local foo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天保工程一期完成的背景下,阐述了云南省林业产业的构成及其发展变化,总结和分析了其三大林业产业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林业产业体系构成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林业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兴县花卉苗木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兴县花卉苗木产业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针对国内经济和政策强力带动、产业正在经历转型两个机遇以及市场竞争激烈、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两个挑战,提出促进苗木产业提质增效的战略目标及加强政府宏观指导,调整品种结构,培育优势品牌,强化科技的支撑,完善市场营销和提升文化内涵六个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对粮食安全与加工业的意义及影响,阐明了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对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与加工业发展的作用,并指明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从集体林区平均水平来看,林业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0.0%;集体林区正经历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可分为3个阶段:2008年之前为一个阶段,2008~2011年之间为一个阶段,2011年至未来某一年为另一个阶段;广东省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较高,林业发展速度较快;福建省林业产业工业化水平最高;浙江省林业人均创造价值最高,林业生产效率较高;湖北省经济林产业在集体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2年增加值占集体林区总增加值的19.3%;集体林区木材加工及制造业发展迅速,2011年增加值占中国总增加值的47.6%,但2012年下降幅度较大;广东省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总收入占集体林区总收入的40.2%,较大幅度领先于其它省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业分类的工业用地演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和发展"双转型期"北京市工业行业用地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2007—2015年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重心转移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和行业三个维度探讨了北京市工业用地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总面积及各行业受让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出让行业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但出现由"现代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工业"转变的趋势;出让工业用地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20—40 km的近郊区,具有明显的工业园区指向性和近郊区环状集聚态势,不同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工业用地出让重心经历了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过程。研究结论: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应加大高新技术工业集聚范围和集聚程度,并引导工业配套科教文卫福利服务业向西南方集聚转移。  相似文献   

17.
王宝卿 《中国农史》2006,25(3):48-61
由于美洲作物具有耐旱、耐瘠薄、高产等特性决定其在中国北方旱作区得以大面积的快速推广。花生、烟草和棉花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对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成强大的冲击;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使得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大幅度提高,引起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农业生产工具进步不大,农药、化肥没有出现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也是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大土地所有者减少。小土地所有者增加,土地出现分散状态是其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疆阿克苏地区485家特色林果种植贫困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收入状况和创收能力两方面,实证分析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林果耕地面积、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政府扶持情况等因素对贫困农户收入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受教育程度、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等因素对贫困农户创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和创收能力处于稳健上升状态,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较好。因此,应加快健全特色林果业扶贫利益联结的机制,拓宽特色林果业扶贫的方式,增强农户受教育程度及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是庆阳红色文旅产业比较优势的重塑期、新旧动能转换的爬坡期、加快发展的攻坚期.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庆阳红色文旅产业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实现红色文旅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合作共赢,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庆阳市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与探讨制约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现实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创新优化...  相似文献   

20.
Approaching land grabbing as a site of politics wherein power functions in the challenge and/or stabilization of agrarian socioecological injustices, we capture agrarian relations in Cameroon in 2 fundamental ways. Drawing on Laclauian insights, we discuss power as a “counter‐hegemonic” practice, to characterize the resistance strategies of local NGOs, in terms of their articulated discourses around the socioecological effects of land grab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that this articulatory practice opens, in terms of (trans)nationalizing resistance across social identities and space, on the other hand. Here, the analysis adopts a Foucauldian‐inspired critique with strong commitments towards agrarian socioecological justice, in a context where policies to protect democratic access to land are absent. Second, framed as a hegemonic/governmental “form of rule,” we capture how state and diplomatic actors sought to override dissent and stabilize the contentious land deal. We also show how a moment of presidential “nondecision,” characterized by a hyper‐centralized bureaucracy conjoined with these hegemonic forces to disempower local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leverage, thereby fostering corporate power. The article thus contributes to debates on state and corporate powers, as well as the strategies of, or possibilities and constraints for resistance “from below” to irradiate and structure into a compelling fo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